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民國26年,孫煥考入英華中學,翌年,學校遷往順昌洋口鎮。儘管學習生活環境艱難,孫煥仍刻苦學習,成績優秀。民國30年,福州被日軍侵占,英華中學師生的生活更加困難,孫煥耳聞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國民黨當局的腐敗,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日益不滿,他參加同班進步同學組織的讀書會:閱讀革命書刊,接受馬克思主義。民國32年孫煥在同班同學、共產黨員簡印泉和孫道華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時,中共英華中學特別支部同上級黨組織暫時中斷聯繫,孫煥高中畢業後和孫道華一起赴羅源中學任教,仍自發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進步活動,他們組織學生成立劇團,演出進步戲劇宣傳抗日。民國33年秋,孫煥考入在永安的福建農學院,時印泉也在農學院讀書。道華也於同年離開羅源,前往永安工作,他們在一起團結同學,組織讀書會,閱讀進步書籍,出版壁報等傳播進步思想。
人物履歷
民國34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孫道華回福州,即同上級黨組織接上關係,並寫信告訴孫煥,不久,福建農學院遷回福州,孫煥也回到福州。同年底,孫煥任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員,秘密聯絡點設在南安里9號孫煥家中。由於工作需要,黨組織決定孫煥離開農學院,回倉山工作,孫煥毅然服從組織決定,退學後到倉山雙江台補習學校任教。他和道華一道在倉山一帶深入發動民眾,並在復園裡、朴園、道華家、文湘家等處設立許多黨的秘密據點。民國35年5月,他們協助閩江工委在倉山創立“六藝書店”,作為工委的通訊聯絡點,並推銷進步書刊。
中共福州第一市委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發展一批革命同志,孫煥家中來往的同志逐漸增多。孫煥的繼父得知孫煥從事革命活動,很是擔心,勸他不要乾。孫煥耐心地開導,使繼父明白革命道理,並熱情接待和掩護來往的革命同志,傅家還專門騰出一間僻靜的房間作為同志們住宿和開會的地點。民國36年2月,閩江工委在閩侯縣桐口龍山村召開城市工作會議,號召知識分子深入農村,開展武裝鬥爭。會後,孫煥由市委派往福州市郊北門一帶活動。他善於聯繫民眾,能和民眾同甘共苦,很快取得當地民眾的信任,發展張元籌、黃國乾、楊孝泉等一批進步的農村知識分子入黨,並在北門建立戰坂、上柳兩個黨支部。
同年10月,中共閩浙贛區委在福州市郊高湖召開城工部工作會議,決定將各地城工部組織和人員劃歸各地委統一領導,以適應全國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的新形勢,會議決定成立福州市委,孫煥任委員。民國37年1月孫煥受組織派遣前往沙縣、三元一帶擔任城工部的負責人。孫煥到沙縣以後,同當地黨員接上關係,他大力發動民眾,吸收積極分子入黨,先後建立城關黨支部,鎮頭、南坑兩個黨小組,並在沙縣、尤溪兩縣交界的南坑村建立根據地。同年4月,中共閩浙贛省委誤認為城工部內部有內奸,錯殺一批城工部幹部,傅孫煥也於同年4月蒙冤遇難,時年24歲。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傅孫煥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傅孫煥(1924―1948),別名馬一峰,化名德文,福建省福州市人。1937年入福州英華中學就讀,在學期間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秋考入因日軍入侵遷往永安的福建農學院,秘密開展學生運動。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隨校遷回福州,任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員(因工作需要,時福州設第一市委和第二市委),轉入秘密活動。以“六藝書店”為掩護,在倉山設立秘密聯絡點。1947年2月,中共閩浙贛省委根據工作需要設立閩江工委,負責城市工作和閩江沿線的武裝鬥爭。傅孫煥任閩江工委委員,深入福州北郊觀點發動民眾,建立戰坂、上柳兩個黨支部,組建游擊隊,恢復游擊根據地。同年10月,閩江工委轉為城市工作部,傅孫煥任城工部委員。1948年1月受命前往沙縣、三元(今三明)一帶擔任城工部的負責人,重建閩西北游擊縱隊和閩西北根據地。同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蒙冤遇難,時年24歲。1956年中央重新審理“城工部事件”後,對被錯殺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傅孫煥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