傑里米·戴勒

傑里米·戴勒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出生於倫敦,曾就讀於達利奇學院,倫敦藝術大學考陶爾德學院,並取得蘇賽克斯大學藝術史系碩士學位。

基本信息

藝術家傑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的特別介紹

JeremyDeller
藝術家自己藝術家自己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生於1966年)是一位英國的影像、裝置和觀念藝術家,特納獎得主。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出生於倫敦,曾就讀於達利奇(Dulwich)學院,倫敦藝術大學考陶爾德(Courtauld)學院,並取得蘇賽克斯(Sussex)大學藝術史系碩士學位。
history of the world
history of the world

1997年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開始著手於AcidBrass的工作,這是一個與來自斯托克波特的WilliamsFaireyBrass樂隊的音樂上的合作項目,此項目旨在把傳統的管樂隊與酸屋AcidHouse(由吸毒者演奏的合成打擊樂)以及現代電子樂的音樂融合起來。這種融合的結果受到了全歐洲甚至更廣範圍的各種各樣聽眾的喜愛。從它1998年剛成立開始,AcidBrass已經在很多地方進行了演出,例如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羅浮宮(巴黎),以及全歐洲範圍內的很多大型知名的流行音樂節上。它繼續被音樂和藝術的愛好者們喜愛著,並且為Fairey樂隊提供了獲得新的和不熟悉他們的觀眾的機會。
傑里米·戴勒用自己的題名為“世界的歷史”(historyoftheworld)的畫作來解釋的這種音樂的基礎形式,它向我們展示了,通過他們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兩種節奏還是可以清晰地聯繫在一起。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最為人熟知的是2001年創作的影像作品《奧格里烏的戰鬥》(TheBattleofOrgreave),也是最能代表他創作精神的作品。是對1984年—1985年發生於英國南約克郡的礦工罷工引發的“奧格里烏戰鬥”這一歷史事件的再現。
媒體常常引導和塑造我們對某一事件的記憶和觀點,這一點在傑里米·戴勒的作品《奧格里烏的戰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當時的媒體報導受到政府的強烈影響,工人和貿易聯盟被形容為“內部敵人”,傑里米·戴勒沒有使用當年的媒體報導。他採用的是事件主角——礦工還有警察——的記憶作為重演的基礎,經媒體投射的(扭曲)畫面得以恢復。
TheBattleofOrgreave在2004台北雙年展展出的文獻部分
傑里米·戴勒為此作品籌備三年的時間,通過組織當年的煤礦大罷工被鎮壓時的部分參與兩邊的工人和警察,及大量人員,重演1984年英國礦工工會罷工中的暴力衝突事件。整個場景由800人共同演出,其中包括數百位當地居民,及原始衝突事件的許多警察和糾察人員,那個歷史時刻的壯烈通過戲劇性因素和現實混合起來,影片中“真相”和“重現”交錯著。片中充分呈現工人階級意識覺醒的重要性,以及揭露國家機器串同資本勢力壓迫草根民眾的猙獰面目。不僅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和社會性,同時也挑戰藝術家對於作品的形式和常規尺度把握,是一件非藝術的藝術作品。事後他將重演的紀錄像片、相關訪談、剪報、歷史檔案和照片一併展出,藉以提供人們了解傑里米·戴勒對這件事情的觀點,同時刺激了觀者由多個不同角度的思考。這個作品也是對近年來依然敏感,與現今的政治和社會衝突仍相關聯的英國史的一種新的歷史化嘗試。
戴勒還出版了一本名為《英國內戰第二部》的書,該書記錄了這個紀錄片的拍攝過程和該紀錄片對歷史事件的調查(阿坦格爾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04年,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還以多媒體作品《記憶桶》(MemoryBucket)抱得25000英鎊的透納獎。他在泰特英國美術館的展覽中同時還有《奧格里烏的戰鬥》的歷史參考文獻。他的得獎可謂眾望所歸,《衛報》稱,戴勒被收藏市場、批評家、普羅大眾和他的藝術家同儕們普遍看好,即便是他的競爭者們也不會對他的勝出說三道四。
MemoryBucket,2003
《記憶桶》以多媒體藝術的形式,講述了他2003年穿越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旅行,包括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老家克勞福德及周邊地區最近發生的事件,以及鎮裡面形形色色的居民,包括總統曾到訪的餐館老闆的生活。還有對一位1993年“大衛教派”Davidians(美國邪教組織)暴亂倖存者生存狀態的記錄。對當地文化的深入調查,並以此分析不同社會如何區別自我,發掘出一個與紐約文化不同的美國內陸小鎮文化,而這對於當代的美國政治文化有潛在的反諷作用。短片的結尾,一大群蝙蝠從洞穴里飛出來,黑壓壓地布滿落日時分的天空。但是傑里米·戴勒強調,他的作品並不表達任何反布希的立場。但影像本身是豐富多意的,觀者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2006年末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策劃了蝙蝠屋項目(BatHouseProject),此項目是他與幾個合作夥伴共同實施的。這是一個在倫敦郊區舉辦的對公眾開放的蝙蝠房子建築設計的競賽。蝙蝠的數量對倫敦城市有很大的壓力,因為很多建築的重建和改建沒給蝙蝠留有居住空間。傑里米?戴勒希望這一項目可以為倫敦西南部地區的蝙蝠提供全年需要的棲息地。該項目突出了建築師,學生和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共同合作的可能,他們通力合作創造一個對野生動物友好的建築設計。它將藝術世界和生態環境連線起來,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問題。該項目立足於倫敦市長的政策,提高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認知,並可以滿足倫敦的10種蝙蝠的生存。
BatHouseProject獲獎設計
在經過的一輪一輪的投票決定後,最終勝出的是建築協會在讀的大學四年級學生JorgenTandberg和他的女友YoMurata所做的設計。這個設計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喜愛,把最新式的技術和鄉村浪漫的美感結合在一起,非常完美,對蝙蝠來說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了。位置也極為理想,它成功的處理好了河堤和湖水的關係,在河堤上蝙蝠可以飛出來進入掩體,湖水不僅可提供餵養蝙蝠做必須的豐富食物,還能使低洼的地區保持涼爽和潮濕,並且非常堅固。建築所用材料也很簡單,可以在當地用低廉的價格從資源回收筒甚至是原地收集到,而且框架內部創造了由專家建議和指導的恆溫空間。這還是一個具有高度適應性和改變性的設計,它的大小和設計非常合理,可以在其他的地方複製建造。蝙蝠之家由環保的材料建造,不僅是一個提供給蝙蝠的家,也是一個結合教育和旅遊的景點。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政府並沒有向公眾公開戰爭所付出的生命的代價,而是以種種行為對其進行遮掩。2009年2月,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在美國展出了一個與此有關的藝術項目,項目展覽的作品讓將帶領觀眾近距離的體會戰爭的現實,一種比圖片更直接的感受。Itiswhatitis:ConversationsaboutIraq,2009
這個項目的核心部分是在巴格達遭到炸彈襲擊被燒焦的汽車殘骸,這個真實可感的汽車殘骸無疑是戰爭暴力無法否認的一個證據。這件作品的名字叫“這就是真相:關於伊拉克的對話”(Itiswhatitis:ConversationsaboutIraq)。傑里米·戴勒計畫通過這個展出項目是想為參觀者和戰爭專家提供一個對話的平台,在展覽期間,他邀請了記者,陸軍中士,學者,以及從伊拉克來的難民進行討論。展覽結束之後,他還將拖著這個汽車殘骸進行全美巡迴展示,讓那些非藝術界的民眾也能看到這個殘骸並進行對話。
眾所周知,倫敦捷運經常邀請藝術家做一些合作的公益項目。其中早年鼓勵人乘捷運外出郊遊的廣告至今複印流行,而1980年代著名藝術家愛德華多·鮑洛奇(EduardoPaolozzi,1924-2005)鑲嵌在倫敦市中心托特納姆庫特路(TottenhamCourtRoad)捷運站牆壁上的上千平米馬賽克街景圖也吸引眾多觀賞者,堪稱倫敦一景。而在2009年6月以後,倫敦捷運乘客聽到的廣播將不僅僅是“小心台階”,還會有愛因斯坦、歌德、甘地等歷史知名思想家的至理名言。這是倫敦捷運藝術計畫之一,由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策劃實施,將名人語錄彙編成冊發給職工,旨在鼓勵捷運工作人員多用名言直接與乘客交流,增加親近感。讓乘客在旅途中除了收聽單調的通知,還可以體會偉大人物的智慧思想。“捷運藝術計畫”發言人SarahMcLean說:“工作人員不會一刻不停地引用名言,而會慎重把握時機。當需要播送通知時,他們會查看是否有合適的格言。”
傑里米·戴勒說,他本來希望勸說倫敦捷運一整天停止播放各類信息,他說這種廣播實在攪亂他的心神,猶如是對乘客發動的心理戰。捷運管理部門拒絕了這項倡議,不過答應讓司機時而在播放信息時摻加幾句更為人性的內容。 除此之外,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與品牌也有精彩的合作。他應LV(LouisVuitton)之邀,為倫敦開幕的新店作了相當特別的室內設計,使LV不再只有奢華的時尚,而是充滿著清新小花園風格,整個空間鋪滿大量植物、乾草以及不拘小節的稻草人,象徵著可再生性和自然能源的概念,而當日部份所得也將捐給慈善機構。
從羅馬士兵們慶祝屢次戰爭的勝利的遊行,到工人們在勞動節展示團結的遊行,這些事件向人們展示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政治、宗教和社會事件。無論是為了展示宣傳、權利、奢侈和富裕的形象,還是全民參與和公共娛樂的瞬間,遊行都反應了整個社會的狀態。
MancunianProcession,2009
2009年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在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上組織了一次自由的、獨一無二的曼徹斯特遊行,並於7月5日下午2點開始,此遊行經過中心商業區,由曼徹斯特周邊10個不同的自治市鎮的居民來完成。這樣的遊行或許不會顯得特別隆重,然而這種為曼徹斯特國際節而準備的平民化的創作作品可以為身心早已疲倦不堪的城市規劃家們帶來很多喜悅。人們沿著一條叫頂蓋斯特的古羅馬道路前進,遊行隊伍的兩旁聚集著熱切和激動的人群。
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一組巡邏兵,“巡邏兵是必要的”,傑里米·戴勒認為,這才是合乎法律的。但與之極不協調的是,遊行隊伍中出現了一批手持“不思悔改的吸菸者”的標語牌的吸菸支持者隊伍,引得路邊行人們為之側目。而著名的藝術家,反對禁菸的搖旗吶喊者DavidHockney也如約出現在遊行隊伍里,他的一件菸灰缸設計作品也參與了當天的遊行。遊行的隊伍在穿著花哨衣服的從波爾頓來的ShreeSwaminarayanGadi的管樂隊成員的音樂中不斷的舞蹈,前行。
當然,也有市民認為“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不負責任行為”,無形中鼓勵了青少年的吸菸行為。也許這次遊行表演並沒有一個偉大的都市故事情節所再現出來的場景那樣非凡卓越,它卻傳達了更多關於公民自我的觀點和想法。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的其他作品欣賞:
ILoveJoyriding1998
WilliamElliotWhitmore,LiveatmelancholyRanch2004
SteamPoweredInternetMachine2006
SittingOnTheFenceIsStrictlyProhibited2008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人合作完成的。他的作品通常有著強烈的政治傾向,並且常常關注英國歷史和文化方面。通過新聞和文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探討和分析一些問題。傑里米·戴勒的拍攝工作方法也很有意思:無論是在印度街頭拍攝歌舞歡慶場面還是拍攝工人罷工,他的一個常見動作是把攝像機高舉過頭頂,不看監視屏,任由攝像機自己捕捉和記錄。而他眼神溫和,甚至嘴角還有微笑,仿佛與自己記錄的東西保有相當的距離。
《衛報》如是評論他的作品:“儘管大部分作品都涉及政治,但他處理得非常溫和且富於智慧,以至於那些被他批評的人在感受到解剖刀遊走時,仍能溫和地微笑。”
PS:
傑里米·戴勒(JeremyDeller)官方網站:
http://www.jeremydeller.org/
作品《奧格里烏的戰鬥》(TheBattleofOrgreave)觀看地址:
http://www.channel4.com/fourdocs/archive/battle_of_orgreave.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