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頭腦清醒,步履穩健均為健康的特徵;而頭重腳輕,腳腫履艱,則為疾患病體之軀。我們的雙足不但承受人體的全部重量,而且在各種活動中,承擔著許多額外的負擔,它與全身的臟腑器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人體中負荷最重的組織。中醫理論認為,雙足與周身陰陽、氣血、經絡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足部保健對許多疾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如按摩腳心就有安神、降壓的效果。因此,獲得健康的最佳途徑就要從“護腳”做起。歷史
我國是足部療法起源最早的國家。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關於足部按摩的記載。據考證,當年足療與針灸在我國為“同根生”之療法。古代黃帝內經“足心篇”之“觀趾法”(一種診療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觀》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種疾病);漢代神醫華佗著於《華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學問),司馬遷《史記》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對養生頗有研究,對堅持摩擦足底湧泉穴對身體的益處就大加讚賞,稱“其效不甚覺,但積累至百餘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對足部按摩有益於健康有很深的了解。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印古哈姆《足的故事》專門介紹了“足部按摩療法”。一九七五年,瑞士瑪魯卡多《足反射療法》,從學術上總結了人類關於足部反射區的自然療法。—九八五年,英國現代醫學協會正式將足部按摩方法定為“現代醫學健康法”,明確了更高的醫學地位。一九八九年,美國加州召開了“足反射療法大會”
足療在唐代即傳入日本、唐朝天寶年間,足部按摩療法由鑒真東渡傳入日本,日本學者考證,漢唐時代的《華佗和籍》中就有“足心道”這門研究腳按摩的學問,此術在日本至今不衰,逐漸發展為“足心道指壓法”。主要形成三個支派,分別稱為腳部穴道指壓法、腳部反射帶刺激療法、腳底刺激健康法。有關足部按摩療法的著作,近代的有野祥太郎《人的足》、星虎男《足穴的爽快法》、五十崗康彥《足底按摩法》、柴田和德《足穴健康法》、柴田和通《足心道》(又稱柴田操法)。其中柴田操法與中醫經絡學說最為相近。柴田操法足心道在日本廣為流行,是日本男人保持青春活力,女人保持靚麗容顏的主要養生之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鶴髮童顏,步履輕健”,這些話無不說明足部健康的重要。雙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2013年5月中國的足療產業從業人員約800萬,足療企業30萬家,全國足療企業日營業額在10億元左右,足療機市場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醫療保健的今天,“健爾馬家庭足療”正成為一種保健流行趨勢。節假日期間,大家都喜歡出遠門到處走走,逛逛,人困馬乏時回到家裡熱水泡泡腳,做個“家庭足療”,一定會一掃全身的疲憊。
產品原理
1.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神經反射原理神經反射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當人體的組織器官出現異常現象時,與足部相對應的反射區就會出現氣泡、沙粒狀、顆粒狀、條鎖狀、小結節樣變化。在按摩這些反射區時,就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壓痛感。這種痛感會沿著傳入神經向中樞神經傳導,再經中樞神經調節並發出新的神經衝動而傳導到體內組織器官,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經體液調節反應,激發人體潛能,調整體內的失衡狀態。
2、傳統醫學——生物全息論原理
全息論是近代發展起來的科學。全息論學說實際上講的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我們把一棵完整植物的枝條剪下來,插進土壤里,它會生長出一棵與原來植物完全相同的一個新個體。人作為一個整體,人體每一個有獨立功能的器官都含有人的整體信息和圖像。人體有獨立功能的器官很多,為什麼對足部這個局部這樣重視呢?這裡講的足部反射區按摩並不排斥對其他局部的按摩,但是足部按摩比其他的局部按摩優越性都大,這就是全息理論的優越性:人體足部比其他器官如手、耳、鼻、唇等面積都大,所包含的人體的全部信息量就多,同時足部肌肉相對較厚,毛細血管密集,神經末梢豐富,結構複雜,遠離心臟,是血液循環最弱的部位,因此對足部的按摩優越於其他器官,這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3、經絡學———中醫經絡原理
經絡學說是中醫的主要理論根據,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內容。五千年前中國黃帝內經就記載有足部按摩能使人健康的文獻《觀趾篇》。經絡是一個“通道”,通道受阻人就會感到不舒服。經絡循行線是由人體各部位的穴點連線起來的,我們的雙足上有很多穴位,當我們按摩足部反射區時,就會刺激這些穴位,它同血液循環和反射原理一樣,沿經絡循行線進行傳導,從而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中醫認為“痛則不通,不通則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按摩足部反射區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