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枯痛

偏枯痛,是指半身不遂兼有疼痛表現。

所謂“偏枯痛”者,是指半身不遂兼有疼痛表現。偏枯,半身不遂、身偏失用。
《靈樞·熱病》篇說道:“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後世醫家多宗此說,認為有“疼痛”症狀者,如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風偏枯候》記載:“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於風濕,風濕客於半身,在分湊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濡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其狀半身不隨,肌肉偏枯小而痛,言不變,智不亂是也。”楊上善《太素·調陰陽》記載:“偏枯,不隨之病也,或偏枯疼者也。”孫思邈《千金要方·論雜風狀第一》記載:“偏枯者,半身不隨,肌肉偏不用而痛。”馬蒔《靈樞注證發微》記載:“偏枯者,半體不能舉用而疼痛。”
但亦有持否定者,認為半身不遂無疼痛表現,如王清任《醫林改錯·半身不遂辨》記載:“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無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從未見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
半身不遂是中風病的一個主要症狀。
中風病根據病程長短,臨床分為三期,即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急性期為發病後二周以內,中臟腑(有意識障礙者)可至一個月;恢復期指發病二周后或一個月至半年內;後遺症期指發病半年以上。
臨床觀察,中風病之急性期或首發症狀,無論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如果出現偏癱、半身不遂的話,是由於神經組織受損後所出現的正常神經功能的缺損或缺失症狀,“無疼痛”症狀;中風病的恢復期或後遺症期,無論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部分患者可出現偏癱側肢體疼痛、麻木、腫脹或肌肉萎縮等併發症狀,乃肢體失用、筋脈拘攣、氣血運行不暢的結果。
由於歷代醫家所診治中風病之病程、時期不同,是否有疼痛症狀,所見不一,故說法認識不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