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來楚生 (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別號很多,有負翁、一技、木人、非葉、楚鳧、懷旦等,晚處易字初生,亦作初升。書齋名有然犀室、安處樓。浙江蕭山人。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篆刻遠師秦漢,近踵吳熙載、趙之謙、吳俊卿、齊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開創了一代印風。西泠印社副社長,當代書畫篆刻大家錢君陶先生曾云:“來氏刻印七十歲前後所作突變,樸質老辣,雄勁蒼古,得未曾有。雖二吳(按:指吳熙載、吳俊卿),亦當避舍,齊白石自謂變法,然斧鑿之痕,造作之態猶難免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能獨立稱雄於印壇者,唯楚生一人而已。”可謂最恰當的評論。
來楚生少時歸里讀國小,受環境薰陶,已嗜書畫文學,於杭州宗文中學畢業後,繼母欲使進北京大學習法律,因祖父逝世耽擱不果,改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國畫,得償所願。時潘天壽先生任教其間,先生深致傾慕,書畫均受其影響。美專畢業後居杭州,潘公亦移杭州執教,由是過從請教益密。抗戰爆發,挈家遷滬,以書畫篆刻鬻藝自給。後改任教職,以維家計。嘗與同道組織東南書畫社,定期雅集,切磋藝事。來楚生1921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4年畢業後曾在杭州與潘天壽、姜丹書、唐雲等人組織蓴社從事書畫活動。1937年移居上海,組織東南書畫社,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及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師。1946年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行個展。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調上海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任美協上海分會理事,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常務理事 。
主要作品
有《來楚生畫集》、《來楚生法書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來楚生篆書千字文》、《來楚生草書千字文》行世。
藝術成就
和所有書畫兼擅的藝術家一樣,吳昌碩的得意弟子來楚生對於毛筆的掌控可謂爐火純青。他具有十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內斂、蘊藉豐富的筆墨處理,看似簡單的線條富於韌性,而大片的墨色暈化自然,變 化出意料之外的韻味,這使得他的許多作品在簡簡單單中意味無窮。來楚生承續的是吳昌碩書、畫、印兼修的傳統,他在三方面的修養甚為齊平,難分軒輊,是師法吳昌碩諸人中取得較大突破的一位。其書法拙中寓巧,尤其草書和隸書最為人稱道,糅合六朝碑版、造像、漢木簡等多種因素於行草、隸體之中,楷體又受其師潘天壽影響,既不失樸拙渾厚之風,更有圓潤流暢之致,洵為一代大家。來氏篆刻遠師秦漢,近踵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然能不落窠臼,自出新意。其肖形印更是融漢畫像、古肖形印為一爐,在印壇上冠絕古今,無出其右。
來楚生畫作多為寫意花鳥魚蟲,尤以小品為主。因其早年求學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受師友影響,遠宗徐渭、八大、李復堂等明清寫意大家,近取趙之謙、吳昌碩等人畫法,以篆、隸筆法入畫,造型簡略,敢用濃墨重彩,渾厚古拙,富金石味。後融入性情,形成自家面目,所作筆墨簡練、色彩明快、格調雋逸、趣味清新。
其好友唐雲曾說:“來氏書、畫、篆刻無不精妙。而於書,篆、隸、正、草均熟中求生,剛健婀娜;平心憨辣,氣勢磅礴,不可名狀,允推當代傑手;畫從書法得來,清新橫逸;刻則運刀如筆,饒有奇致,皆不涉前規,開生面者也。”雖是綜論書、畫、印,然“熟中求生,剛健婀娜”、“清新橫逸”、“饒有奇致”,卻也道出了來楚生畫風的主要特點,堪稱知音。
篆刻欣賞
“初升”(圖1)是他晚年常用不著字,尤其喜歡將“升”字寫成“門”字上邊加二短橫。“初升” 他曾多次刻印,朱白大小兼備,各有千秋。此印最在的特點是用刀流走自然,似乎漫不經心,信手拈來。“初”字改左右結構為上下結構,“升”字借邊兩扇門一高一低,錯落有致。“初”字兩根斜筆與“升”字兩直筆在對比中得到統一。全印下部留紅較多,但為了不使平淡、板滯,下部邊緣用刀直切印邊造成一種彎勢,於大塊紅地上略施擊技出現零星白底,形成一種蒼茫的殘破美。 “吳郡豈齋張永愷印”(圖2)印文分為左右兩行,字型大小不拘任意安插,十分自然。這方印,與另一方式樣差不多的長方形白文自用印“楚生一字初生又字初升”,有異曲同工之妙,取古璽左右逼邊的意趣,中間留紅顯得十分自然生動。這方自用印在刻制過程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據他的學生張用博回憶,此印刻成後,他嫌中間留紅太多便隨機應變,在中間補加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實在大有道理,如仔細研究,可發現可發。現直線上端倚右,下端傍左,並非是垂直線條,為了打破平衡,又在兩面三刀端分加別用刀角敲出幾許刀痕。這樣竟使一根普通的直線,成了聯繫左右兩邊的,富有感情色彩的靈動的線條,成為印面不可缺少的組成間分。作者還在此印左右兩側邊略施沖刀,使邊線內陷,造成左邊印文與右邊相通,這一切也都是為了平中求奇,求得變化。來氏的章法、刀法的確有獨到的成功之處。有《來楚生畫集》、《來楚生法書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行世。
“處厚”(圖3)一印語出《老子》,這二字他也曾多次製成朱白文印。在一方折文“處厚”的印款中“處其厚,不處其薄”,這也是來氏的藝術觀點的體現。按一般規律來講,篆刻創作中以對一印跑龍套、小篆雜陳,也不宜將不同風格、結構的書體生硬湊合在一起。此印“處”字出自《井人鍾》,此鍾中另有一個“厚”字,只是較狹長。作者便捨棄此字,而另在《鼎》中找一個較為敦厚的“厚”字,二字雖不同器,但經過作者的提煉消化,卻使兩字寫得渾然一體。一長一短,錯落變化。“處”之“虎”頭中有一長方形空白,正好與“厚”字下部大口相故呼應。“厚”字長線條逼邊,因為採用殘邊手法避免了兩直線重複單調之感來楚生印章中的留空、(留紅)殘邊頗具特色,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息交以絕游”(圖4)一印,章法奇特,上邊的“息、絕”二字特大且逼邊,“交”字較窄小,頭頂“息”字造成險象,使人有驚心動魄之感。“游”字也頂於“絕”字之下,讓小小的“以”字鑲嵌其中,全印中間留空,形成密其外而疏其中的景象。線條粗獷厚重,力能長鼎,如果與古印作比較就會感到古璽呂的“日庚都萃車馬”的章法與其有相同之處,但經過融會貫通已經全是來氏的家數了。“大處落墨”(圖5),章法奇特,“大處”二字呈右下傾斜狀,“落墨”二字比較平整,左右兩半奇正相生,巧妙地統一起來,此印用刀生辣淋漓,顯然是受漢將軍印地影響,“大”字大塊留紅與其三個筆畫較繁和字形成蠟虛實強烈的對比。來氏對邊緣的處理,往往避免直線,並總讓一側與邊緣相連,白文印通邊,朱文印則借邊,如此一來就使全印頓感舒暢通氣。
“耳目康寧手足輕”(圖6),雖然刻的是小篆,但章法卻得鐘鼎彝器的錯落之美。耳目二字占地最少,並會體上提,“康寧”二字十分誇張、放肆地占據全印中間要地,“手足輕”三字則字字相連,這種章法,在“凌江將軍章”等前面介紹過的將邊印中以找到。來氏的刀法喜沖、切兼施,故沖刀的痛快淋漓和切刀的蒼茫渾厚兼而得之。
“領略古法生新奇”(圖7),全印以“古法”二字為中心,“法”字採用繁寫,造成一種穩重茂字密之感。左右兩邊雖然字數多少不等,依然能取得平衡。印中有三個“口”,或大或小或扁不盡相同,加上印中多處留紅,使全印疏相映,靈動活潑。
“矢一齋”一印,前二字筆畫特少,給布局造成困境,而此印卻是用人為的疏密的辦法,採用異體字調整章法形勢。右下角用繁體“一”(壹)字壓住陣腳,而“齋”反用簡體,全印由於疏密的巧妙處理,頓感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生肖印“闔家歡樂圖”,集牛、龍、蛇、兔四種動物為一印。介紹不定期氏的篆刻,不談他的肖形印章,是不會面的。他一生,尤其在晚年,創作了在量的肖形印,內容廣泛,有生肖、佛象、草蟲故事、成語、新民歌等,尤以生肖印刻得地很多。而且,能一反一印一肖的常規,可將全家數人的生肖容納於方寸之間,前無古人,十分别致。此印共有四種生肖動物時,牛、兔以塊面造成形,用白文刻法,蛇、龍形象以線條為主,以朱文出之得對角虛實呼應之妙以極簡練、概括的手法塑造了生動的形象。
書畫藝術
書畫特點
在現代藝林中,來楚生先生是一位藝術風格鮮明,身兼書、畫、印三絕的藝術家。唐雲先生曰:“來楚生先生書、畫、篆刻無不精妙,而於書,篆、隸、正、草均熟中求生,剛健婀娜,平正憨辣,氣勢磅礴 ,不可名狀,允推當代傑手;畫從書法得來,清新橫逸;刻則運刀如筆,饒有奇致,皆不涉前規,開生面者也。”可作為來楚生先生一身藝術的概括。
來楚生先生在書法藝術上是一位多能高手。就書體而言,正、草、篆、隸皆工,尤以草、隸冠絕一時。來先生的行書,取法黃道周,然後旁通曲引,泛濫諸家,終成自家面目。結體跌宕欹側,時出新致,字之大小長短,疏密斜正,極富姿態。用筆則深厚雄奇,銳利方折,精神外映,風采煥發,頗具陽剛之美。其隸書也是個性鮮明、風貌獨具。尤得力於漢碑、木簡和金農。結體雄健駘蕩,縱逸率真,用筆奔放而具藏鋒之妙,字形錯落生動而無浮滑之感。他的波磔、輕重、長短,富於變化。撇的收筆常重頓而迅翻,捷而有力,有高度的技巧和特色。
來楚生先生的畫,以意筆花鳥最負時譽,造型簡練,筆墨凝重,一花一葉、一鳥一魚無不神情飽滿,生意盎然。來先生重視學習前人之長,服膺八大、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亦注重在現實生活中去觀察、寫生。筆下所作常能達到沉靜淡泊、閒和縝密的藝術境界。
書畫技巧
來楚生先生的篆刻,以古璽漢印為本,輔以晚清流派,布局參差有致,奇趣撲人,刀法峻利爽灑,瑰奇雄勁。貴能在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諸大家林立之際,另闢新徑,自成面目。先生之印看似亂頭粗服,信手鑿來,實則每方印都是經反覆推敲後方奏刀,疏密、參差、呼應、虛實等藝術手法,先生均用之嫻熟。來先生的肖形印更是膾炙人口,除生肖、佛像、人像,還有花卉、草蟲及成語故事等,均筆簡意賅,神態畢具。先生肖形印,運刀極具穩、準、狠三法,其意境雋永的肖形印,是經對物象的精細觀察,加以提煉、誇張、升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