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城市學

個體城市學是指以單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而建立起來的學科。如上海學、延安學、北京學等。個體城市學在中國的興起,已經成為1990年代以來城市科學本土化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個體城市學

個體城市學是指以單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而建立起來的學科。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市科學在中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由國外引進了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生態學、城市管理學等分支學科,在本土化研究中創建了城市文化學、城市形象學、城市社區學、城市住宅學等新的分支學科,而且已經或正在創建一系列研究城市個體的學科,如上海學、延安學、北京學等。個體城市學在中國的興起,已經成為1990年代以來城市科學本土化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個體城市學興起

個體城市學研究在國外出現於1980年代,先期提出的學科有倫敦學、巴黎學、東京學、名古屋學、漢城學(首爾學)等。
1980年代詩人賀敬之首先提出了延安學的概念,1991年出現論述延安學的期刊論文,2005年延安大學成立延安學研究院,2006年西安政治學院成立延安學研究所。1985年上海大學研究人員率先提出上海學這一名稱,1986年召開首屆上海學研討會,同時籌建了上海學研究所。1992年《社會科學》雜誌發表第一篇倡導創建深圳學的論文。1994年北京學者提出創建北京學的動議,1998年北京聯合大學組建北京學研究所,1999年召開首次北京學學術研討會。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經在報紙期刊上出現的個體城市學名稱,還有澳門學、潮州學、大理學、鄂爾多斯學、溫州學、湖州學、紹興學、景德鎮學、武漢學、寧波學、重慶學、成都學、邯鄲學、杭州學、西安學、大連學等。其中,上海學、延安學和北京學研究成果相對較多。
就世界範圍而言,城市約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城市同人類文明同步發展。城市作為人類生活的集聚地,體現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宗教、生活狀貌。城市是人類生命史在一個具體階段、在一個特定空間的聚焦點。學者們對城市個體的專門研究,首先將目光投向那些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文化名城是很自然的。因為像上海、延安、北京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或重要的歷史地位,有著豐富的發展經驗,它們作為研究對象有著開掘不盡的研究課題。然而,城有城貌,市有市情,千城千貌,千市千情。不管是千年古都還是明星新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緣特點、資源條件、物產優勢、演進軌跡、文化稟賦、建設基礎,為了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都需要對自身進行專門的研究。

研究特定城市的具體問題

顯而易見,每一座城市的經歷和現狀都是獨特的,與其他任何城市不同的。科學學科創生和演化的歷史表明,尋覓、辨析、確認特有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生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一座城市作為一個人類聚落、行政區域、社會系統,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構成了一門個體城市學的特有研究對象。城市科學儘管包含大量的分支學科,但它們分別以城市系統整體的某個層面或側面作為研究對象,不可能涉及某個具體城市的具體問題。普通城市學作為城市科學的核心分支學科,探討城市領域的各種一般性、普遍性、共同性問題,同樣也不可能涉及某個具體城市的具體問題。換言之,個體城市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是目前所有學科都沒有專門給予關注的問題,城市科學的各門分支學科和普通城市學都不能代替個體城市學。這就是創建和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個體城市學的學理依據。
一座城市及其所屬區、縣(或縣級市)的歷史、文化、地理、資源、經濟、社會、教育、規劃、建設、管理、發展等方面的各種問題,都可以置於個體城市學的研究視野之中。個體城市學的基本研究線索,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城市歷史研究。其重點是近代以來的城市發展史,包括綜合城市史和分域城市史,後者如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移民人口史、教育史、規劃史、建築史、建設史、交通史、管理史等。
城市文化研究。現代城市是文化的“萬花筒”,城市文化研究,既要對城市地方戲曲、音樂舞蹈、節慶民俗、方言土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度剖析和研究,又要進行文化的整體性研究,探討城市文化的淵源、特質,文化流動、傳承、交融的過程和機理,主流文化與各種亞文化的關係,城市文化的繼承、揚棄和創新等。
城市發展研究。“發展是硬道理。”城市發展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是城市發展戰略、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發展對策,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城市發展戰略。
城市建設研究。主要探討城市建設的基本目標、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辯證思維(生產與生活、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新建與改造、需要與可能之間的關係)、實施方略、管理措施等。
城市生態研究。以城區作為主體兼及轄區內的縣和鄉鎮,運用系統思維方法探討如下問題:城區和轄區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特徵,城鎮綠地及其生態效應,城鎮環境污染源、城鎮生態環境規劃和管理,城鎮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對策等。
城市經濟研究。重點研究城市區域經濟的內部結構、空間結構和經濟關係,城市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城市區域生產力結構、生產關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城市轄區的最佳規模,城市區域空間結構、土地利用模式和土地經濟,城市公共產品投入產出關係和政府的投資政策,城市區域住宅和房地產經濟等。
城市社會研究。其主要課題包括城市勞動結構、職業結構、家庭結構和階層結構變化的社會動因,城市生活方式的構成要素、特點、變革原因和調適過程,城市居民社會交往方式的變化及其原因,城鄉人口遷徙的社會原因及其調控對策,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的構建,城市社會治安狀況及其綜合治理途徑等。
城市管理研究。既探討對城市實施整體性管理的各種一般性問題,如城市地方法規制度建設、城鎮治理理念和轄區農村治理理念、城區和轄縣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等,又要探討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種類型管理活動的具體制度和方法,如城市規劃管理、城市建設管理、能源資源管理、土地住宅管理、基礎設施管理、生態環境管理、人口戶籍管理、居民生活管理等。

倡導綜合式和交叉型研究思路

個體城市學並不是上述八個方面的簡單加和,其研究內容應當是以上述基本研究線索作為節點,既縱橫交錯又相對完整的研究課題網路。以上八個研究線索的前四個方面具有縱向貫通性,後四個方面具有橫向貫通性。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貧富不均等城市問題或“城市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綜合性,不能僅僅從前述的某一個方面進行研究,應當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多層面、多側面的跨學科研究。個體城市學倡導這種綜合式、交叉型的研究思路,通常需要將前四個方面與後四個方面相互連通。研究中,必須突出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將城市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小康社會建設貫穿起來,闡釋“城市精神”、探究“城市現象”、總結“城市經驗”、概括“城市道路”和解析“城市模式”。
就學科屬性而言,個體城市學是一門以特定地域——一座城市作為研究對象的地方學、區域學,是一門涉及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心理學、文化學、教育學、語言學、文藝學、科學技術學、管理科學和系統科學等眾多學術領域的綜合性學科或多邊緣學科。以往關於各個城市的研究成果可以成為構建個體城市學的前期基礎。個體城市學的創建和發展,將使關於一座城市研究的各種成果得以條理化、體系化、理論化、學科化,進而使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於城市的科學發展。
推動個體城市學的發展,今後一個時期,應當重點落實以下三項發展對策。第一,組建研究隊伍。個體城市學研究隊伍的形成,既要靠研究者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要靠有關部門、單位的有效組織,組建研究團體和研究機構,將分散的研究力量聚合起來。第二,設立研究項目。個體城市學研究列入地方科學技術規劃或計畫項目,才能獲得必要的經費支持。有較好學術研究基礎和經費條件的高等學校,也理應將研究其所在城市的個體城市學納入相關科學研究計畫之中。第三,開闢學術園地。報刊等媒體都可以為展示個體城市學研究成果,作出各自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