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庖論兵

假庖論兵

假庖論兵,是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的一個重要篇章,它描寫了兗州大將鄭春和借著講述庖理來論述如何用兵的道理,堪稱是《再扶漢室》中的經典段落之一。“假”同“借”,庖:是廚房、廚師的意思。

假庖論兵緣起

成剛小說《再扶漢室》在描述兗州大將鄭春和降烈之後,與士吉光有一番很奇特的政治隱語式的交談,就是號稱“假庖論兵”簡稱《庖論》,鄭春和通過借喻粗俗的“庖術”論證了用兵的策略,將“伐其謀、伐其交”、“動探彼軍進退之實”等要旨莫不纖毫畢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指出做到這些先決條件的話,就可以達到“孫武五戰入郢、白起一役破楚”的戰略效果。這篇“縱談庖理、橫論兵機”的對話式隱語成為小說《再扶漢室》在借喻寫作技巧上的嫻熟典範,而“雖齊鄒忌鼓琴之喻、淳于髡射御製諷,皆不如也”就是對這篇得意之作的最好的註腳。
假庖論兵假庖論兵

《再扶漢室》在修改一些語句之後的版本有關“假兵論庖”段落是:吉光素欽佩鄭春和,久不見之,心中怪之。這日,吉光親來探訪,入其門,只聞釜、盤之聲,及庭外,只見兔、犬相戲。吉光心中驚異,暗暗奇之。得入細觀之,只見鄭春和正操刀切肉,釜中菜羹正香。吉光笑曰:“久慕將軍威德,今幸一見!”春和急棄活什,拜曰:“敗軍之將深蒙不殺之恩,今日降臨,某未遠迎,死罪,死罪!”
吉光指釜中曰:“某嘗聞:君子不近庖,將軍何以獨鍾意於此?”春和笑曰:“庖術雖俗,然與兵法無異,若能精於其道,旁通他類,則天下何事不能為也!”
吉光大奇之,問曰:“縱觀春秋、戰國百家之說,尚未有將軍談庖之奇論也!願以一聞!”春和對曰:“庖術雖俗,然與兵法無異,若能精於其道旁通他類,則天下無事不能為也。欲烹一羊如攻一國,烹羊之法,先斷其喉,瀝血掇腹,三洗而去其膻,五調而俱其味。置於釜中烹,聞香觀色。裂取之以試生熟。三如是方可置於盤中以待來客。伐敵宜先申明君命,整頓軍令嚴法汰弱,廣納良言。遏其謀斷其交,靜待敵邦治亂之隙,動探彼軍進退之實。若如此用兵,孫武五戰入郢,白起一役破楚。誠非難事。”春和切一羊肩,獻于吉光,又曰:“此鄭春和紙上之言,見笑於君前!”吉光大驚曰:“鄭將軍縱談庖理、橫論兵機,切中要義,奇正相濟,變化無窮,雖鄒忌鼓琴之喻、淳于御射之諷,皆不如也!吾受教矣。”

假庖論兵假庖論兵

庖論出處原文

《庖論》又稱《鄭春和庖論》,出自小說《再扶漢室》第四二回,鄭春和原為兗州大將,不得已而降晉陽士吉光,烈軍平定魯、兗全境之後,士吉光與鄭春和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話題圍繞著庖術(也就是烹飪)來闡述用兵之道,這就是著名的《庖論》。原文介紹對曰:庖術雖俗,然與兵法無異,若能精於其道,旁通他類,則天下何事不能為也?譬如欲烹一羊,如攻一國。烹羊須先割其喉,;瀝盡其血,剖其腹,棄其腸,三洗而去其膻,五調而俱其味,方可置於釜中,烹一時,須聞香觀色。甚者先割小塊一試生熟,三如是,方可置於盤中以待來客。伐敵宜先申明君命,整頓軍令,嚴法汰弱,廣納良言,伐其謀,伐其交,靜待敵邦內亂之機,動探彼軍進退之實。若如此用兵,則孫武五戰入郢,白起一役破楚,誠非難事。此鄭春和紙上之言,見笑於君前。作品評價這篇“縱談庖理,橫論兵機,切中要義,奇正相濟,變化無窮,雖鄒忌鼓琴之喻、淳于髡御射之諷,皆不如”的論述,博得了當時作為勝利者狀態出現的士吉光的大力讚許。最後士吉光的一句“吾受教矣。”
假庖論兵(《庖論》)原文圖片假庖論兵(《庖論》)原文圖片

假庖論兵點評

有評論人士認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的“假庖論兵”來譁眾取寵,擺脫不了舊小說《洪秀全演義》的影響,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在“假庖論兵”之中我並沒有看出這篇文章就像在《再扶漢室》當中所說的那樣“縱談庖理、橫論兵機”的影子,只是看到十分勉強的拼湊出來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文字,而且在字裡行間有很多極端的思想在作祟,這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封建的落後的思想在發揮著與這個費厄潑賴式時代格格不入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