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石頭村簡介
石頭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村內有多座明、清朝代遺留至今的建築物,現在還保存得較為完好和較有歷史價值的有一排四座的霍氏宗祠,里成雕樑畫棟,表磚碧瓦,相當有氣派,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屬佛山市二級保護文物。在這四座古建築後面的大山園,葬著1938年由村民自發的一次伏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犧牲的九名抗日英雄,為了紀念這些抗日英雄,村委會出資四萬多元修建了抗日英雄紀念啤,每年農曆九月初四都會組織幹部民眾和在校學生到抗日英雄的墓前獻花,勉勵青少年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
在開放改革以來,石頭村民主要以經商和五金加工業致富,集體經濟亦不斷壯大,通過對老企業的轉制和物業的租賃得以持續發展。該村設有兩間老人活動中心、成立了武術醒獅隊和粵劇曲藝團以發展村民福利及建設精神文明。
2007年,石頭村率先啟動“三舊改造”和“宅基地換房”的試點項目,圓滿完成了全村數百戶村民的回遷。然而作為全市第一個“宅基地換房”的改造村
村內前後引入建成大型樓盤數個,包括碧桂園城市花園、星海岸、沿海馨庭、翠堤明珠、東方水岸、濱海御庭等,其中濱海御庭為原遷居民置換房
改造發展
禪城區石灣鎮街道石頭村地處佛山規劃中心組團的中央商務區,區位條件相當優越,土地發展潛力巨大,是佛山推進“三大改造”的重點區域之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頭村積極引入市場化運作,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做出了先拆舊再建新的大膽嘗試,顯示了石頭村實施舊村改造的決心和魄力,為佛山“城中村”改造的推進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市政府實施統征地後,石頭村基本上就沒有了農業用地,留用地的開發及原有集體物業收入就成了石頭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受當時經濟等方麵條件的限制,留用地的開發基本上是建設單層物業出租,土地利用效益較低,回收期較長,村集體經濟成長緩慢。石頭村早幾年就意識到舊物業改造的迫切性,兩年前聯合了周邊的石樑、黎涌兩個村,共關閉了13家占地多、效益低的陶瓷廠,成功改造成初具規模的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不但城市景觀改善了,土地利用效益也提高了,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了。隨著中心組團一河兩岸規劃的實施,中央公園、嶺南大道、東平大橋等重點基礎設施相繼建成,石頭村及周邊片區土地的開發潛力進一步提高,石頭村舊物業、舊村改造迎來的難得的機遇。
按照佛山城市規劃的要求,石頭村將分期分批改造。舊村改造項目包括了“慧港國際”“翠堤明珠”“濱海御庭”等子項目,第一期改造開發在東平河北岸展開,首期改造涉及舊村物業拆遷面積9萬多平方米,整個工程將在3年內完成。通過實施連片規劃改造,昔日的城中村將徹底從粗放型的一、二產業進入集約型的第三產業,從低檔的物業出租轉入現代服務業,成為集五星級酒店、金融、商務、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中央商務區。
2005年,石頭村拆除了一些污染大的陶瓷廠,改造為佛山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走出了“舊村改造”的第一步。
2006年,石頭村“舊村改造”工程全面啟動,整合8個經濟社200多畝土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引入“濱海御庭”商住項目。對受拆遷影響的村民,實行按房屋面積1∶1置換,同時實行由村委會為村民代交房屋的物管費,並為每戶村民免費提供一個車位等優惠。
石頭村黨總支部這一開創之舉因其模式之新,被看作是“舊村改造”的成功範例,被納入佛山市年度十大重點工程。
2007年6月22日,石頭村舊村改造的首個項目“濱海御庭”工程破土動工。該項目位於嶺南大道與東平河路交匯處,總用地面積約10.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42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