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賢者苦。死為何等。所為人有。所為人有在生死。處處為捨身廢壞滅。不復見命。已盡五陰。已捨命根。已滅死時。是名為死。賢者苦何因緣死苦。死者人為身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意念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身意念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熱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意念熱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意熱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身熱疲悔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意念熱疲悔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死賢者苦。為是因緣說。亦從是因緣有說
不相哀相逢會賢者苦。不相哀相逢會。為何等有。賢者人六自入。不哀不可。是從是相逢會。有是一壞相。離本相聚會共事相離是為苦。如是外亦爾。識亦爾。思亦爾。痛亦爾。思想亦爾。念為亦爾。愛亦爾。六行亦爾。有賢者人為六種持不哀。何等六種。若地種。若水種火種風種空種識種。是一會相有合聚共會共事。是為苦。不相哀會賢者苦。何因緣不相哀會賢者苦。不相哀共事會賢者人令身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意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意念更苦。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意念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熱疲苦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意念熱疲苦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令身意念熱疲苦惱。從更復更從受復受。不相哀相逢會賢者苦。是故所說亦從是故。從是說
哀相別離賢者苦。哀別離為何等。有是賢者人為所自所入。哀令從是相別離亡。相別相離不相俱。不會不共居不相逢不更。是為苦。如是自外亦爾。識亦爾更愛亦爾。痛亦爾念為亦爾。愛亦爾六持亦爾。有賢者人為哀六持地持水持火持風持空持識持。令從是相別離亡相別相離。不會遠離不共居不相會不共更。是為苦。是離哀賢者苦。為是故說。亦從是因緣說。若求不得是亦苦。是故復說世間法賢者為人。若意生栽為莫生是亦可舍。老法賢者為人。如是欲生為栽莫老。是意不捨。病法賢者人。病已受為是欲生。令我莫有。苦是欲舍。死法者賢者人。已應受死有。是欲生令我莫死。得不從是舍。有賢者人。已生痛不可不貪意不用。為是欲生令是所生。痛不可貪意不用。令是為可。令是為欲。令是為意。不得從欲。斷有賢者人為求思想。亦念不可。不用意。不可有。是意生。令是意生者。思想求不用不可意不可為欲。是意用可。可意為令我是意當用。當可不得。從是得斷。有是賢者人。有更用可。可意設有是意生所。是更已生用可。可意令是常不離。是欲不當斷。設有賢者人。生是思想念愛可意欲。得為是欲生。令是思想念生欲可意欲。得令是常堅勿相離。令是願莫斷。所求不得是亦苦。是故說。亦從是因緣故說。本為五陰苦是故復說令從是法是法非常厄病為壞疾敗老不堅不信欲轉離為是故本五陰苦。過世賢者同是苦諦。未來世賢者亦是苦諦現在世賢者亦是苦諦。是無有異不倒不惑。如有諦如是如應賢者諦。賢者諦賢者是諦知見解得應。如是諦覺。是故名為賢者諦。何等為賢者苦習。賢者諦。或人賢者六自入身。相愛彼所愛著近。往是為習。如自身外身亦爾。識更知行哀有。賢者人為六持愛。一為地二為水三為火四為風五為空六為識。彼所愛著相近往發。是為習。如是何應。若人在兒子亦妻從使御者田地舍宅坐肆臥具。便息為愛著近更發往求。當知是愛習為。苦習賢者諦。過世賢者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未來世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今現世時亦是愛習。為苦習賢者習。如是不異如有不倒不惑。真諦正如有賢者諦。為賢者諦更見解得。相應如有覺。是故。苦習名為賢者諦。何等為賢者苦盡。賢者諦。有賢者為人六自身中種入為不受得。從是解不共更已斷已舍相離已盡不復望已滅寂然是苦滅。如是內身外亦爾。識相近更思想念行望愛亦爾。有賢者人六持不愛。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五空六識。從是得解不共更已斷已舍已棄已異不用寂然是為苦盡。是亦為何等。若人無有愛著在兒在家在使在御田地舍宅居肆臥具賣買利息無有愛著。不相近意生髮求無有是。當知是愛盡為苦盡。賢者諦。過世賢者時是亦愛盡為苦盡。賢者諦。未來世亦爾。今現在世時亦是愛盡為苦盡。賢者諦。如是不異如有不惑不倒。真諦是如有是故苦已盡名為賢者諦
何等為賢者苦盡受行賢者諦。有是賢者八種道。一直見二直治三直語四直行五直業六直方便七直念八直定
何等為賢者直見。若賢者道德弟子為苦念苦為習念習為盡念盡為道念道。得分別觀能得法觀能受想能觀想能可想能受行。是名為直見。亦觀持宿。亦念道德。蚤行見行悔受止無為念寂然止從不著如得脫意分別觀行相行意在法觀相不離相會受。是名為正直見。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正直治。若賢者道德弟子苦為苦念習為習念盡為盡念道為道念。若行隨投念復念。是名為直治。亦觀宿命持。亦所學行相念從行觀悔無為寂然受止從無所著得脫意觀止所求所投念行隨行。是名為直治。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正直語。同賢者道德弟子為從苦念苦為從習念習為從盡念盡為從道念道。止四口犯有餘口惡行從是得止離止相離攝守不可作不作從受罪無有罪已止。是為直語。亦復為持宿觀。已入行行念道從行悔意止無為度世寂然可意止無所著如得解脫意分別觀。除四口惡行離止相離攝守不可作不作從受罪無有罪已止。是名為直語。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正直行。念為賢者道德弟子從苦為念苦從習為念習從盡為念盡從道為念道。除身三惡行亦余身惡行。從是止離攝守不可作不作從受罪無有罪已止。是名為直行。亦持觀宿命。亦從道德行念世間行見悔止無為度世見寂然止從無為度世不著如得脫意得觀除身三惡行亦除身惡行離止相離攝守不可作從受罪無有罪已止。是名為正直行。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正直業。若賢者道德弟子苦從苦念苦習從習念習盡從盡念盡道從道行得念所不應求所不可行若干畜生業從邪行欲自活。是名為邪業。亦持宿命行觀從行得道念世間行觀悔止度世無為觀寂然止得度世不著如得脫意從得觀不應求不求若干畜生業行自活命離止相離攝守不可作從受罪無有罪已止。是名為正直業。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正直方便。賢者道德弟子苦為念苦習為念習盡為念盡道為念道。所精進所方便所出所住。止所能所敷所喜不毀不滅念正止。是名為正直方便。亦有持宿命觀。亦從得行念從世間行見悔止見度世無為寂然止從不著已得道觀解脫意。所精進所方便所出所住止所敷所喜不毀滅念正攝止。是名為正直方便。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直正念。若賢者道德弟子苦為念苦習為念習盡為念盡道為念道相念從念。念念不忘。少言念不離。是名為正直念。亦觀持宿命。亦從得道行念世間行不可悔攝止度世無為寂然止見一德無所著如解脫意觀念想念。從念念念不忘少言念不離。是名為直正念。是名為道德諦
何等為賢者直正定。若賢者道德弟子苦為念苦習為念習盡為念盡道為念道。意止故不動不走。已攝止故意念在一。是名為直正定。亦觀持宿命。亦從得解意念見世間行悔攝止度世無為見可如得無所著從解脫因緣意向觀所意止正安一不惑不走攝止念定在二念。是名為正直定。是名為道德諦。過世賢者亦是苦盡受賢者諦。後世未來時亦從是受行賢者諦。今現世時亦從是受行滅苦賢者諦。如是不異如有不失不惑。真諦如本如有德道德諦賢者是諦更見得應解脫是故為苦盡。從是行名為道德諦。從後斂說
苦苦習盡亦見道佛所說行無有量
舍利曰說如是。比丘受行
持宿命觀(大安般雲信本因緣。知從宿命有名直見)(義決雲知前事。如後事是也)。
相關詞條
-
佛說盂蘭盆經
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
本經簡介 經文正文 經文解說 -
四諦
四諦:梵文Catursatya的音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指苦、集、滅、道四諦。“諦”為佛經中所指的“真理”。 佛教認為,人世間一切皆苦,叫“苦諦”;欲望...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
佛說放牛經
本品為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395?)所譯,與《佛說放牛經》同一異譯本是〈牧牛品〉為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413)所譯。兩文譯文間或有異,但內...
簡介 相關連結 -
四諦說
四諦說,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期形成的原因,側重於解釋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側重於創造出世間因果。其組...
四諦說含義 相關條目 -
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一卷收錄於乾隆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 隋北天竺三藏法師那連提耶舍譯
概述 簡介 百佛名經 原經文 -
佛說四十二章經
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迦葉摩騰、竺法蘭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
作品原文 現代譯文 作品注釋 作品評析 作品分章 -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此經內容大概為: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舍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
經文原文 第一義法勝經 -
《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是佛教中的一部孝經,主要以宣揚、闡發大乘佛教的孝慈之道為其核心內容。
簡介 正釋經文 其它 -
佛說無常經
《佛說無常經》是一篇佛教經典。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制譯 。經文全文: 稽首歸依無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