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枳殼二錢,厚朴一錢,山楂炭五錢,竹茹、半夏、大黃各一錢,廣皮、雞內金各二錢,焦檳榔一錢半,蔻仁一錢,砂仁八分,黃連、龍膽草各一錢,犀角一錢半。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極細末。滿二歲小孩,每服二分,余者酌量增減;成人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現代用法:每次3克,口服,每日1—3次。
主治
食火胃熱,消化不良,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嘈雜吞酸,身體倦怠。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醫內科急診手冊》:“健胃止嘔散,每次3克,口服,每日1—3次,適應於時邪嘔吐。”
健胃止嘔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具有健胃清熱,止嘔鎮吐之功效。主治食火胃熱,消化不良,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嘈雜吞酸,身體倦怠。
枳殼二錢,厚朴一錢,山楂炭五錢,竹茹、半夏、大黃各一錢,廣皮、雞內金各二錢,焦檳榔一錢半,蔻仁一錢,砂仁八分,黃連、龍膽草各一錢,犀角一錢半。
古代用法:上為極細末。滿二歲小孩,每服二分,余者酌量增減;成人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現代用法:每次3克,口服,每日1—3次。
食火胃熱,消化不良,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嘈雜吞酸,身體倦怠。
方論選錄
《中醫內科急診手冊》:“健胃止嘔散,每次3克,口服,每日1—3次,適應於時邪嘔吐。”
健胃止嘔散用於健胃清熱,止嘔鎮吐。主治食火胃熱,消化不良,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嘈雜吞酸,身體倦怠。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健胃止嘔散用於健胃清熱,止嘔鎮吐。主治食火胃熱,消化不良,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噁心,嘈雜吞酸,身體倦怠。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嘔吐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見症狀,其它各系統病變亦常發生嘔吐,甚至造成失水、酸鹼平衡失調等嚴重後果。因此,及時治療嘔吐對於縮短病程,恢復健康有一定作用。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常用中藥真偽鑑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1年03月出版,收錄了222種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藥,適應大學和大專中藥專業教學需要和執業中藥師。
基本信息 常用中藥 參考資料用順口溜的形式把多種中藥藥性編成歌謠。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文章全文 十八反 十九畏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靈芝——補氣養血,養心安神 何首烏——養血,益肝,補腎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五苓散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朮共五味中藥組成,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
出處 組成 用法 歌訣: 功用石榴子為安石榴科植物安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乾燥種子。秋季果實成熟後除去果皮,曬乾。石榴子《晶珠本草》載:“塞珠味酸、甘,性潤,治胃...
基本資料 生藥性狀 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民間故事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料,是燒魚燉肉、製作滷製食品時的必用之品。因它們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學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
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中藥屬性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