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木園由來
這是一段關於流年的綺夢。
因為生於斯、長於斯,對青磚黛瓦、雕闌畫欄的東陽傳統民居情有獨鍾,在知天命之際,強烈想回歸生命原初的家園,於是有了建設、造園的初衷。
踏遍江南佳麗地,園冶精華眼底收。江南的園林,就是一席山水與人文的盛宴。但總如崑曲的柔媚,無法融入越地粗獷奔放的婺韻。雖千迴百轉曲徑通幽,卻偏愛大開大闔不藏心機。
千金散盡,買一幢老宅,固然可省卻造園精力,然每日於眼前游移的,終是陳年光影。
素喜日新日妍的態勢,又喜繁花滿眼的季節。用雕花的心思,融營造的技藝,將寸寸流年,固化為一座宜居、宜賞的小園,占盡的不止是風情,猶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小明的匠心與夢想——讓東陽木雕回歸傳統營造本體,在傳統民居中融入現代的思想與文化。
於是,取竹取木,有了“個木園”,有了現代版的“遊園驚夢”。
關於營造
主體建築取法《清工則例》,為東陽傳統“十三間”格局,正房七間,採用七架二層加前挑廊檐構架,坐北朝南,與兩側六間廂房,圍成三合院;院前以月洞門牆連線一幢民間建造的三開間廳堂,兩側加建廂房,構成“前廳後堂”二進式四合院。廳前移建而來一座清末古戲台,飛檐翹角,斗拱藻井,玲瓏精緻。
“十三間”形制傳統,根據現代宜居需求及營造法式作合理改進:增加層高與間寬、進深,便於採光、通風與活動。基礎深挖建地下室,作為聚會與活動空間;頂層採用複式屋頂,內屋頂與外屋頂間留1米餘高空隙,隔音隔熱的同時方便日後維護。
整座小院呈左右對稱式。用工考究,先預製構件,後立架安裝,整體木架構採用榫卯結構,不用鐵釘,堅固耐用。取材精良,採用柚木、梢木、楠木為材,其中立柱所用梢木長達8米餘,兩層樓由整根立柱貫通,即使在舊時豪宅中亦相當罕見。
關於園冶
整座園林道法自然,植樹栽竹,蒔花弄草,疊石為嶺,理泉為流,於平地上無中生有,頗具“載得輞川圖,江天寫秋色”之妙。
園門朝北,粉牆四合。牆外“園藝山水小品”,取隨形青石造崚嶒山勢,“後有丘陵,謂之玄武”。進門為青色 磚雕蕭牆,既避免一覽無遺,又確保藏風納氣;其實更含恭敬肅穆賓主之禮道,以牆為鑑,體現對人的尊重與自重。
園內石徑逶迤,香花滿徑;松竹掩映,畫意天然;間雜蔬果,野趣盎然。戲台西畔,蛟龍噴泉;戲台之下,錦鯉游弋;清泉奔涌,循環不息。若以屋內花窗為取景框,則四時佳景,變幻莫測,以景為鑑,令人與自然忘機相融。
整座園林,北造高樓、南設矮牆,是為吉形;前後有水環抱,左右有路亦如然,山水環繞是為吉勢。因此,“個木園”實為平原地形中藏風聚氣、生氣得水之佳例。
四合院內天井,青磚墁地,水道環繞,隱於地下;銅鑄水注,引雨入缸,內植睡蓮,聽雨觀荷,物我兩忘。
關於裝飾
以生活為目的,以藝術為手段
“個木園”用理想與智慧建立起一套獨特的審美標桿與欣賞體系。
作為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小明大師將鬼斧神工、精雕細鏤的東陽木雕技藝運用於“個木園”主體建築。門罩、掛落、頂棚,處處施雕;牛腿、橫樑、隔扇,寸寸鏤花。紋飾取材於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融入現代審美需求,增添宋元山水名畫,於尺幅空間舒展“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的幽遠意境。隔扇花窗,造型多變,圖案繁富,榫卯工藝與吉祥花結珠聯璧合,寫盡“紫氣東來、此室宜居”之氣象。觀整體雕刻圖案,以荷以魚以柿居多,寓意百年和諧、年年有餘、事事如意。
以木雕為主角,以磚雕、石雕、彩繪為配角,整座建築花團錦簇,華堂生彩。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之際,廊檐之下,燈盞流光溢彩,幅幅楹聯有暗香盈室,裊裊琴音作秋江唱晚……
關於“光影”與“四時之美”
這裡“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在四時之中上演著唯新唯妙的建築與木雕結合之美;這裡“動中有景 靜中有韻”, 在光影互動中舞動著原木極致的美學。
“高樓畫欄耀人目,其下步廊幾半里”,這裡是雕欄玉砌的現實光影傳奇;“流年兜轉,唯有他驚艷了時光”這裡是百轉千回中驚詫時光的木雕美學記錄者。
方家造訪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個木園”是雕樑畫棟的匠心獨運,更是文化與藝術的瑰寶,處處有景致,景景 有韻味,留下了多少名人雅士的足跡。
世界五大洲手工藝理事會主席團、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名譽理事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等知名政要和文藝界人士先後造訪,“個木園”由此也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鴻儒名流爭相到訪的“木雕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