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懷銀

侯懷銀

侯懷銀,山西平遙人,1963年出生,山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學科體系、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侯懷銀 侯懷銀

侯懷銀,1963年生,山西省平遙縣人。現為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考入山西大學教育系學習,先後獲山西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曾於1993年後任山西大學教育系系主任,2000年後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2007年至今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2006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08年入選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高等教育原理等。曾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多項。

個人履歷

教育經歷

200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獲博士學位

1987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4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教育系,獲學士學位

1980年畢業於平遙中學

工作經歷

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

2008年,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

2007年,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2007年,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2005年,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

2003年,山西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0年,山西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1999—至今,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破格晉升)

1997年,山西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1994—1998,山西大學教育系副教授(破格晉升)

1991—1993,山西大學教育系講師

1987—1991,山西大學教育系助教

行政職務

2013年至今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2007年至2013年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分黨委書記

2000年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1995年擔任山西大學教育系主任

1993年擔任山西大學教育系代主任(正處)

社會兼職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史學科規劃組成員

山西省人民政府督學

全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

山西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研究項目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研究”中子課題“中國教育學科體系發展史”

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教學論發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子課題“國內外課程比較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世紀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山西省基礎教育發展的預測研究”

山西省教委課題“我國套用心理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2000年課題“山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關於加快山西省教育現代化問題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課題“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山西省示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畫2007年項目“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5年項目“西方教育學在20世紀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2008年一般項目“20世紀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研究

學術成果

所教課程

1987年留山西大學工作以來,先後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教育哲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論、教學論、高等教育學、教育學原理、教育理論專題研究、高等教育哲學等課程。現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社會教育、高等教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性著作

1、《德育傳統的當代價值》(17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金林祥、侯懷銀等著:《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的發展與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38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主編《高等教育學》(36、4萬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代表性論文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師範教育》1984年第2期。

2、《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觀》,《教育理論與實踐》1987年第1期。

3、《中國古代程朱、陸王學派書院的課程設定及其特點》,《山西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4、《對近年來我國生活教育理論研究的前瞻與反思》,《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特徵》,《教育科學研究》1988年第4期。

6、《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1988年第5期。

7、《試論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的特點《為中國教育改革探路》(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對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山西大學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

9、《毛澤東的教育改革觀探微》,《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10、《當前我國高教課程改革芻議》,《山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4期。

11、《文科課程改革初探》,《山西大學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

12、《高等學校的教材建設淺議》,《山西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13、《我國教育研究方法發展趨勢預測》,《教育評論》1991年第6期。

14、《高師公共必修課教育學教學方法改革淺探》,《山西高教研究》1992年第3期。

15、《試論生活教育理論的功能》,《行知研究》1993年第2期。

16、《毛澤東的教學改革觀探微》,《山西高教研究》1993年第4期。

17、《陶行知論教育試驗》,《教育科學研究》1994年第1期。

18、《試論生活教育理論的現實意義》,《上饒師專學報》1994年第2期。

19、《高師公共課教育學教材改革的方法論原則初探》《中國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

20、《當代教育理論發展面臨的難題》,《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年第4期。

21、《我國新時期教育研究方法論研究的回顧與瞻望》,《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4年第9期全文轉載。

22、《建國後十七年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中國教育科研的回顧與反思》,《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5年第1期全文轉載。

23、《山海工學團模式初探》,《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4、《陶行知的全面教育觀探微》,《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25、《試論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歷史啟示》,《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26、《論“文革”對中國教育學科體系的破壞及其教訓》,《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7、《建國後十七年中國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初探》,《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8、《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回顧與思考》,《中國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29、《我國新時期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初探》,《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第4期。

30、《建立比較課程論芻議》,《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31、《我國新時期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1999年第3期全文轉載。

32、《中國教育學的學術建設初探》,《中國教育學刊》1999年第4期。

33、《杜威的課程觀述評》,《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

34、《中國教育學史學科建設初探》,《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2期。

35、 《教育學對哲學的接受機制及其內化》,《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36、《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教育研究》2001年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37、《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初探》,《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38、《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建構及特徵》,《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9、《關於教育系在綜合大學發展的若干問題思考》,《集美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40、《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科學化思潮述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9期。

4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42、《讓閱讀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第2期。

44、《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哲學學科建設的探索》,《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44、《學校品牌的中國氣質》,《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45、《教育研究的敘事學轉向》,《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2期。

46、《高等教育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47、《中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及其特徵——以20世紀下半葉為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48、《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第11期。

49、《山區寄宿制國小發展的現狀和方向》,《山西教育》2007年第2期。

50、《“社會教育”解讀》,《教育學報》2007年第4期。

51、《山西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4期。

52、《高等教育質量概念探究》,《江蘇高教》2007年第5 期。

53、《談大學校訓的特徵和功能》,《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13、14期。

54、《校企合作:農村貧困地區高中教育發展的新探索》,《人民教育》2007年第20期。

55、《21世紀初國外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題》,《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全文轉載。

56、《校風解讀》,《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第10期。

57、《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期。

58、2005年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遞交的論文《20世紀以來中國學者對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建設研究》被編入《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59、《社會教育:從邊緣走向中心》在《現代教育導報》2007年7月20日發表。

60、《20世紀中國學者對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探索》,《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

61、《20世紀中國學者對教育社會學學科建設的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第3期。

62、《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學者視野下的美國大學公民教育》,《外國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63、 《20 世紀教育經濟學學科建設的本土化探索》,《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64、《教育與幸福的關係—一個亟待重視的教育研究領域》,《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12期。

65、 《三十年來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進展和問題》,《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6期。

66、《山西國中教育的分析與對策》,《山西教育》2008年第1期。

67、《當教師與專家在教育研究中相遇》,《教育時報》2008年8月6日。

68、《學習型社會呼喚社會教育》,《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8期。

69、《教育學中國化—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學者的探索》,《教育科學》2008年第6期。《中國社會教育研究的若干問題》,《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70、《學術—大學的生命力》,《教育與職業》2009年第1期。

獲獎情況

1、專著《德育傳統的當代價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於1998年獲山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博士論文《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展問題研究》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和內地十幾所院校共同合作的“教育及社會科學套用研究論文獎計畫”獎。

3、《教育研究》2001年12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 2004年獲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教育研究》2001年12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教育學在中國引進的回顧與反思》, 2006年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5、以第2名申請的《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的發展與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6年獲第3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3等獎。

6、《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發表的《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者對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研究》,2007年獲山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