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糍粑

對於信陽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徵意義甚於物質意義。 打糍粑是江淮一帶的舊俗。 年前,家家戶戶打糍粑,親戚鄰居都來幫忙。

基本信息

起源

“殺年豬,做米酒,打糍粑,醃臘肉!”打糍粑是信陽地區流行的年俗糍粑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
對於信陽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徵意義甚於物質意義。打糍粑往往與殺年豬“兩盤同開”。吃著新鮮的豬肉,就著新鮮的糍粑,那份新鮮勁把整個一年都能照亮,現在信陽的傳統年俗正在流失。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糍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做法

打糍粑是江淮一帶的舊俗。糍粑曾是信陽老百姓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之一。
年前,家家戶戶打糍粑,親戚鄰居都來幫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將糯米淘淨浸泡兩三天后,放入木質蒸籠大火蒸熟。“為防止蒸鍋水燒乾,要不時地沿鍋邊向蒸籠里加水”。
將蒸熟的糯米拿出來放到“地窩子”里,“地窩子”是用紅石頭做的,有80厘米見方,中間掏成半圓,男人們用棗木棒不停地搗地窩子裡的糯米,糯米太黏搗著費勁,往往是一群男人,一邊轉圈搗一邊唱號子歌。等到糯米全變成麵團沒有米粒而且很黏時,就打好了。剛打好的糍粑,冒著熱氣、聞著清香、摸著柔軟、看著潔白、吃著滑嫩。
將整團的糍粑都拿起來放在一張大門板上,平整成大約5厘米高的樣子,等糍粑慢慢變冷變硬後,用刀切成塊,用瓦缸或桶裝新鮮的冷水浸泡。春節時可以將糍粑油炸、火烤、打湯等,來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