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模糊度

信息模糊度又稱信息乏晰度。信息表述不夠清晰的模糊測度。主要表現在質和量,以及變化過程方面的不確定程度。研究信息模糊度,是為了提高模糊信息交際中的清晰度。模糊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的查德教授於1965年在《模糊集》一文中提出的。文章指出,在現實物質世界中所遇到的客體,經常沒有精確規定的界限,這種不能精確劃定範圍的“類別”,在人的思維中,特別在模式識別、信息傳遞中起著重要作用。

模糊理論在語言學、數學、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心理學等方面都受到廣泛的重視。模糊集是和普通集相對而言的。普通集是指某元素要么屬於,要么不屬於這個集,是與不是,非此即彼。模糊集是某元素不同程度地屬於或不屬於這個集。模糊集的測度,重要的概念是“隸屬度”,即測定某個元素屬於這個集合的程度。在0和1的數軸上,0為不屬於,1為完全屬於,0和1之間的數值是隸屬程度。越接近1,隸屬程度越大。如“某事件基本是新聞”,即這個事件90%左右屬於新聞,有10%左右的模糊度。信息之所以存在著模糊度,是由於客觀事物在認識過程中存在類屬和邊界的不確定,事物發展在時間上的不確定性,以及事物數量的不確定;同時,信息表征符號,如語言文字又有詞義的模糊性;加之人的思維素質和理解上的問題,都是導致模糊信息的原因。只有弄清模糊信息的隸屬度,才能在模糊信息的交際中提高清晰度。如在新聞模糊語言中,說“某人月收入幾萬元”,不如說“某人月收入兩萬九千多元”。副詞最、極、很、比較、稍微,都表示不同的隸屬度,新聞中不能隨便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