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推拿歷代相傳至今,掌握此技者甚少,現在已成為中醫學文化遺產中的稀世之寶。
明末清初,保定地處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南麓,各種宗教在此地活動頗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超越了當時男女授受不親、不能寬衣解帶的封建思想束縛,使臟腑推拿術在保定及周邊各縣得以生存流傳。
民國時期,原服務於宮廷的一些臟腑推拿醫師又多在此地謀生,致使上世紀初臟腑推拿在保定(高陽縣、清苑縣、雄縣、涿州、高碑店)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各種流派相互交融形成了保定臟腑推拿術,並流傳至今。
保定臟腑推拿的這種區域性生存、傳承狀況在全國獨一無二,被醫學史家認為是“中國傳統推拿的活化石”。保定市中醫藥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王紅星主任委員獻出了《臟腑推拿術》,此術承襲於保定高陽七世家傳的安純如道人,現由第十世傳人王紅星集結成冊。
保定臟腑推拿術,以“整體觀念、辯證施治”為理論核心,從臟腑著手,調理臟腑氣分,恢復臟腑機能,再結合通督調三關法整復脊柱某些節段的錯動,從而通其經絡、調其氣血、振奮陽氣,進而達到協調臟腑經脈的功能,使周身之陽氣充盈,正氣內守,外邪不易入內,內邪得以祛除,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保定臟腑推拿術的理論核心是中醫基礎理論之一的臟腑辯證法,其診斷、手法和療效是對臟腑辯證法的豐富和印證,並對現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一方面是對現代中醫針灸、湯藥之外的補充,二方面對西醫無法治療的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
保定臟腑推拿術的學術主張具有較高的醫學價值。是活的歷史、活的文化,有文字記載見諸《黃帝內經》至今近3000年,期間不斷有各代名醫在理論和套用上發展豐富,並記載在各種醫學典籍中,形成完整的歷史演化脈絡和自身的理論體系。
2010年5月,保定臟腑推拿術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