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寬[歷史人物]

倪寬[歷史人物]
倪寬[歷史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倪寬(?—公元前103年)西漢官員,字仲文,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歷仕廷尉、掾舉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御史大夫。漢武帝元封六年,奉詔與司馬遷等共定《太初曆》,精通經學和曆法,且善文辭。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倪寬像 倪寬像

倪寬幼時聰明好學,但家中貧窮,上不起學。他就在當時的郡國學校伙房幫助做飯,以此求得學習的機會。他還時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當下地幹活的時候,他總是把經書掛在鋤把上,休息時就認真誦讀,細心研究。這就是至今為人們傳頌的“帶經而鋤”的故事。由於他勤學好問,得到了西漢著名學者、今文《尚書》《歐陽學》的開創者歐陽生的身傳親授。後來又受業於孔子後裔、西漢經學博士孔安國。所以在經學、特別是《尚書》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被當時的郡國選詣為博士。

後來,倪寬通過答辯考試(即射策),做了掌握禮樂制度的“掌故”(官名)。不久,補為“廷尉文學卒史”(協助廷尉辦理文字的官)。這時,張湯為廷尉,主管刑獄。張湯刑法殘酷,素有酷吏之稱,所用之人,都是些善於施用嚴法酷刑的人。倪寬為人溫良清廉,擅長文學,不善於動武,所以,在廷尉府以不熟悉刑律為名,不被重用,被派到北地管理畜牧數年。由於他勤懇從事,牛羊大為蕃息。回廷尉府送回報材料(畜薄)時,正直廷尉府有疑案未決,幾次奏報,均被漢武帝駁回。主辦奏報的人甚為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倪寬知道了,便為他重新寫了奏章。寫完後,讀給大家聽,都很佩服。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張湯,張湯大為驚疑,便親自召見倪寬談話,非常驚奇他的才能。倪寬寫的奏章送上去後,立刻得到漢武帝的批覆。第二天,張湯見到漢武帝,漢武帝問:“這次的奏章不是一般俗吏所能寫出來的,是誰的手筆?”張湯說:“是倪寬所寫。”漢武帝說:“我早就聽說過這個人。”於是張湯提拔倪寬為奏讞(音yǎn)掾(音yuàn)(專門起草奏章的秘書官)。倪寬在廷尉府,說服張湯和廷尉府官吏,學習經學,按照《尚書》中《堯典》、《舜典》的教義來治理獄訟,成績卓著,非常被張湯重用。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張湯做了御史大夫,推薦倪寬為侍御史,掌握糾察舉薦官吏之權。漢武帝召見倪寬,讓他講論“經學”。倪寬引經據典,把《尚書》中的《堯典》《舜典》講得非常精闢、透徹。漢武帝大悅,提升他為中大夫,專管朝廷議論之事。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倪寬遷升為“左內史”之職。左內史,相當於後來的京兆尹,負責治理京城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民政。倪寬在任期間,以儒家道德教化民眾,採取措施獎勵農業、緩刑罰,重新清理獄訟,選用仁厚之士,體察民情,做事講究事實求是,不務虛名。因此,深得關中地區民眾擁戴。關中地區,秦時修建了鄭國渠,兩岸農民深得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田賦是第一等的,是漢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之一。倪寬了解到,鄭國渠上游南岸高卯之田仍然十年九旱。漢朝初年,這裡“百畝之收,不過百石”,仍有一部分人民衣食不足。倪寬首倡開鑿六輔渠。得到漢武帝的同意後,倪寬徵發民工,在鄭國渠上修築了六條渠道,史稱“六輔渠”,使兩岸高卯之地得到灌溉,原來的鄭國渠發揮了更大的效益。為了做到避免糾紛、合理用水、上下游兼顧,又制定和頒布了“水令”,使人民按令用水,上下相安。很快使關中地區出現農業豐收,經濟繁榮的局面。倪寬關心民間疾苦,收租稅時,對一些豐歉不同的地區和農戶進行適當調整,對一些貧弱戶和因故不能及時繳納的可以延緩和減免,因而賦稅徵收速度較慢。後來,因軍務用糧緊急,朝廷令左內史徵收賦稅。於是,大家戶趕牛套車,小戶擔挑背負,交糧路上人車連綿不絕。結果,賦稅任務不但沒有落後,反而成為完成最快最好的。漢武帝愈加驚奇倪寬的才能。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封倪寬為御史大夫,跟從武帝東巡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倪寬主司封禪大典儀式。在此之前,梁國國相褚大精通五經,為五經博士時,倪寬為博士弟子,位在褚大之下。後御史大夫一職空缺,武帝召褚大入京。褚大自以為做御史大夫無疑。行至洛陽,聽說倪寬做了御史大夫,心中不服,以為武帝用非其人。及至長安,與倪寬在武帝面前共議巡狩封禪之事,看到倪寬引經據典、對答如流、無懈可擊,方知武帝知人善任,倪寬才能確實勝過自己。

褚遂良書《倪寬贊》(局部) 褚遂良書《倪寬贊》(局部)

漢朝初年,方綱大紀都是初創。曆法還是沿用秦朝頒定的曆法,其朔晦月建、弦望滿虧多有差錯。元封六年,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建議漢武帝修改曆法,“宜改正朔”。漢武帝乃接受建議,詔令倪寬主持修改曆法事宜。倪寬召集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二十餘人,又加上方士鄧平、落下閎等人共同推算制定出了新的曆法,即漢朝的《太初曆》。該曆法較秦朝頒行的顓頊曆有了很大進步,是當時最精密的曆法。推定一回歸年為365.3851539日,一月為29.4381日。顓頊曆以十月(即建亥之月)為歲首。《太初曆》以一月(正月,即建寅之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了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十九年設定7個閏月。太初曆即今天所說的夏曆或農曆。自西漢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實行,經過不斷改進,被一直沿用下來。

倪寬做御史大夫在位八年,於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歸葬原籍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他的著作有《倪寬》九篇,《倪寬賦》二篇,《封禪頌》等,均已遺失。

漢書文載

倪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時行賃作,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以射策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

倪寬塑像 倪寬塑像

寬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還至府,上畜簿,會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史莫知所為。寬為言其意,掾史因使寬為奏。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湯大驚,召寬與語,乃奇其材,以為掾。上寬所作奏,即時得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言兒寬。上曰:“吾固聞之久矣。”湯由是鄉學,以寬為奏讞掾,以古法義決疑獄,甚重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寬為掾,舉侍御史。見上,語經學,上說之,從問《尚書》一篇。擢為中大夫,遷左內史。

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擇用仁厚士,推情與下,不求名聲,吏民大信愛之。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繦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

及議欲放古巡狩封禪之事,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馬相如病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其書,以問寬,寬對曰:“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群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於經,以為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神祇,祗戒精專以接神明。總百官之職,各稱事宜而為之節文。唯聖主所由,制定其當,非君臣之所能列。令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得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然之,乃自製儀,采儒術以文焉。

既成,將用事,拜寬為御史大夫,從東封泰山,還登明堂。寬上壽曰:“臣聞三代改制,屬象相因。間者聖統廢絕,陛下發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五聲,幽贊聖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天下幸甚。將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發祉闓門,以候景至。癸亥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肅邕永享。光輝充塞,天文粲然,見象日昭,報降符應。臣寬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制曰:“敬舉君之觴。”

後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漢興未改正朔,宜可正。”上乃詔寬與遷等共定漢《太初曆》。語在《律曆志》。

初,梁相褚大通《五經》,為博士,時寬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寬為御史大夫,以稱意任職,故久無有所匡諫於上,官屬易之。居位九歲,以官卒。

人物墓葬

倪寬墓葬 倪寬墓葬

倪寬墓位於廣饒縣樂安街道田王村南約500米,南與“冢頭歐陽墓群”相望。該墓為磚石結構,現有封土高約3米,直徑約40米,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過去墓地古木參天、景色幽靜,舊志列為廣饒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煙”之喻。倪寬墓葬於1976年10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