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前古鎮

倉前古鎮

倉前古鎮原名靈源,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臨安便民倉,古以南為前,遂稱倉前街。

地理位置

倉前鎮地處杭州西北近郊,距市區中心15公里。杭州市文一路延伸段貫穿全鎮,境內祥倉、余倉、良倉、上倉等公路以及東西大道縱橫交錯,分別貫通104國道和02省道,交通十分便捷。餘杭塘河橫穿全境,並建有錢神等多個碼頭;宣杭鐵路在倉前設有貨運站,鐵路運輸繁忙。這些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使倉前鎮成為一個公路、鐵路、水路相輔相成的物資集散地。

歷史

倉前古鎮原名靈源,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臨安便民倉,古以南為前,遂稱倉前街,距今已有873年歷史,雖隸屬關係和建置幾經變遷,但倉前之名一直沿用。全鎮行政區域面積52平方公里,轄10個建制村,1個社區,人口3.24萬人。境內餘杭塘河橫穿全境,東苕溪緊貼其西。西南邊緣有宋家山、萬金山丘陵,東北角寡山、吳山孤峙,與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優美景色。

倉前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是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的故鄉。清水絲綿明清時期就聞名遐邇,早竹筍以肉厚質嫩味鮮馳名省內外,龍泉寺小白蠶豆因特具的美味列為貢品;鎮南面有白虎山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存,鎮中心有歷史上著名的南宋臨安倉遺址,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故居,老街上曾因清末楊乃武一案的錢愛仁堂藥店。

現狀

近幾年來,倉前街道將緊緊圍繞“依託未來科技城,打造幸福新倉前”的長遠目標,全鎮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2013年,倉前街道全年預計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4.28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產值4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實現財政總收入6.6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87億元, 分別增長37.86%和33.19%;完成外貿出口7240萬美元,增長119.3%;完成協定外資21603萬美元,到賬外資17142.5萬美元,位於全區前列。村級經營性收入2680萬元,增長161.46%。農民人均收入24547元,同比增長13.35%。

相關資料

鎮名來歷建置沿革

清時在倉前設便民倉,故得名倉前,解放初為倉前鎮、文治鄉、靈東鄉,1950年分建萬和、倉前、靈東、永樂、永勝5個鄉,1956年又合併為倉前鄉,1961年建立倉前公社,1986年改建為倉前鎮。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

1981年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10人到倉前鄉考察綠萍生產。1986年6月14日倉前鎮章太炎故居修復開放,1997年10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倉前鄉改為建制鎮。1988年5月5日,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糧農組織和中國商業部聯合舉辦的“糧食散裝搬運儲藏討論會”的亞太代表和糧農組織網路成員國代表46人考察倉前糧庫。1991年12月,倉前糧管所被商業部授予“全國糧食保管工業先進單位”。1995年,倉前鎮文化站被命名為省特級文化站。

一方名村——金星村

金星村位於餘杭市塘河西端,餘杭鎮東側,隸屬於倉前鎮。1998年全村共有658戶,2218人,有耕地167?13公頃,山林、果園等7707公頃。是一個農、工和三產全面發展的小康村。以糧食高產和向國家交售商品糧居全市第一而聞名。曾被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先進集體。國家糧食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來村考察和指導工作。先後有日本、越南、斯里蘭卡、喀麥隆等13個國家的農業專家來村觀光考察。1973年南方13省機械化試點收割機現場會在村舉行。1998年又建立了千畝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工業已初具規模,1998年工業產值5447萬元;銷售收入983?68萬元,利潤28?1萬元。以運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是該村的又一特色。1986年起,被縣(市)委、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歷史名人

國學大師章太炎

【國學大師章太炎故居】章太炎(1869~1936),近代民主
招商引資革命家、思想家、國學大師。其故居位於倉前鎮,臨街面河,坐北朝南,屬晚清磚木結構瓦房。寬三間、深四進。第一進為臨街3間店屋,第二進為正廳,第三進為二層樓廳,章太炎即誕生於此,其中一間書齋是太炎青少年讀書處;第四進為二層樓房。整座故居占地688平方米,章太炎在此度過了22個春秋。1986年3月,餘杭縣政府撥專款整修第三進扶雅堂,基本恢復整個故居原貌。1997年,章太炎故居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括

沈括(1031—1095)[1]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方誌學家魏橋

【方誌學家——魏橋】魏橋,原名魏雲生,1930年4月生。中共黨員。長期從事編輯、理論教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1983年晉升編審職稱。歷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浙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地方志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地方志學會會長、浙江省雜文學會會長、浙江省收藏學會會長等職。著有《浙江方誌源流》(合著)、《志苑十二年》、《怕為人序及其他》,主編《浙江省名鎮志》、《浙江省名村志》、《浙江鄉村社會研究叢書》、《浙江省市縣區輝煌二十年》、《浙江文化叢書》、《浙江人物叢書》等,有雜文集《風雨四十年》等。1992年,魏橋以中國方誌專家的身份被列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所編的《國際知識界名人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