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的名字文化

有些名字根據孩子的外表而取,如“庫德里亞什”――一個捲髮的孩子,“洛班”――額頭高或寬的人。 斯拉夫字母的創始人基里爾這個名字就是僧侶名,他的世俗名字是“康斯坦丁”。 俄羅斯人的名字相當於中國人的大名,即為正式名字。

百科名片

俄羅斯人的姓名全稱由名字、父稱和姓三部分組成,男女性別的不同,一般在詞尾的變化中表現出來。此外,尚有各種各樣的小名、愛稱和暱稱等。

名字的歷史起源

在古俄羅斯,任何一個詞都可以用來作為人的名字,人們把名字視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幸福或成功、疾病或死亡、堅強或軟弱等,往往和名字聯繫在一起。當時,人們的名字更多的是渾名、綽號,它們五花八門。有些名字反映了父母的情緒和他們對孩子的感情,如“日丹”來源於“等待”一詞,意味著“盼望的孩子”;“米利亞”來源於“親愛的”一詞,意味著“可愛的孩子”。有些名字根據孩子的外表而取,如“庫德里亞什”――一個捲髮的孩子,“洛班”――額頭高或寬的人。有些名字則表示孩子出生的順序或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如“別爾夫什卡”――第一個孩子,“弗托里亞克”――第二個孩子,“奧金涅茨”――惟一的兒子, “鮑爾沙克”――大兒子, “門沙克”――小兒子。如果孩子出世時恰逢春天,常常會給他取名為“維什尼亞克”,因為這個季節正是櫻花盛開的時候;而如果孩子在冬天降生,往往會取名“莫洛斯”,即寒冷之意。有的名字和人的職業相聯繫,如“柯熱米亞卡”,表示這個人是制皮匠。有些名字則和植物、動物的名稱有聯繫。有些名字與不好的、不美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是貶義的,如“格良茲努哈”源於“骯髒的”一詞,“扎赫沃基”源自“生病”一詞,這些難聽的名字是起預防作用的,保護孩子免受邪惡、死神的侵害。古俄羅斯人相信,惡神對用這樣名字的孩子不感興趣,也不會加害他們,這些醜陋的名字甚至能夠嚇住一些惡神而保護孩子的安全。
10世紀末,東正教傳人古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妻,把東正教定為國教。從此,俄羅斯開始了一個東正教統治的時代。同時,由教會在洗禮時取教名的習俗也傳人俄國。這就是說,根據教會的規定,必須在洗禮時給孩子取名,所取的名字就是這一天或出生至洗禮之間幾日內所慶祝的那個神的名字。這種教規名字記載在教會的日曆上,所以又稱做日曆名。而其他一切名字都被宣布為非教規名字,是不允許給孩子取的。因此,從10世紀末開始,教會名字逐漸取代古俄羅斯名字,到17―19世紀,古俄羅斯名字已經完全被遺忘,也停止使用了。這樣,十月革命前,俄國的所有孩子取的都是教會名字。因此,過去俄國人給孩子取名並不自由,而且名字的範圍相當窄,絕大部分孩子的名字大多取自200多個最常用的名字中。據統計,每千個男孩中有240個取名為“伊凡”,每千個女孩中有200個取名為“瑪麗婭”。這些名字都來源於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古猶太等語言。

名字象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並不十分重視個人名字有什麼意義和來自何方,但是,每一個名字就像其他詞一樣,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最初的意義。幾乎所有出自古希臘語的名字,都強調人們精神或體質上的優點,如“安德烈”――勇敢的,“葉夫根尼”――高尚的, “葛利高里”――精神十足的, “列昂尼得”――獅子般的, “葉卡捷林娜”――純潔, “葉蓮娜”――光明的, “卓婭”―――生命,“伊林娜”――和平,“拉利莎”――海燕,“塔吉揚娜”――創辦者。大多數拉丁名字也表示人身上好的品質,如“維克多”――勝利者, “瓦連京”――健康的, “維塔里耶”――有生命力的,“娜塔利婭”――天然的,“瑪林娜”――海洋的。古猶太名字與古希臘和拉丁名字的區別在於對待上帝的態度,如“丹尼爾”――上帝法庭,“伊凡”――上帝贈給,“伊利亞”――上帝之力,“葉利扎維塔”――敬仰上帝的, “瑪麗婭”――上帝所愛的。俄羅斯和斯拉夫的名字也有自己普通的意義,如“瓦吉姆”――莽漢,“鮑里斯”――為光榮而鬥爭,“拉達”――可愛的,“柳德米拉”――熱愛人的。總之,俄羅斯人的教會名字來源於國外,從10世紀以後逐漸在俄羅斯廣泛流行和使用。
沙俄時期曾經形成了一個教士尤其是僧侶使用的名字類別,教士和僧侶們要改變自己的世俗名字為僧侶名字。斯拉夫字母的創始人基里爾這個名字就是僧侶名,他的世俗名字是“康斯坦丁”。這類僧侶名逐漸地分離出來,世俗之人幾乎不再使用,如“尼康”、“安德洛尼克”、“巴拉基”等。不過僧侶名與世俗名使用同樣的字母。
十月革命後,教會與國家、學校分離,父母獲得了給孩子自由取名的權利。人們給孩子們取名大多不講究內容,只要聽起來美麗動聽即可,也有些是帶有紀念意義或表示父母殷切希望、良好祝願之類的名字。於是,出現了一些十月革命前沒有見過的名字。新名的創造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父母們自己開始組成新名字,力求以此反映發生的新事件、新思想,如“列夫米拉”――世界革命,“列夫捷特”――革命的孩子,“奧克吉勃林娜”――十月革命, “尼涅爾”――“列寧”拼音的倒讀等。其次是開始廣泛採用外國名字,尤其是為女孩取名,如“埃維林娜”、“愛利扎”、“若娜”、“黛安娜”等,當然也有給男孩取的,如“托姆”、“愛德華特”、“埃米爾”等。如“朱麗葉”的名字就來自莎士比亞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在30年代,給孩子起外國名字的風氣達到高潮。第三是某些古老的斯拉夫名字開始復興,如“斯塔尼斯拉夫”、“柳芭娃”、“維利斯托夫”等。總之,給孩子取新名字成為當時的一種時髦和風尚,許多人給自己孩子取的名字都有具體的含義,力求避免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使人們明白它的意思。然而,在俄語中,名字與意義不聯繫的傳統極其根深蒂固,仍有許多人對新名字不習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取了新式名字,大多數孩子取的仍是傳統名字。

取名習慣

在俄羅斯,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的階層,最流行的名字都不盡相同。在農民階層中,最常見的名字是:“加夫里拉”、“葉緬利揚”、“達尼婭”、“瑪爾華”、“格拉西姆”、“阿里娜”等,這些名字在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即使現在,在農村中也可見到叫這類名字的上年紀的人。而在城市中,這種名字則很少見。這種名字往往是和昔日農村中被壓迫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的,因此現在誰也不願給孩子取這種名字。而諸如“尼古拉”、“亞歷山大”、“伊凡”、“彼得”、“安娜”、“瑪麗婭”這類名字並不具有特定階層的印記,所有的人,不分階層,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在農民、市民、工人等各式人中都可見到,使用比較普遍。俄羅斯人最常見的名字是“伊凡”,民間傳說中的諸神之一就叫伊凡・庫帕拉,東斯拉夫人的夏至節就稱做伊凡節,是祈求豐收、健康和幸福的節日,因此,伊凡常常成為俄羅斯的代名詞。俄羅斯人常用的名字不多,只有幾十個。
著名的俄羅斯套娃的名字――瑪特廖什卡――為當時鄉村最常見的女孩名
俄羅斯人的名字相當於中國人的大名,即為正式名字。此外,尚有小名、愛稱。愛稱含有愛撫的意思,是小名的一種,所以也可稱為表愛的小名。大名與小名、愛稱的關係是固定不變的,即有什麼大名,就有與之相對應的小名和愛稱。愛稱是由小名演變而來的。同一個名字可以加不同的後綴,因此,一個名字可以有幾個小名和愛稱。由於小名經常以―a結尾,所以根據它們很難確定這個小名的性別。如“沙尼亞”和“薩沙”既是“亞歷山大”的小名,也是“亞歷山德拉”的小名; “瓦利亞”既是“瓦連京”、“瓦連利”的小名,又是“瓦連京娜”、“瓦連莉婭”的小名。小名和愛稱有時也往往混用,無嚴格區別,要視雙方之間的關係、習慣以及當時的情況而定。
暱稱是一種隨便的、親昵的稱呼,其構成方法大都是在名字或小名之後加―ka(卡),如“阿勃拉沙”呢稱為“阿勃拉什卡”,等等。
小名不是正式的名字,護照里、個人證件里和戶籍冊內的名字才是正式的名字,是大名,人們在正式場合要用大名稱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