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認為萬法為‘有’之執著。主張萬法為‘有’者,自佛教立場觀之,可分三種層次,即:(一)如一般世俗之人,以為萬事萬物凡有形體、音聲、冷熱等可憑藉之物質者,均為真實之存在。(二)如小乘說一切有部(即薩婆多部),認為諸法乃各種因緣和合所生,故為‘有’,主張‘‘三世實有,法體恆有’;對於有情眾生之看法,此部派亦視之為五蘊之假和合,而提倡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之‘四有’說。乃屬機械之實在論。(三)大乘中之法相宗,基於緣起論,亦主張諸法之性為實有,其體遍常,無有生滅;然此一主張與上記說一切有部判然有別,蓋其所強調諸法之性者乃屬圓成實性,一般多稱為真如,故雖主張‘有’,實系真有、妙有之有,而為大乘佛教重要思想之一。故知偏於‘有’之執著者,系指一般世俗見解及說一切有部等之主張。
相關詞條
-
執滯
執滯,漢語辭彙。拼音:zhí zhì,釋義:猶執著。固執,拘泥。出處《舊唐書·陸贄傳》
詞目 拼音 引證解釋 -
解深密經
、隱藏之義。ali 再細分,li是黏著、滯留之義,a 則有執取之義。阿賴耶識是無所不藏,又能執取其為業種,就是造業後它能無所不藏。而剛剛說佛的如來...,a 是否定,所以adana就形成執取、不捨之義。這與阿賴耶識不同在哪裡...
異譯本 修行過程 釋經題 定位 阿陀那識 -
解深密經[圓測著圖書]
、滯留之義,a 則有執取之義。阿賴耶識是無所不藏,又能執取其為業種,就是造...,dana 是捐贈、布施、施捨之義,a 是否定,所以adana就形成執取...,把所造的善惡業種子儲存;二所藏,所藏當然就存藏這個業種;執藏,執取種子...
異譯本 修行過程 定位 釋經題 阿陀那識 -
《後漢演義》
,偏有一個絝袴郎君,艷羨黃皇室主,要想與她做個並頭蓮。這人為誰?乃是更始...
介紹 -
法相宗
、空、中道三時。第一時有教。為破異生實我之執,於鹿野苑說阿含經等,昭示四諦、十二因緣、五蘊等法,是為初時我空之說。第二時空教。為破除諸法實有之執...等會,說一切法唯有識等,即心外法無,破初有執;內識非無,遣執皆空;離有...
基本信息 經典 史略 判教 理論 -
三無性
。說密意言,顯非了義。謂後二性雖體非無,而有愚夫於彼增益,妄執實有我法自性,此即名為遍計所執。為除此執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說無性。云何依此而立彼三...無性。此如幻事,托眾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依後圓成實...
出處 茲略釋如次 其它說法 -
大鬧五莊觀
下馬,倚松根權作禪床坐下,沙僧歇了擔子打盹,八戒枕著石睡覺。孫大聖偏有...
文章 梗概 原因 -
相宗
兩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詮表所說,也不是一切都無所有,而是遠離有無二執...之時,現似見分與相分兩分是依他;意識從而周遍計度,執為“能”、“所”二取...即“阿賴耶識”所變現,而前七種識再據以變現外境影像,緣慮執取,以為實在...
相宗評論 概述 創始人 理論基礎 本宗教義 -
三時教
二乘轉向大乘者,說諸法皆空之理,除其法有執見,回小向大。彼時所說者,即...是。一切凡夫,不知無我之理,妄執常住一體之我,以為有自在主宰之用,由之...,使除實我之執,這是四諦三科的說法,就是初時的我空法有教。然而眾生聞到這種...
說法 《唯識三十論序說》 《中國佛教史》 《三時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