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建興間(265~316)譯出,名《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簡名《觀
世音受記經》。第二是西晉聶道真於太康至永嘉間(280~313)譯出,名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此二種譯本現今闕佚。第三是劉宋曇無竭於元嘉三年
(426)譯出,名《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又簡稱《觀世音菩
薩受記經》。第四是趙宋施護於太平興國五年(980)譯出,名《佛說如幻三
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二卷。此二種譯本現存。
此經以趙宋譯本較為詳盡,今從此本敘述其內容:佛在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
野園中,勝華藏菩薩(《受記經》作華德藏菩薩)請問:菩薩如何得如幻三摩地,
能以異常的力量教化眾生,速證菩提?佛告以菩薩若能成就無依止法,便能具正
見,得無礙慧。又問:當時會中何人得此三昧?佛說有慈氏、文殊等六十大士得
此三摩地。又問:他方世界亦有人得此三摩地否?佛說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大
勢至菩薩得此三摩地。勝華藏菩薩便請佛召此二菩薩。二菩薩來到佛前,廣興供
養。勝華藏問二菩薩發心久遠及未來成佛因緣,佛為說過去久遠世中無量功德寶
莊嚴普現妙樂世界有師子遊戲金光王佛,時有勝威王發心修行得無量印法門。一
時生出二子,一名寶嚴,一名寶上。
二童子見佛發菩提心,寶嚴童子即今觀世音菩薩,寶上童子即今大勢至菩薩,
勝威王即今阿彌陀佛是。將來阿彌陀佛壽命不可稱計。涅盤之後,正法住世八
萬四千那由他劫,然後觀世音菩薩次補佛處,名為普明高顯吉祥峰王如來。彼佛
入涅盤後,大勢至菩薩次補佛處,名為善住功德寶峰王如來。此二菩薩成佛時,
其佛土莊嚴無量信勝於極樂世界。佛因勝華藏請,說受持、讀誦此經利益。
經宗旨在說明:菩薩了達諸法如幻之理,便能作種種如幻之事,以濟度眾生;
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因實相生,則能以無量行願,無量善巧,無量解脫,無量變現
以利益有情。因此趙宋譯本題為《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相關詞條
-
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
深經。若佛現在若涅?後。我當持讀誦為他廣說宣通流布使不斷絕。勝華藏菩薩發是言時。會中有九十六俱胝菩薩異口同作如是言:世尊我等於佛所說深經亦當受持...。吼遍等遍吼。現如是相已時彼會中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俱白無量光如來言...
著者 朝代 書目提要 版本 卷數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全稱:《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簡稱:《無量壽經會集本》或《會集本》。 是民國年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原譯而成...
本經緣起 本經原序 本經原文 本經原跋 大德評論 -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又作大乘無量壽經、無量壽宗要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容敘述無量智決定王如來之陀羅尼及其功德。
概述 原文 意義 -
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光(梵amita^bha),故阿彌陀佛亦稱為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
簡介 清造像 相關人物 歷史記載 -
《涅盤經》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 -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
名稱由來 出典 塑化形象 人物特點 聖德介紹 -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此經內容大概為: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舍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
經文原文 第一義法勝經 -
心地法門
簡介心地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盧舍那佛在“摩瑠首羅天王宮”所說的“四十心地成佛法門”,就是把住、行、向、地之法一起說出來。心地法門(一...諸佛感應道交。所以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覺。皈依法:佛法法門無量,法法平等...
簡介 心地法門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多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課所誦...
簡介 相關術語 詳細介紹 經文導讀 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