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個性化養育:每個孩子都是美好的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德育專家張紅鄭重推薦。教你如何在教育中保護孩子個性成長,讓孩子擁有成功自信的人生。
《個性化養育:每個孩子都是美好的》作者趙璐玫多年從事國小教育及國小管理工作,同時也是一位孩子的母親。她從教育者和母親兩個角度,以自身豐富的經驗告訴父母們,如何保護孩子的個性,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作者自己的孩子壯壯,天資平平、在以成績為主要評價依據的中國教育體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親和教育工作者的雙重智慧,無條件地接納和支持孩子,保護孩子的興趣和天性。在母親不動聲色又苦心孤詣的培養下,兒子成長為熱情開朗、興趣廣泛、內心強大、善於思考又長於表達的人,最終留學美國,擁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在《個性化養育:每個孩子都是美好的》中,作者從壯壯幼兒期開始,講述自己的養育經歷,並結合從教經驗。為父母們提出切實可行的個性化養育忠告,是一部非常難得的教育實踐指導書。每個孩子都是美好的,個性化養育才是立足於未來的養育方式,媽媽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尊重孩子的個性,接受孩子的不同。
作者簡介
趙璐玫,北京市某重點國小黨支部書記,常務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具有30多年任教經驗,多次榮獲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獎勵。主持編寫過《思智引航》、《教林思語》等多部教育叢書,並發表過多篇專業論文。
目錄
序 言
推薦序一/001
推薦序二/004
自序/006
編者手記/007
上.養育篇
幼兒:
愛是點點滴滴、無怨無悔的付出……2
1.我的兒子來了/2
2.“孩子,你是最可愛的”/3
3.初為人母的記憶/5
4.“壯壯,你怎么不認識顏色!”/7
5.“媽媽,晚安!”/9
6.“媽媽,我會死嗎?我害怕!”/12
7.“媽媽,你要第一個接我!”/14
8.“媽媽你別走!”/17
9.“壯壯的小嘴巴真利索”/19
10.“壯壯,有客人來了!”/22
11.愛的教育是最好的早教/24
12.“媽媽,我在這邊兒玩哪!”/27
13.讓孩子學“藝術”,我曾走進誤區/29
14.道德教育就在生活中/33
15.“媽媽讓我再玩兒一年!”/35
16.孩子能不能“打”?/37
17.“孩子,對不起!”/40
國小:
愛是鼓勵、支持、引導、理解、包容……43
1.兒子上學第一天/43
2.“主動和老師交流”/46
3.“媽媽,我讓你失望了”/48
4.我輔導孩子學習的想法/51
5.媽媽要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52
6.我輔導孩子學習的具體做法/55
7.“孩子,媽媽懂你”/57
8.我要給孩子營造快樂/59
9.把孩子的愛好發展成特長/62
10.教育孩子需要專門的時間去做嗎?/65
11.家長應該研究孩子為什麼撒謊/68
12.“我要孩子有個好身體”/71
13.男孩子也“整容”/73
14.和孩子一起“議論老師”/76
15.輔導孩子寫作文/79
16.學校生活中的“風波”(之一)/83
17.學校生活中的“風波”(之二)/87
18.老師和媽媽的肺腑之言/88
中學:
愛是平等交流、尊重差異、順其自然……91
1.讓孩子騎車上中學/91
2.孩子在長大/94
3.“媽媽,我想要我的壓歲錢!”/96
4.“媽媽,我再給你講一個逗事”/99
5.仍然是文體活動的積極分子/102
6.教育孩子不要“早戀”/104
7.記得那年鬧“非典”/109
8.壯壯就這樣學習/110
9.學習不應該僅是一件苦事/113
10.放兒子離開我/115
下.交流篇
......
媒體評論
從“生理養育”到“精神養育"
張紅
趙璐玫老師的這本書,我是不知不覺中一口氣讀完的。掩卷沉思之際,時鐘已經指向了午夜。如果用一些辭彙來描述我讀完後的心情,無疑會有下面幾種:會心的莞爾,那一定是看到了壯壯童年的可愛與稚氣;糾結的焦慮,那是因為讀到了壯壯上學後遇到的種種困難,將心比心地體會到做母親的感受;由衷的快樂,那是因為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壯壯在母親精心的養育下終於長成為一個獨立、自強、懂事的小伙子。還有……
當然,除了這些感受,我的腦海中一直在盤旋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養育?
按照漢語詞典的解釋,“養育”這個詞有兩個最為基本的意思。一是供給生活所需,使其生存、成長。二是經過撫養教育使(人)成長。根據我的理解,第一層意思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指的是生活上的供養或者生存的照料。這是幼小的生命得以生存和延續的基本條件,也是父母應盡的法律責任和義務。滿足這個條件的父母有一個專門的辭彙——“衣食父母”。第二層意思則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指的是通過心靈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孩子的精神成長。如果說前者的重點在“養”,那么,後者的重點無疑是在“育”。
我們的父母輩,因為生存和生活的艱難,對待子女往往只能停留在“生活養育”的層次,無法更多地關注孩子心靈層面的需求。即使他們成為了爺爺奶奶,在幼稚園門口接孫子孫女的時候,也往往習慣於只問兩個問題:第一是:“今天吃了什麼?”第二是:“今天學了什麼?”
教育是個實踐智慧,當我們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時,往往無意識地借鑑自己成長的經驗。但時代已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心理學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觀點,當生理層面的需要得到滿足,不成為問題之後,精神層面的需要就變得異常突出。因而今天的年輕父母,往往會更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發育,對學校教育提出的希望是“讓孩子快樂”。這無疑是前進了一大步,進入了“心理養育”的層面。
然而,孩子的成長,只要快樂就可以嗎?
成長有兩個最為重要的命題,其一是尋找自我,其二是尋求意義。“心理養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前者,而後者無疑需要更高層次的養育,那就是“精神養育”。即通過言傳身教,良好溝通交流,實現對孩子價值觀的引領,促進孩子的精神發芽和成長。
趙璐玫老師通過她和兒子壯壯的故事,給我們闡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養育。
趙璐玫老師和壯壯之間的書信集,就是母子二人在精神上的充分交流。儘管相隔萬里之遙,但母子倆人的心靈溝通非常緊密。正是靠著這些書信,壯壯在媽媽的教育和引導下,才能夠健康成長。
家有兒女初長成時,我們可能都面臨著如何做父母的困惑,如何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如何避免“保姆”和“監工”的角色誤區,這是今天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感謝趙老師,感謝壯壯,他們母子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啟迪。
(張紅,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副教授)
書評摘錄
澄淨心靈的至美真情(每個人都值得一讀的書)
本書的圖書分類號為G78——屬於親職教育範疇,可當你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時,你會發現,在一次次的感動中、在一次次的首肯中,這本書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親職教育”方面的指導與探討,客群群體也不該只是擔任子女教育職責的父母們。這本書中所傳達出來的教育信息該是對每個人都有益的——她給出了一方淨土,讓人在這裡澄淨心靈。
從渺渺茫茫的遠古洪荒,到熙熙攘攘的今日世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物質生活的高度繁榮,人們在忙忙碌碌中越來越感到內心情感的缺失與零落。人與人之間的漠然、情與情之間的隔閡,身處繁華中的人兒是不是從來沒有如此寂寞過?
人們需要在至美的真情中澄淨心靈,捧起這本《個性化養育》,既為壯壯母子間的至美真情所感動,更為這份至美真情所澄淨——這是一本喚起人感恩意識的書。
南京師範大學校長吳康寧在《中國崛起需要感恩 和諧社會呼喚感恩》一文中曾提到:由於市場經濟的過快發展,與政治思想文化緩慢發展所產生的落差,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國民個人的思想,家庭結構,社會秩序等領域出現了有悖於社會和諧的,令人痛心的事件。究其根源是感恩意識的缺失。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整個國家,學校等社會團體,家庭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什麼是感恩?用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話說,“感恩是基於愛的欲望或努力,努力以恩德去報答那曾經基於同樣的愛的情緒,以恩德施諸與我們的人”。書中的母親以她樸實而真切的經歷勾勒出天下母親的群像——以恩德施諸與天下子女:在孩子面前吵架了,還要儘早在孩子面前和好,不能讓這個小人兒因為我們吵架的結果不明而滿懷心事惴惴不安;登機的廣播響起來,我活動活動身體,拉拉孩子的手,又拍拍孩子的肩,“照顧好自己”,說完笑著後退,緩緩招手,雖然覺得自己的笑容越來越僵硬,但竭力堅持著——還好,沒有讓眼淚流下來;把半生的經驗都告訴你,讓你有所借鑑……至美的母愛讓人動容,反躬想來,每個人也都享有過甚至正享有著這樣的至美真情。這份恩德,每個子女都該感念——當壯壯不管去乾什麼,總會想辦法通知母親“就是告訴你一聲,媽媽,我怕你著急”;當壯壯說出“有了事情永遠相信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不管多么嚴重的情況,永遠都可以和父母一起面對和應對……”;當聯繫不上母親唯恐家惦記的壯壯“咕咚咕咚”地奔跑回家……這就是最真實、至美的感恩。
每個人都為人子女,生養,生養,生是恩,養也是恩,每個人來到人世都承納著一份樸素且至美的真情,每個人也該“努力以恩德去報答那曾經基於同樣的愛的情緒”。恩德的互動、傳遞中,人心不再冷漠,靈魂不再孤單。
《個性化養育》,每個人都值得一讀的書,因為這是一個在至美真情中澄淨心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