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村酒肆

傍村酒肆

《傍村酒肆》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鄉村酒店的風俗畫。

作品原文

傍村酒肆

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邊。

白板凳鋪賓客坐,須籬笆用荊棘編②。

破瓮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簾③。

更有一般堪笑處,牛屎泥牆盡酒仙④。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酒肆:酒店,酒館。

②須籬笆:籬笆猶如未經梳理的鬍鬚那樣參差不整齊。

③布青簾:用青布做的酒幌。

④泥牆:塗飾、粉刷牆壁。《世說新語·汰侈》:”王以赤石脂泥壁。”

作品譯文

多年來小酒店開設村傍,

門前的古道連著田野麻桑。

賓客們坐的是白木頭板凳,

圍院的是長短不齊的籬笆牆。

破瓮盛著黃米釀製的村酒,

柴門上挑著一面青布酒幌。

還有一樣更令人可笑之處,

牛屎抹牆酒徒們酒興正狂。

作品注釋

這是《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中,描寫傍村小酒店的一首詩。

魯智深去五台山文殊院落髮為僧後,枯寂難耐,酒渴難熬,便來到附近小鎮上尋酒吃。無奈鎮上的酒店因文殊院長老有法旨,都不肯賣酒與他,只好來到村旁一家小酒店吃酒。這首詩十分形象地描繪了這家傍村小酒店的荒僻和簡陋。該詩首聯描述了小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桑麻古道”的邊上,與田野相連,而且已有多年了,陳舊不堪。詩的頷聯和頸聯,從幾個側面描述了小酒店的簡陋。賓客們坐的不是有靠背的倚子,而是板凳,而且是沒刷油彩的白板凳;荊條編織的籬笆牆從未修剪,七長八短如未梳理的鬍鬚—般。瓮是破瓮,門是柴門。黃米釀的村酒,青布做的酒幌。處處透出一派十足的村野氣味。頸聯下句的“布青簾”,如改為“青布簾”,與上句的“黃米酒”對仗更為工穩,但平仄不諧。律詩的格律以平仄為最重要,對仗次之,故該聯寧可對仗欠工,亦不肯平仄有誤。尾聯“更有一般堪笑處,牛屎泥牆盡酒仙”,可謂點睛之筆,竟然用牛屎抹牆,客人都是很有酒量的“酒仙”。“酒仙”一詞,頗有調侃的意味。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鄉村酒店的風俗畫,形象生動,趣味盎然。

作者簡介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子安,耐庵為其號。興化(今屬江蘇)人。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社會大變動時期,目睹種種社會黑暗,滿腔憤懣,借古諷今,寫出《水滸傳》,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官逼民反”的主題、豐富複雜的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使之成為廣受歡迎的名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