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志記載,佛踏寺起自明初,延至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鼎新規模,重新修建。相傳,寺廟修造前一天,有一年老乞人投宿於此,一足踏在一石碑上,繼而又靠著石碑睡去。次日清早,主人正要去施捨時,老人卻於天未全明時已悄然離開。再視其所踏石碑,其上卻赫然留下一靴子足跡。人們認為此年老乞人乃一菩薩所變,故稱寺為佛踏寺。
佛踏寺是寺與廟的結合體,因是臨澧顏氏的總祠所在地,故而又稱“顏子廟”。原來殿閣恢宏,古木參天,成為縣城東南一景。其靴印石碑原一直供奉於寺內觀音菩薩塑像之前。1960年前後寺廟拆除後,幾經輾轉,現被供奉於本地一居民家中。碑上足跡至今仍然清晰可辨。由於它有事先雨則濡濕、晴則乾燥的自然現象以及曾被棄而復立、立而復棄幾經反覆的傳奇經歷,現已被當地人視為神碑。且時有遠近之人來此燒香磕頭,以祈求菩薩賜福。
清代和民國時期,佛踏寺這裡長期設有一慈善機構——遂生堂即育嬰局,位居寺廟之右。據縣誌記載,鹹豐四年(1854年),它由官紳顏其鴻、陳揚仁等捐建,負責周圍十里的貧困女嬰,直養至七歲為止,後來養育對象有所放寬。民國時期育嬰局附設免費國小一所,後改稱為育英國小,一直延至解放初期。
佛踏寺過去曾幾度成為鄉級政府所在地。早在民國中期(1938年—1941年)就曾為珠陳鄉鄉址,下轄16保。新中國成立後,從1955年開始先後成為清水堰區、望城鄉、前鋒人民公社、望城人民公社的治所。其管轄範圍都大致相同,不僅包括今天的望城鄉所有區域,還包括現今安福鎮的許多區域。1961年社址遷往縣城南橋頭後,但全社許多民眾大會仍在此召開。
佛踏寺,還是臨澧的教育重地。自民國十年(1921年)育嬰局在此附設免費國小一所開始,此地便基本上與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只是此地為鄉社治所時幾年例外。這裡先是育英國小,1969年始為望城中學,其中1974年—1979年為完全中學。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新式鄉辦國中已巍然矗立在佛踏寺的原址之上。校園占地51畝,建築面積9300多平方米。學校設有一流的電腦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及圖書室等,各種實驗儀器,一應俱全。教育教學質量連續8年獲取全縣中考先進單位。1992年學校被評為湖南“百顆星”鄉鎮學校。1995年經省教委驗收穫省“雙基”達標先進單位,學校的一些辦學成就,當年還被搬上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節目。2001年又被評為省德育工作特色學校。走進校園,花草爭春,綠樹成蔭,不愧為縣“園林式單位”的稱號。
如今的佛踏寺,正向著小城鎮化方向邁進。一批批外來移民不斷遷入,一座座新式洋樓拔地而起。特別是隨著2003年臨崗一級公路的建成通車,這裡逐漸變成了臨澧的黃金地段。臨崗公路經此縱貫南北後,更拉近了此地與縣城的距離,使原本就很方便的交通更加錦上添花。而那矗立在此立交橋邊上的兩塊巨大廣告牌,遠遠望去,也正像各大賓館酒樓門前立著的禮儀小姐一樣,正恭迎著各方的來客。
相關詞條
-
三祖寺
三祖寺位於安徽天柱山南面景色怡人的鳳形山上,為南朝國師寶志禪師開創,梁武帝賜名山谷寺。隋初,禪宗三祖僧璨來此弘法教學,並傳衣缽給四祖道信,於公元606年...
寺廟介紹 寺廟傳說 寺廟史料 歷史沿革 傳承意義 -
妙高寺
妙高寺,位於固始縣縣城以南45公里處的陳淋子鎮後沖村所在地。
地理位置 歷史傳說 走進寺廟 寺廟建築 自然景觀 -
竹溪寺
佛教寺院竹溪寺位於中國台灣台南市南鹽埕溪(現名日新溪)。因寺在竹林溪水之間而得名。17世紀中葉始建,竹溪寺為台灣省最早建立的佛教寺院,原名“小西天寺”,...
寺廟歷史 走進寺廟 寺內法師 寺內建築 自然氣候 -
佛說百佛名經
為簡寫為。 無簡寫無。 無簡寫無。
概述 簡介 百佛名經 字詞注釋 -
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光(梵amita^bha),故阿彌陀佛亦稱為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
簡介 清造像 相關人物 歷史記載 -
雙塔寺
又名永祚寺,位於太原東南郝莊村南之向山腳畔,創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一位名叫佛登的高僧奉皇帝之旨修建的。因寺內雙塔高聳,故俗稱雙塔寺。...
概況 特色 歷史 布局 舍利塔 -
羅候寺
羅候寺又名“羅睺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東隅。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羅睺寺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
概況 布局 由來 典故 景致 -
寶祥寺
自金人入夢,白馬馱經,佛法兩漢之際傳入中土。據邵陽市志載,三國吳時,武岡雲山建制止寺,為佛教傳入邵陽的最早記載,比漢魏最初名勝,建於晉太武四年的的麓山寺...
佛教在邵陽的流傳 邵陽佛教的宗派 邵陽佛教組織 -
吞佛童子
霹靂布袋戲經典人物之一。 吞佛童子,異度魔界先鋒戰神,身負開啟赦道使命,個性冷酷無情,狡黠聰明,心機深沉難測,為達目的不計手段,深受九禍等人的信賴。曾被...
基礎資料 人物特寫 編劇漫談 會刊相關 相關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