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及背景
“佛教黃鳳翎中學”原名 佛教黃鳳翎紀念中學,為第一所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之政府津貼中學。於佛歷2500年(公曆1956年)蒙王學仁居士徵得黃鳳翎居士慨捐巨款作為部份建校經費,因此中國小分別以黃鳳翎居士及黃焯庵居士(黃鳳翎之弟)命名。又蒙羅文錦爵士鼎力支持,獲當局撥地,助款及核准為津貼中學。參與籌劃建校者為覺光法師、陳靜濤、黃允畋、馮公夏、林楞真諸居士,歷時三載而黌宇建成。1959年9月正式開課,首任校監為陳靜濤居士,校長為黃國芳居士。陳校監於1967年2月生西後,黃允畋副會長接掌校監職務。黃校長於1969年8月任滿榮休,繼任者為孫寶元居士,1980年8月,孫校長亦告榮休,接任者為李梅裳女士。李梅裳女士於1984年8月辭去校長職位,接任者為陳柏年居士。陳校長於1994年8月移民,接任者現任校長為丘瑞昌居士。1997年8月黃允畋校監生西,其空缺由永惺法師接任,後永惺法師因健康問題辭去校監一職,2005年4月由演慈法師接任。
教學發展
高中課程分文理科班,中四及中五於近年新增一些商科課程(例如:會計)。而學校原為英語授課,後來於1998年轉為母語教學。
2009年9月開始實施新高中課程,把課程改變為三年國中、三年高中課程。除了提供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以及通識教育4個必修科目外,還提供數學延伸單元(M1/M2)、中國歷史、生物、地理、物理、經濟、宗教與倫理、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化學和組合科學(Bio+Chem)共12個選修科目供學生從中選擇2個選修科,可純文,純理或文理雙備,其中,數學(其中兩班),數學延伸單元(M1/M2),物理,組合科學(Bio+Chem),經濟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2010年,中四級課程改變為數學(其中一班)和經濟會以英文為教學語言。中五級課程保持不變,部分學生加讀套用學習課程。
校訓
明智( 明平等 智)
明白一切眾生的佛性是一樣的,等無差別的,只要去除我見及執著自能啟發智慧,明白事理。顯悲( 顯同體 悲)
見別人有所匱乏或備受痛苦,都感同身受,因而興起要為人拔除困苦之心,常恆不捨。
辦學宗旨
學校秉承“明智顯悲”的校訓,致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五面的均衡發展,使學生日後成為敬佛愛眾、明禮知恥、盡責守規的好公民,並能一生不斷自學、思考和創新,為社會、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
校舍
校舍位於香港銅鑼灣掃桿埔(與國小相連),靠山而建,被樹木包圍,環境清幽寧靜。附近有香港大球場,南華體育會,東華東院,聖保祿醫院,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
校舍早期的設施有限 (當時只有12間課室,實驗室、地理室等),禮堂與操場均與國小共用。
1976年,學校向政府申請校舍旁邊的土地作擴校之用。1983年8月獲批土地興建新校舍,建築工程於1985年10月展開,當時預計在 1988年6月完工。但可惜完成日期一再延遲,給學校帶來課室不足的問題。幾經挫折,新翼校舍於 1988年12月22日正式落成。新翼校舍樓高9層,並與舊校舍相連線,除了二樓作佛教悉達幼稚園之新校舍(由洛克道搬至)及八樓作佛教聯合會青少年中心外,其餘均作中學作擴校用途,成為一所標準中學。
1999年,為了讓學生在更舒適環境下學習,經過募捐活動後,所有課室均安裝空調設備。
2003年,校舍進行第二次擴建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為於學校正中,操場旁邊的第三座校舍終於於2006年落成啟用,並於2006年3月6日舉行一個簡單而隆重的啟用典禮。
近年,由於出生率偏低問題,二樓之佛教悉達幼稚園亦終告結業,二樓之樓層重修後亦歸入國小及中學之用。
現時校舍共三座,以“日”字形排列,當中設備包括課室共31間、專題研習室、多媒體音樂室、美術室、圖書館、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電腦室、 多媒體學習室共2間、學生活動中心、英文閣、西樂室、民樂室、電視製作轉播中心、互動教學室、禮堂2間、籃球場、小食部及飯堂、桌球場等。
校歌及佛寶歌
校歌
佛化教育,福慧兼宗,自修覺世,行與願同。
戒以律身,定斯淨意,慧循悟顯,寧殊耆稚。
慈貴無緣,悲興同體,喜無怨惡,舍妄拯迷。
信誠解正,學博德圓,承先啟後,遐邇遍傳。
佛寶歌
人天長夜,宇宙黮闇,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昄依處。
盡形壽,獻生命,信受勤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