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即77級大學生,我於1978年初進入復旦大學哲學系,1984年12月獲得碩士學位並留系任教,又在職攻讀了博士學位。我在讀研時期就開始作學術講演,至今作過的學術講演或報告已經
數不清了。收入本書的15篇講稿,都是本世紀視以來,即近10年來我在不同的場合下所作的講演。目錄
前言
哲學篇
哲學的困惑與魅力
哲學思維的四個觸角
哲學:刨根究底的思維
思想篇
失去了的思想維度
啟蒙的缺失與重建
當代虛無主義省思
歷史篇
歷史主義與當代意識
歷史錯位與價值重建
如何面對偶然性
文化篇
當代中國文化病症診斷
章節試讀
哲學篇
哲學的困惑與魅力
中國人常說:“水至清則無魚”。如果我們見到一泓清澈的泉水,我們也許會喜歡它,但不久以後,就會陷入審美疲勞。因為它顯得過於清澈、過於單純,以至於我們的想像力無法施展開來。與此不同的是,哲學卻如一個深淵,誰也看不清,想不透。有趣的是,它留下的困惑越多,它彰顯出來的魅力就越大。
哲學:永無休止的追問
眾所周知,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形上學》中曾經說過,哲學起源於對外部世界的驚奇。這句名言為以後的許多哲學家和哲學史家所引證,用以解釋哲學的起源。但在我看來,這句名言似乎沒有多大的意義。為什麼?因為我們也可以說,所有的科學都起源於對外部世界的驚奇。所以,當亞里士多德說,哲學起源於對外部世界的驚奇時,並沒有說出什麼新的東西,因為當時亞里士多德區分了兩種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