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茨,S.
正文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小說家。1926年 3月17日生於東普魯士馬祖里地區的呂克。父親是公務員。他曾加入希特勒的青年團,戰爭結束前不久被征入伍,在納粹軍隊崩潰時逃往丹麥。戰後在漢堡攻讀英國文學、德國文學和哲學。1950年為《世界報》副刊編輯。1951年起成為職業作家,定居漢堡。他在政治上主張改革,贊同社會民主黨綱領。在藝術上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不贊成藝術為政治服務,主張藝術為道德服務。他認為作家應該是社會弊端和民眾疾苦的知情人和代言人,不應該置身現實之外。他初期的創作曾受托馬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繆、福克納、特別是海明威的影響。倫茨的第一部小說《空中群鷹》發表於1951年。他的成名之作《德語課》(1968)是戰後西德流行較廣的小說之一。這部小說取材於畫家埃米爾·漢森在納粹統治時期被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分析了長期被作為“德意志品質”來宣揚的“忠於職守”思想。一個警察為忠於職守而嚴格禁止畫家作畫,戰後還在沒收和焚毀他的畫;而警察的兒子卻幫助畫家,一次因從展覽會上偷走他的畫而成為“少年罪犯”被送進教養所,在德語課作文時回憶了這件往事。
倫茨的重要小說還有《與影子的決鬥》(1953),寫一個德國上校重訪非洲戰場,受到良心譴責。《激流中的人》(1957)寫一個老潛水員擔心被辭退而塗改證件上的年齡反而被辭退。《麵包與競賽》(1958)寫一個運動員坎坷的一生。《滿城風雨》(1963)提出了戰爭罪責問題。長篇小說《榜樣》(1973)寫 3個教育工作者四處搜尋可以編入書中的“榜樣”而不可得,真正的榜樣有待讀者在生活中追求。《家鄉博物館》(1978)寫一個地毯工人看到過去的納粹省長被選為家鄉博物館的館長,親手把博物館付之一炬,表示他對歷史的本質和意義的懷疑。
倫茨的短篇小說集《蘇萊肯村曾經如此多情》(1955),是作者給妻子描繪童年情景的20個故事。其他短篇小說集還有《雷曼的故事》(1964)、《漢堡人物》(1968)、《嘲諷的獵人》、《敗興的人》(1965)、《愛因斯坦在漢堡橫渡易北河》(1975)等。他還著有劇本和廣播劇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