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你是否覺得……
◎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跟我不親,他們總是站得遠遠的。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為何和某些家人相處總是叫人挫折、換得遍體鱗傷。
◎在關鍵時刻,心底會冒出一個聲音否定自己。
◎在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會找父母談心。
◎我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父母才會喜歡我。
◎明明擁有一切,但為何我還是覺得孤寂。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
這些父母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一切正常,他們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提供溫飽、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僅止於此。
「你已經長大了,不準再抱布娃娃睡覺,把它丟掉!」
「我才不管你有什麼感覺,我只供你們吃住就好。」
「別再胡思亂想了,你只能照我的安排,不準有任何意見。」
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你將看見:為何父母總是不了解你、不夠關心你,不論你再努力溝通,都無法改善,就算努力與父母建立關係,都只帶給自己傷害。你會發現,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
藏在親情影子裡的噩夢:
●父母要求完美魔咒: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也許爸媽就會稱讚我了……
●父母的情緒潛規則:為了安撫爸媽的情緒,我總是疲於奔命……
●父母的情感的高牆:沒有我,爸媽也無所謂、爸媽不喜歡我的親近……
童年的孤單包圍著我們,就算長大,仍無法擺脫,只是換了另一個形式:沮喪、焦慮、長期緊張、壓力、睡不著等失控的感覺折磨我們。這些身心症狀像是一套警報系統,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愛──那就是覺醒的開始。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累積20年的諮商經驗,分享真實案例,讓我們看見父母帶來的痛,解開與親情的枷鎖,修補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絕複製上一代給予的傷痕……
書籍重點
●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後的另一部心靈滴雞精。
●書中每個真實案例都讓你大叫:「對!對!我就是這樣!」
●為人父母的你,別再讓孩子成為另一個「假性孤兒」。
●從書中學會:如何從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疏離中療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心理學博士與臨床心理學家,其私人診療所專門從事個人心理治療並幫助受情感缺失父母傷害的成人。琳賽‧吉普森曾在母校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與老道明大學擔任兼任副教授,目前居住並執業於美國維吉尼亞海灘區,著有《Who you were meant to be》,並於美國知名雜誌《潮流女性》有固定專欄。
譯者簡介
范瑞玟
淡江大學西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州College of DuPage藝術學副學士。
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赴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交換留學,同時在中華民國才女向上幸福股份無限公司擔任股份最多的那個以及自由藝術翻譯代課人。
目錄
目錄
致謝
忽視童年心理需求,成年後不易幸福
Chapter1 影響我們一生的人
Chapter2 什麼是情感缺失?
Chapter3 與情感缺失父母相處
Chapter4 四大類情感缺失父母
Chapter5 你的傷痛我知道
Chapter6 痛苦的內求型人格
Chapter7 崩解後的覺醒
Chapter8 擺脫父母的困綁
Chapter9 擺脫過去
Chapter10 找到情感健全的人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