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盈江縣昔馬鎮,地處昔馬鎮北邊,距昔馬鎮政府所在地0.9 公里,到昔馬鎮政府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55公里。東鄰太平鎮龍盆村,南鄰昔馬鎮勝利村,西鄰那邦鎮街道村,北鄰緬甸勒興。轄中寨一組、中寨二組、中寨三組、中寨四組、古永一組、古永二組、新雲巷、坡頭寨、箐河寨、轉坡一組、轉坡二組、營盤坡、尖山腳、而排一組、而排二組、火石溝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5戶,有鄉村人口4096人,其中農業人口3324人,勞動力21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02人。全村國土面積120.95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3,7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127畝,人均耕地1.8畝,林地122,459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人文地理
保邊村地處昔馬鎮的北面,東鄰太平鎮龍盆村,南鄰昔馬鎮勝利村,西鄰那邦鎮街道村,北鄰緬甸勒興。該村是以漢族、景頗族、傈僳族三種民族雜居的山區村,本村有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轄區內有一座三崇廟、一座關聖廟。有民間刺繡手藝,有動聽地昔馬山歌、民間小調。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127畝(其中:水田3,100畝,旱地4,027畝),人均耕地1.8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22,459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板栗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162畝,其中養殖面積18畝;草地224畝;荒山荒地10,350畝,其他面積39,104畝。有石英沙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677戶通自來水,有18戶飲用井水,有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有695戶通電,有40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8%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3戶(分別占總數的49%和29%)。該村到昔馬鎮政府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0.9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9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26輛,機車1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7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6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506萬元,占總收入的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91頭,肉牛637頭,肉羊982隻);林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3%;第二、三產業收入89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7%。農民人均純收入 2413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6人(占勞動力的13%),在省內務工238人,到省外務工38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畜牧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6%。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695戶,共鄉村人口4096人,其中男性2186人,女性1910人。其中農業人口3324人,勞動力2158人。該村是漢族、景頗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574人,僳僳族398人,景頗族124人。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86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70人(人員名單附後),五保戶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81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36戶,占農戶總數的91%。
文化教育
到2010年底,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762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1038人,距離昔馬鎮華僑中學1.50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1086 人,其中小學生800人,中學生286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6個,到2010年底,共有黨員59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11人。村委會工作人員由支書、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組成,下設中寨、古永寨、新雲巷等16個村民小組。建有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170人。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人畜飲水。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養殖業:養豬4000頭,養牛3000頭。發展種植業:種植茶葉2140畝。基礎設施建設:(1)農田水利,計畫投入33萬元維修黑塘子、岔河溝,進一步傳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確保農田實現旱勞保收。(2)交通,計畫投資10萬元完成保邊村至火石溝路面改造,投資30萬元完成保邊國小至勒興公路改造。
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2413元增加到28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