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毒病

概念區別

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病毒病原迅速複製,並抑制作物生長,形成病毒病危害。因此採用鈍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複製手段,在復壯作物基礎上,控制、防治病毒病危害。
病毒的傳播媒介、致病原理病毒主要通過汁液接觸(即活體)傳染,只要寄主有傷口,即可侵入,土壤中的病殘體、越冬寄主殘體均可成為初侵染源。煙粉虱及其它刺吸式害蟲、農事活動等都可成為傳毒途徑。刺吸式害蟲接觸植物表皮,使病毒進入維管束,在維管束中則可隨植物的營養流動方向而迅速轉移複製,使植物周身帶毒傳毒,發病、部位一般為幼嫩組織,如番茄、黃瓜的新梢組織。

防治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1)溫度>35℃或<10℃病害症狀輕微,甚至出現隱症,即已經表現病毒病症狀的植株,由於環境條件改變,症狀消失的現象。這種隱症在條件合適時又可重新表現症狀。如番茄TY病毒在棚內溫度大於35℃且植株健壯的情況下,會出現不藥而愈的現象。
(2)光照過強、過弱都會影響症狀的表現,詳見下述四、3。很多用戶在短期因為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造成病症短暫消失,而停止用藥,一旦再次復發,會招致更大損失。
植物營養及生長狀態植物生長勢弱,營養匱乏,免疫力低下,易於病毒複製,病毒病發病快、重,防治較困難。在弱勢生長狀態下,吸收利用藥物能力差,自體營養生長及免疫力低下,難以做到抗病、防病、治病。若生長勢強,則相反。

品種因素

植物品種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具有不同的感抗病毒能力,如帶刺黃瓜(傳統品種)相比無刺黃瓜在同等條件下,一般不致害。如番茄的各種品種(粉色與紅色、抗病與不抗病、不同的抗病程度)感抗病能力不同,致害程度不同。
在實踐中需要差別化對待,採用不同的方案(用藥次數、用藥量),用不同的防治與其標準去衡量實際防治效果。

防治經驗

在綜合植保的基礎上,以復壯為主、藥物為輔,控制、防治病毒病危害。控制是指通過抑制病原、減少病原基數,輔之以減少傳播途徑,不使健康植株染病。防治是指通過抑制、鈍化病原達到防治病毒病害的目的,在速生植物(番茄、黃瓜、辣椒等蔬菜)中一般難以做到根除病原的效果,在多年生喬木中,通過多年持續鈍化、抑制,持續復壯株體,能夠做到病原增量越來越少或絕對量越來越少。在株體復壯、免疫力增強的情況下,將病毒病危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範圍內。
我公司病毒抑制劑就是根據上述原理設計生產的,具有鈍化抑制病毒病原,營養株體的雙重功效,其中的有效成分礦物質、中草藥提取物能夠鈍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複製,保健成分可增強植株免疫力,促進作物生長。
1、綜合植保:A、採取多種手段最大限度減少煙粉虱、白粉虱的存量,包括懸掛黃板等誘殺手段。B、多施有機肥,適量使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機肥有利於復壯株體,提高免疫力,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營養,復壯株體,特別是鋅元素能夠內生赤黴素,使株體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C、適當澆水,有利於作物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用藥:A、選用具有鈍化、抑制功能及營養復壯作用的藥肥,能夠達到防控病毒病的目的。為了更好的達到防控效果,也可適量復配牛奶、葡萄糖,既營養株體,又可將藥液帶入株體。儘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刺激性物質。雖然能夠快速刺激株體生長,好像病毒病消失,一旦條件具備,就會暴發病毒病危害。B、應視病害情況、株體生長階段及長勢,制定合理用藥方案。用藥時一定要打透,如番茄TY病毒,打藥不透,即使少量病毒病原得不到鈍化,在高致害條件下,難以達到防治效果,亦形成危害。如蘋果花臉病,因內膛不見藥,病果比例高,而達不到防治效果。
3、病毒病鈍化抑制需要時間,具體見效時間因作物品種不同、生長狀況不同、用藥方法不同、季節不同而不同,如黃瓜病毒5天左右即可見到效果。番茄TY病毒夏天10天左右、冬春季節7天左右即可見到效果,而果樹類蘋果的花臉病毒見效慢,櫻桃的病毒病見效相對快。

番茄TY病毒病防治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1、種苗帶毒。當年生作物特別是番茄等茄科類作物,定植後緩苗期間,在種苗帶毒的情況下,免疫力低下,用藥後吸收不足,作用不大,應在適當採取措施促其生根緩苗、壯苗的基礎上用藥。如果病勢發作快,生長不良,只能放棄或拔棚了結。2.番茄生長最易危害致損的階段是開三蓬花時。此一階段,番茄孕花、開花、坐果,生殖負擔重(採用激素藥點花過重),自身免疫力低下,是防病治病的關鍵時期。應在充分保障水分滿足內生需求(適量使用硫酸鋅),適量使用各種肥料基礎上復壯樹體,採取預防早治、猛治等手段使鈍化、抑制等藥物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病毒危害與株體免疫的博弈中傾向於後者。

2、連續陰雨天氣條件下的發病現象及應對方案
連續陰雨天氣,植株光照強度不夠,光合作用降低,同時植株根系活性低,導致植株整體免疫力下降,各種病毒因低溫處於潛育期,一旦氣溫突然升高,尤其是馬上晴天、溫度迅速升高,植株光合作用突然加強,氣孔迅速擴大、蒸騰量增加,這就使病毒侵染的幾率增大;同時天氣好轉後,植株對養分需求量恢復正常,但植株根系活性不能馬上恢復,造成上下供需矛盾,植株在養分需求量大而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自身免疫力低下,甚至進一步降低,此時植株體內的病毒複製迅速,在植株對體內病毒抑制失去免疫條件下,病毒病迅速發作,有的大面積蔓延。應對方案是在天氣好轉的前一天下午或好轉的當天下午用藥,可以在植株表面形成保護膜,阻止外部病毒侵染,減少染病幾率,同時,天氣好轉後,藥液被植株吸收,可以及時抑制植株體內病毒的複製,防止天氣好轉、氣溫升高后病毒病的大爆發。在用藥時加一袋純牛奶效果更好。
3、持續高溫條件下的發病現象及應對方案
蔬菜病毒病具有明顯的與季節相關的特徵,一般是夏秋高發、重發,冬春季節則反之,持續高溫(35度以內)乾旱不良環境有利於病毒繁殖複製,不利於作物生長,此時應適當加大用藥量,一般為冬春季節的1.5倍。
4、預防:在病害常發期,使用《TY病毒一號》40克兌水30斤,7天用一次,治療:使用TY病毒一號40克加有機矽一包+純牛奶一袋兌水30斤進行噴霧,3天一次,連用2到3次。使用TY病毒二號50ml兌水30斤,對發病嚴重的地塊灌根,5天一次,連用2次。

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

蘋果花臉病毒病防治

果樹病毒病病原與蔬菜病毒病病原傳播不同,主要由苗木(接穗)、修剪以及根系、枝幹摩擦(以新疆本地喬化果樹最為典型)傳播。其危害特徵也不同於蔬菜病毒病,蔬菜在於危害“快”,而果樹在於“頑”。蘋果花臉病毒病的防治關鍵在於綜合、持續、多方三個方面。
1、所謂綜合是指採取多種植保措施,多方面復壯樹體。蘋果種植普遍存在有機質、有機肥偏少,中微量元素偏少,樹體中的木質素、胺基酸、多糖類物質偏少等問題,果品有產量無質量,口感差是明顯的例證。從生長表現上看,根系不發達,小葉、黃葉、早期生理性落葉、枝幹皮質老化、果實豆斑病等也是例證。蘋果花臉病除了病原的因素,發病不發病,發病快不快,危害重不重,防治難不難都與株體是否健壯有關係。在株體健壯的基礎上,與病毒病博弈的天平才會逐步傾向於防病治病,發揮藥效作用,否則再好的藥也治不了必死的病。復壯樹體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2、所謂持續是指結合蘋果樹生理規律與病毒複製及其危害規律,在抓住關鍵防治時機的基礎上,持續地復壯樹體,持續地用藥鈍化病毒病原,從而達到病毒病複製與株體免疫抗病。在藥力等持續外力作用下,控制危害,長期達到株體免疫並根除危害的效果。用藥措施包括:一是在樹液萌動病毒病原隨之複製的關鍵時期首次用藥,此時用藥病原易於鈍化,同時也避開了易於侵染與複製的初期。二是在謝花後,病毒易於通過花蕊侵染幼果的關鍵時期及時防治。三是在蘋果套袋前抓住鈍化病毒,避免侵染果實的最後用藥時機用藥。四是在秋梢發育完成,並孕育花芽的時期用藥,鈍化病毒活性,避免侵染來年的花芽形成隱患。此周年防治方案當年能夠有效鈍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複製,減少或杜絕危害。第二年再循環執行此方案,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3、所謂多方是指用藥方式方法的多樣,一是與牛奶、葡萄糖等物質復配,既能起到營養作用,又能快速把藥液帶到果樹體內,更快更好地發揮鈍化、抑制、營養作用。二是結合真細菌病害防治,同步預防多種病害,避免因病害加重導致株體衰弱,病毒病加重。三是多種方式用藥:A、噴霧並噴透,有蘋果的地方一定要打到,在新疆阿克蘇蘋果花臉病毒病防治實踐中,當年用藥樹冠外圍果實防治效果明顯好於樹冠內膛防治效果,就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因為當地樹體高大,採用高壓噴槍噴霧,在枝葉茂密情況下,內膛難以見到藥液。B、灌根。在果樹毛細根區用藥,既有防止病株侵染周邊健株的作用,又有根部吸收後傳導至樹體周身,全面鈍化抑制之功效。C、掛吊瓶,從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到冬季樹木休眠之前均可進行,但以5-7月效果最好。
4、生物防治:對病株及病株周圍的果樹在萌芽期5天左右、花露紅期、謝花後7-10天、夏至後至秋分前(形成明年所有花芽和葉芽的關鍵時期,一般7月中旬前後)4個時期,分別使用《果樹病毒Ⅱ號》300—450倍液稀釋(或者《病毒1號》每40克兌水15公斤,開花前後可適當減量),同時每桶水添加純牛奶0.5Kg,進行噴霧,可有效預防和控制果樹病毒病。
5、病情嚴重的果樹,在萌芽時期使用《病毒Ⅱ號》30—50ml或《果樹病毒Ⅰ號》40克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主要灌毛細根區,每株澆灌藥液50-60斤水左右。

蘋果花臉病蘋果花臉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