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庶騏

民國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從軍,被編入八路軍115師。 民國34年因工作需要,余庶騏調至隨營學校,負責培訓政工幹部。 1975年恢復工作,任貴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又調任昆明軍區陸軍學院副政委兼主任。

余庶騏,民國9年(1920年)生於古田吉巷巷頭坪貧苦農民家庭。6歲喪父,13歲讀國中一年級時,因家貧輟學。15歲到上海柏林化學製藥廠當工人。翌年利用業餘時間,在李公僕所辦的量才補習學校學習,並接受革命思想。民國25年,經人介紹認識共產黨員楊立昕,接受馬列主義教育,協助傳遞地下黨檔案和進步刊物,組織青年女工學習進步思想和理論。
民國26年,余庶騏先後參加上海“雙十”節抗日遊行示威和武漢“一·二九”示威請願遊行,遭到國民黨追捕,後經中共安排,到山西蒲縣犧盟會工作。民國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從軍,被編入八路軍115師。隨後參加臨縣討叛戰鬥,接連9次參加小馬莊、平山、候集、張典莊等反掃蕩和反清剿戰鬥,2次參加昆張、八公橋戰役。由於戰績突出,於民國33年、民國34年兩次被推選為軍分區、軍區模範工作者和晉冀魯豫邊區部隊參議員。
民國34年因工作需要,余庶騏調至隨營學校,負責培訓政工幹部。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一度負責管理被俘國民黨軍官工作。民國37年調任第二野戰軍十一縱隊訓練團政委,為縱隊集訓輸送4批戰鬥骨幹。次年在十七軍軍訓師工作,參加渡江作戰;9月隨部隊進軍大西南,任後勤部政治處主任,參加衡寶戰役。在戰場上,余庶騏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勇猛殺敵,三次榮立戰功;在軍營集訓中,嚴明軍紀,身體力行,深得指戰員好評。
1950~1952年,余庶騏先後擔任五兵團政治部組織科長、教導團副政委兼主任、遵義軍分區副政委,擔負部隊整訓、掃盲、民兵訓練,建立基層政權等工作,同時還參加剿匪、反霸鬥爭。余庶騏十分關心家鄉建設,1958年回故鄉,與縣領導徹夜長談,為建設家鄉提出許多寶貴意見,並為之捐款。1959年調任凱里軍分區副政委。1961~1964年先後擔任昆明軍區民眾工作部副部長、部長等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余庶騏被下放到峨山化念“五·七”農場勞動。雖身處逆境,仍以革命事業為重。1972年,峨山發生強烈地震,余庶騏奮力參加搶險救災工作,贏得當地人民民眾的讚揚與信賴。1975年恢復工作,任貴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又調任昆明軍區陸軍學院副政委兼主任。其間,還被選為全國第四屆、雲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1983年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他雖年邁體弱,還時常參加二野和學院的史料收集工作,為軍隊建設發揮餘熱。病重期間,囑咐家屬要關心家鄉發展,期望家鄉繁榮昌盛。1994年12月27日,因患肺心病,治療無效而逝世,享年7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