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調簫
邊棱音氣鳴樂器。清代開有七個指孔的洞簫。屬雅樂器。竹製,豎吹。七孔全按時為姑洗律,作變宮。為黃鐘調的下屬調,故稱。因其調性指法與漢代“相和三調”(平調、清調、瑟調),魏晉時期的“清商三調”(平調、清調、瑟調)有淵源關係。
《清朝續文獻通考·樂八》:“側調簫,七孔,八音,底孔律合姑洗為變宮,一孔,仲呂宮;二孔,林鐘商;三孔,南呂角;四孔,無射清角(原文誤作“清商”);五孔,應鐘變徵;六孔黃鐘徵;七孔後出,太簇羽,比普通簫多一半音。”
屬雅樂器。 七孔全按時為姑洗律,作變宮。 為黃鐘調的下屬調,故稱。
邊棱音氣鳴樂器。清代開有七個指孔的洞簫。屬雅樂器。竹製,豎吹。七孔全按時為姑洗律,作變宮。為黃鐘調的下屬調,故稱。因其調性指法與漢代“相和三調”(平調、清調、瑟調),魏晉時期的“清商三調”(平調、清調、瑟調)有淵源關係。
《清朝續文獻通考·樂八》:“側調簫,七孔,八音,底孔律合姑洗為變宮,一孔,仲呂宮;二孔,林鐘商;三孔,南呂角;四孔,無射清角(原文誤作“清商”);五孔,應鐘變徵;六孔黃鐘徵;七孔後出,太簇羽,比普通簫多一半音。”
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回婉轉,悅耳動聽...
歷史起源 名字由來 曲牌 語言特點 藝術特點缺口簫,又稱直通簫,苗族邊棱氣鳴樂器,為節日喜慶、婚嫁迎娶的娛樂性的場合使用,流行於貴州省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 、那坡和雲南省廣南、富寧等地。
簡介 相關傳說 外形結構 音系 演奏方法太平簫,苗族吹口氣鳴樂器。苗語稱展本都,雲南保山地區苗族用漢語稱其為太平簫。雲南文山地區苗語稱展拍籟。雲南昭通地區苗族支系白苗稱展奢。流行於雲南省保山地...
基本資料 相關連結直通簫,又稱缺口簫。苗族邊棱氣鳴樂器。苗語稱展道桿,意為直通的吹管。苗語 又稱展青角,意為缺口的吹管。流行於貴州省興義、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 ...
樂器 演奏《側犯·詠芍藥》是南宋時期姜夔的一首詞之一。
概況 原文 詞牌 作者 賞析《側犯·詠芍藥》是宋代詞人、音樂家姜夔的詞作。這是一首吟詠芍藥風情、描寫揚州景物的詠物詞。此詞大量運用比擬、雙關的修辭手法,既描繪芍藥的形神,又以物擬人...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謂之健舞。此崔令欽所編曲名三百餘調始此。○詞調始生於隋煬帝李白...昔昔鹽排律外,餘多七言絕句,有其名而無其調,隋煬帝、李白,調始生矣。然望江南、憶秦娥,則以詞起調者也,菩薩蠻則以詞按調者也。○水調河傳所自始...
的演奏風格與流派。簫簡介 簫 也稱洞簫。古代時,將若干個竹管編成的排簫稱之為“簫”,後來把竹製單管直吹的樂器也稱為“簫”。簫的上端開有一個吹孔,管...又多了一個音孔,便是如今簫的樣子。俗話說:“橫吹笛子豎吹簫”,不言而喻...
特色 簫 笛 嗩吶 管子、減字、偷字、攤破、慢曲、襯字等,除少數流傳較廣影響較大外,皆以本調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