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歸程[中文小說]

何處是歸程[中文小說]
何處是歸程[中文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處是歸程》是中國新生代女作家黎陽的代表作,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 , 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作品簡介

《何處是歸程》入選澳大利亞中學華文教材 《何處是歸程》入選澳大利亞中學華文教材

《何處是歸程》是中國著名新生代女作家 黎陽的代表作

《何處是歸程》被列入“ 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 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

內容介紹

《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也是一本語言非常優美的小說,它採用了獨特的散文化、詩化語言形式,它描寫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心靈蛻變史,呼喚當代青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碰撞中堅守理想和精神的高度。用唯美的語言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者在小說中刻意承傳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學的優美、博大和精深。面對著勢不可擋的西學東漸的時尚,作者高揚起“東學西漸”的旗幟,並且以她的小說勉力實踐之。僅從語言上看,黎陽的這部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壇上,華彩獨異,風流盡顯,精美地演繹了漢語言的音、形、義之美,形成了獨特的“黎陽”現象。

黎陽的《何處是歸程》如一股洶湧澎湃的激情滌盪著讀者的內心,不吐不快;如一種如泣如訴的悽美縈繞在讀者的腦海,揮之不去。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情節,一個並不特別出奇的小說題材卻被作者演繹得如此波瀾壯闊,震撼人心。頗帶有民國年間鴛鴦蝴蝶派的敘事藝術,西方意識流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撲面而來的中國古典文學的馨香,如行雲流水般的詩化語言,如此爐火純青的語言造詣,如此廣博的東西方文化知識(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等)。其涉獵之廣,認識之深,詮釋之精,令人嘆為觀止;其行文之流暢、個性之明晰、語言之優美,令人如沐春風。

《何處是歸程》是一部唯美主義的詩化小說。這種表達方式、敘事風格在當代文壇是不多見的。而很少作家能用唯美主義的詩化語言來表現今天的現實生活。而黎陽卻做到了,這也正是《何處是歸程》的成功之處。

小說所表現出的散文化和詩化的傾向不僅體現了新時期小說多元發展的態勢,更體現了作家在藝術創造中的探索創新精神和特殊的審美追求。一部在當代文壇極為少見的上乘之作,一部洋溢著濃郁浪漫氣息、閃爍著燦爛理想主義光芒的唯美詩化小說,這就是《何處是歸程》。

版權資訊

提高個人修養 提高個人修養

ISBN: 7-5008-2828-4/I.818

頁 數: 283頁

定 價: 18.8元

內容簡介

黎陽代表作《何處是歸程》 黎陽代表作《何處是歸程》

愛與欲,情與義,靈與肉,

夢想與現實,無助與迷惘,前程與歸路,

問蒼茫大地,何處歸去?

一曲在無奈現實中掙扎與浮沉的人性悲歌,

一部現代知識分子心靈的蛻變史。

作者簡介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研究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四川省青聯委員。曾在大型國企從事共青團工作,擔任過刊物主編,節目主持人,文化公司高管等職。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

作家黎陽 作家黎陽

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編譯作品《處世手冊》、《絕妙口才》(作為北京市豐臺區公務員培訓教材),《秋的懷念》(韓菁清、梁實秋純美愛戀真情紀事)等。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獲《十月》雜誌社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文學新世紀優秀作品獎”。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 散文《激情人生》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

致力於口才學和成功學培訓,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漢、成都等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進行了以“文化、社會、人生”為主題的巡迴演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評論界譽為獨特的“黎陽”現象。創辦個人網站 黎陽心語文室 ,致力於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內容豐富,已與海內外很多知名文學、傳媒、學術網站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2015年4月,黎陽作為特邀嘉賓在聯合國中文日進行了“激情人生”的主題演講,為聯合國中文日的成功舉辦和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黎陽以其為人陽光和作品陽光被大眾廣泛譽為“陽光女作家”,其演講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發人深思,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讓東學西漸,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是她不變的夢想;“做公共知識分子,文化傳播者”是她積極倡導的理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多才多藝、全面發展,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陽光才女,這就是黎陽。

小說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如果說這是一個夢境,我情願長留在這個夢境中;如果這真是一個夢境,我寧願在這個夢境中永不醒來。

第二章

人在青春年少時總是有太多的夢想,夢想在如花的青春歲月里總是那般的美好,美好的夢想如同精緻的玻璃塔,不需要層層的重壓,它就會片片地飛撒。

第三章

曾經是滿懷豪情壯志,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那故鄉的雲,也撫不平我心中的創傷。

第四章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一定會痴情等待;如果時光可以逆轉,我一定會和你永生相愛。

第五章

人生如夢,世事如棋。夢總有醒來的一刻,棋總有終局的一天。問蒼茫大地,何處歸去?

後記

書摘書評

何處是歸程——“吶喊”在心深處

何處是歸程[中文小說] 何處是歸程[中文小說]

黎陽的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根扎在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土壤上,儘管這朵花還顯得嬌嫩,但開得鮮艷,給人一種純淨的美!是的,近些年來,純文學處於低谷期,叫得響的力作確實寥寥無幾。

《何處是歸程》竟在這種困境中,一衝而起,產生轟動效應!這位二十五歲的姑娘,並沒有去趕那個時髦,不用腦袋而用身體去寫作,寫什麼變態、寫什麼赤裸裸的肉體,躋身加入到所謂“美女作家”的行列。她是用一顆赤誠的心,用滿腔的熱血,去關注這個時代的命運,去吸收祖國優秀文化的營養。她的成功,其實也給正處於低谷期的中國文壇敲響了警鐘:中國文壇的文學創作方向應從繼承中崛起!

七十年代以後,中國文壇才女雲集。這批貼著“文學新人類”標籤的女作家往往在尋找描繪“另類”新奇的愛情故事,筆尖下漂浮著逗挑,詞句中跳躍著“時髦”,將老祖宗的東西,看作是一件舊衣一樣,不肯“穿出去”。外國貨變得越洋越好,甚至洋垃圾也可以視為珍寶。作品以新奇取勝,以刺激人的感官取勝。當然,也能產生轟動效應。但這種轟動效應,正如那些廉價的掌聲一樣,由於它缺乏根基,因此沒有生命力!

黎陽有段話說得非常好,從一個較深的角度,談清楚了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問題: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東方的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無疑將是一個愈久彌深的話題。向世界傳播我們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然而,當我們孜孜不倦地學習西方文化,當其它國家正深入研究我們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卻忘記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我們讀莎士比亞、拜倫、雪萊、惠特曼、讀狄更斯、簡·奧斯汀、夏洛蒂·勃朗特、海明威、卡夫卡,卻不約而同地忘記了自己的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清照、蘇軾,甚至忘記了開啟中華文明源頭的先秦諸子百家。我們未曾想到,當我們把傷心的眼淚紛紛拋向堅強獨立的英國少女簡·愛時,大洋彼岸的有情人卻正為“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質本潔來還本去”的林妹妹慟哭流涕。

我們不曾知道,當我們大談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尼采的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薩特的存在主義、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西方的學者們卻沉浸在我們先秦“天人相應”,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輝煌哲學中。活躍在二千多年前的先秦諸子,奏響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序曲。他們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大背景中百家爭鳴,以探究人的生命價值為起點,以追求理想人格為目標,以謀求各人在社會和諧中的恰當責任為歸宿。正是這些思想,鑄就了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和主流文化。

當我們轟轟烈烈地打破舊體詩詞的束縛,白話入文時,西方正逐字逐句地翻譯我們的唐詩宋詞,開創了以龐德為首的著名的意象派詩歌,反過來又為我們推崇備至。而這一切,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卻知之甚少,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一種痛惜。

我讀黎陽的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在思索著這么一個問題:中國文壇不管是純文學還是通俗文學其生存的土壤在哪裡?是在所謂“創新”、“西化”、“趕時髦”上,去博得當今那些浮躁讀者廉價的掌聲?激起他們的好奇欲?給他們註上一針只管三五天的興奮劑?還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優秀文化的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用中華民族的健康體魄,去吸收西方文明的新鮮空氣?很顯然,振興中國文壇選擇的應是後一條道路。如果朝前條路上走,只能是死胡同。

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

作家老屯看黎陽的書,感嘆地說:你的書俺看一半了,幾乎是當代的《吶喊》,好受震撼啊!其實有的作家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他們也想讓自己的作品成為當代的《吶喊》,但十分遺憾的是:他們試圖徹底擺脫“傳統束縛”,凌雲騰空,傲視一切,沒有將根扎在中華民族的沃土上,結果當然適得其反。你轉著彎子,用奇形怪態的段落;用似懂非懂的語言,象畫符似的讓人們去猜想你觀察事物的洞察力,去猜想你含沙射影暴露的極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或許會獲得幾個圈中人的喝彩,畢竟聽到不大眾的聲音,在歷史的長河中當然很難留下自己的軌跡。令我們欣喜的是:我們這位年僅二十五的女作家黎陽,起步就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定位:向世界傳播我們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由於她找準了定位,她的作品便噴發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的芳香,你看她對江正原的心理刻畫是這樣的:

“江正原啊,江正原,你心中怎么還會去想這些,你要知道夢兒為你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他在心裡不斷地罵自己。一想起秦夢,他就會覺得自己正被一種幸福籠罩著、包圍著,心中就會泛起縷縷溫馨和絲絲甜蜜。秦夢為了他,放棄了進一步深造、放棄了留在上海的大好機會。即便是她不想留在上海,她也還有那環繞著小橋流水、玲瓏雅致、聚江南之靈秀的故鄉,那集甲於天下的園林、名揚四海的美食和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於一體的蘇州。楓橋夜泊撩起了詩人無窮的遐思,於是有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秦夢婉轉輕柔的聲音又飄浮在他的耳際,他們西湖泛舟時的怡人畫面又掠過了他的雙眼。

夕陽西下,雲影悠悠,水天一色,白帆點點,遙聞矣欠乃,漁舟唱晚。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買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明月夜,相思在漁歌。”幽語聲聲,流進了江正原的心湖。

以上這段文字多少優美!多么噴發著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芳香!下面一段當然也是神來之筆:

《漁舟唱晚》與《春江花月夜》和著《夜深沉》中的《霓裳曲》,伴著拙政園、留園,伴著清潭石林、深竹長廊,他沉醉了,笑著對她說:“他日我也學蘇子美,為你購建滄浪亭。”秦夢則搖頭晃腦象個古學究,答曰:“唉!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值四萬錢。”說著,他們不由相視大笑,但心中也不免神往。蘇州城南的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個私家園林,北宋著名詩人蘇舜卿(字子美)曾購地於此。歐陽修有詩云:“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值四萬錢。”就是指的這件事。後來蘇舜卿集句成聯道:“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至今仍鐫刻於亭柱上,成為千古名聯。後韓世忠、梁紅玉夫婦也曾居住於此園。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綠水逶迤,芳草長堤,翠樹如雲,靜影沉璧。

輕舟短棹,琉璃水面,他與秦夢蕩漾在西湖的輕波中,思古懷舊,放歌吳楚。不覺船移時,微動了漣漪。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輕風徐來,佳人笑靨如花,是西湖還是西子?是夢境還是秦夢?江正原已然痴了:只盼時光停留於此,永不流逝;只願學那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過那神仙眷侶的詩意生活。千金易得,知音難求。蘇堤、花港、斷橋,一處處、一聲聲都讓他萬般流連。心動之時,他指著綠水縹緲的遠方:“他日我一定要效仿陶朱,與你蕩舟五湖,在這裡給你造一間,叫什麼好呢?名園有滄浪亭,西湖有水雲軒,就叫水雲軒吧!”

怪不得有讀者評論《何處是歸程》是一部現代的《石頭記》!

《何處是歸程》以主人公江正原為主線貫穿小說始終,是一部反映70年代出生的文化人的心靈蛻變史。主要通過他與秦夢、林菲兩個完全不同類型女主人公的情變過程,來完成這一人物的塑造。有評論稱:該小說不到20萬字,有一種長篇短讀的感覺。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以主人公江正原為主線,從他讀書、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所遭遇的種種生活際遇,以及與兩位風格迥異的女性秦夢、林菲演繹出的悲歡離合的愛情,勾勒出江正原的“追求—幻滅—墮落”的人生歷程。

那么,這部“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還不到20萬字的小說,為什麼會在當今文壇上產生這么大的震撼呢?!除了作家是用心靈在發出當代的“吶喊”之外,我們老祖宗優秀文化的靈氣也助了她一臂之力!她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當然要感謝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應該是獨具慧眼的,還在她孩提的時候,就開始給她沐浴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光輝。她在《記憶的鱗爪》中一文寫道:

自幼就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古詩詞。還記得兒時常跟在母親的身後高誦:“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我背的第一首詞,也是我背得最熟的一首詞,還是我現在一看到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時就想教的一首詞。母親是位中學語文老師,因此她非常注重對我的早期培養。她的目標是,在我上國小之前,就突破識字關,就能背百首詩詞。那時家中的古典文學書籍並不多,母親就拿著她那本《中學語文教師手冊》上的古詩詞一句句地教我念、教我背。如今,翻著那已經發黃的書頁,看著那用紅墨水勾勾劃劃的句子,以及每頁空白處注了音的生字和我兒時那歪歪扭扭的字跡,心中不由感慨萬千。這裡凝聚了母親多少的汗水,多少的心血。

黎陽告訴我,她寫這本書時應該說是處於比較迷惘中。不只對個人、家庭還有對社會、國家。社會發生巨變,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被打破,新的道德價值體系又沒有完全建立。如何選擇,何去何從,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面對未來,她認為這些是值得每一個對祖國有赤誠之心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應該思考的。因此她想用迷惘之心寫史書一冊,化憂憤之情成悲歌一曲。

她對創作的主導思想是:情動於衷而形於言,這才是文學的原動力,因此她想表達,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她,了解她的思想,確切地說是了解她想表達的象她這樣的這代人的理想與情操。她所追求的是文學上的唯美主義。她很想開創散文化、詩化小說的先河。她在語言上特別唯美。這些當然是她長期受古典文學薰陶以及美文影響的結果。

作家高緒侖非常憐惜她的才氣,他在“解讀黎陽和她的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的評論中,十分感慨地說:我不想按照書評的老路子,再做些必要的批評了。我面對著如此年輕卻如此才華橫溢,又使命感如此強烈的可愛女孩兒,哪裡還有心去挑什麼毛病呢?我深深地感到這是一個優秀女孩兒寫出的優秀作品。

是的,我也幾乎是同樣的心態,深深地感到這是一個優秀女孩兒寫出的優秀作品。然而,我還是要說,講什麼呢?這次我到九寨溝旅遊,路經成都有幸與黎陽見了一面,那是2002年10月15日。她從德陽匆匆乘車趕來,已經到吃中飯的時間了。我與表妹在一家酒店等她。車子從德陽出發時,她給我來了電話,沿途便接二連三給我來了好幾個電話,通報他們的車子現處於什麼地方,途中遭遇塞車等。

現在問題是,她將這種為人處世的“熱情”弄到她的創作中去了。這就不得不涉及到這部作品的致命弱點,概括起來八個字:奔放有餘,含蓄不夠。作家自己也認為她其實很理想、很浪漫、很唯美,只是現實生活不容得這樣罷了。這才有她的《何處是歸程》。前面很古典、很唯美、充盈著田園牧歌的歡樂,後半部卻很現代、非常現實、都市的繁華與浮躁、人生的多變與無奈。別看她寫的是愛情小說,懂得的人大都知道其實許多是她內心兩種情感的矛盾與衝突,再經過一些藝術加工形成的。

不管她文學藝術創作追求的是一種怎樣的形式,由於她根植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上,她的血脈里流淌著龍的傳人的血液,呼吸中貫穿著炎皇子孫的靈氣,因此她的眼前仍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她今後創作方向十分明確,前途無限光明!是的,她是在繼承中崛起,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而形成了《何處是歸程》。我認為:中國文壇也應該從繼承中崛起,在繼承中發揚光大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從而找到她復興的歸程!  來源:人民網 雅虎文化

《何處是歸程》——當代“石頭記”

中華讀書報

以傳播一流EBOOK為理念的中文線上最近推出了青年女作家黎陽的力作《何處是歸程》。

黎陽,四川青年女作家,研究生。曾任刊物主編,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與張海迪的《絕頂》同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中國廣播網正全文連載。該書曾獲《十月》雜誌社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文學新世紀優秀作品獎”。中國作協主辦的今日作家網“佳作欣賞”欄目已連載。《何處是歸程》自2002年7月份出版以來,在社會上尤其是青年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光明、人民、中華讀書、新浪讀書網等都刊發了多篇書評,並在重慶召開了該書的作品研討會。

書評薈萃

24篇關於《何處是歸程》的書評,分別刊載於香港《星島日報》、《作家文匯》、《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四川日報》、《理論線上》、《重慶青年報》、《南充日報》、《各界導報》、《西部》等報刊雜誌;光明、人民、新浪、中華讀書網等都刊發了多篇書評,並被東方網文學會館、北方網文行天下、東南新聞網書香滿庭、四川新聞網理論線上、深圳人間網、中華學習網、大眾網書吧、長春信息港、煙臺日報網、亞洲、香港、各省新聞出版網等各大網站轉載。

來源:綜合報導

這“唯心”的特點,就是《歸程》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的主線,大大粗於小說事件的脈絡。一般來說,小說以敘事見長,將錯綜複雜的情節娓娓展開。但《歸程》的故事情節簡單至極:青年江正原在理想被現實的擊打中,背棄傳統貧寒女友秦夢,投懷摩登富足女郎林菲,最終被林菲所棄,深感前途迷惘、後路無門。讀罷掩卷,我絲毫沒有單薄、淺顯的感覺,倒是覺得這本書和我的心情一樣沉重。這部小說不是以事件敘述見長,而是以心理描寫見著。我曾經在一篇論壇中說過,那個“秦夢”的名字,就可以解讀主人公江正原的心理活動:從夢中情人,到生活如夢,再到夢幻破滅,及至別夢依依,舊夢難圓……唉,難道真的能怪秦時明月,古典且典雅,難突滿天繁星?江正原沉悶的心跳,其實既不像黃浦江畔的浪翻,也不似桔子洲頭的波涌,而是脆薄如他那寄給秦夢的信紙。

而“唯美”的特點,就是《歸程》是一篇絕對美文的悲劇。作者充分展示了她古典文學深厚的積澱,小說看似行雲流水,實則字斟句酌。比如,引用詩句,創作詩歌,信手拈來,巧然天成。許多粲然的字眼、句眼,常常令我眼睛一亮。由於文字優美無比,使我在沉重的心靈和軀體之上,感覺到了一雙靈巧的翅膀,得到了美的享受。這,也使我因為小說內容壓迫的心靈,得到了些許釋放。

報導訪談《何處是歸程》 報導訪談《何處是歸程》

心是永遠的歸程   一部唯美主義的詩化小說

柳暗花明又一村——《何處是歸程》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現實與理想中輾轉

蛻變者的心史

詩的精靈在小說中熱情跳躍

正心方得歸程

想回頭時,夢已離我們遠去

一部震撼心靈的佳作

歸程在何方

當代“石頭記”

人性的無奈

一個幻景 一個陷阱

敲響心靈的沉鍾

背負古典寫意與現代寫實的雙軛

秦夢的悲劇

《何處是歸程》讀書札記

一位母親的傑作——解讀黎陽和她的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

淺談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的文學價值

中國文壇應從繼承中崛起

一個精神界戰士的呼喚

另類的唯心、唯美

漫談《何處是歸程》

唯美的薰陶

創作心路

座談提問

簽贈《何處是歸程》 簽贈《何處是歸程》

座談中,一個女研究生問我,“您剛才的精彩發言讓我感到似乎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精髓都沉澱在您的身上。您能告我在您的創作中哪些作家對您的影響至深?我剛才又看到放在桌前的您的小說《何處是歸程》,從題目來看,就有一種淡淡的哀傷,您能談談您為什麼創作這樣一部小說?”

作者回答

答:本來今天我是作為嘉賓來談談當前國內玄幻小說的現狀與發展,並不想談自己的文學創作,以免有喧賓奪主之嫌。但既然你問到這個問題,我也很想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我的經歷,我的人生觀,我的創作觀。剛才你提及哪些作家對我的影響至深?我想就中國作家來說,應當是林語堂,外國作家應當是羅曼·羅蘭。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著有讓任何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國家的人都感到羞愧的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國吾民》)、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藝術》)。現在正在央視熱播,趙薇主演的《京華煙雲》正是林語堂的作品。林語堂本來是想用英語翻譯《紅樓夢》,無奈工程巨大,其怕太多失彩之處,因而就乾脆用英文成就了他的煌煌巨著——小說《京華煙雲》。“多少的離亂承合,多少的恩怨不平,歷史的一頁尚未寫盡,硯上的筆早已凝乾”,一部被譽為當代版的《紅樓夢》,描述了曾、姚、牛京城三大望族從庚子年義和團之亂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期間的興衰沉浮。大家有興趣的話最好可以看看英文原著。受林氏的影響,所以我一直說我的夢想就是“讓東學西漸,向世界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在外國作家中,對我影響很大的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羅曼·羅蘭以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中,克利斯朵夫是一個平民藝術家,為了他的夢想,他隻身來到了巴黎。可是他卻看到巴黎物慾橫流,到處是腐敗的氣氛。在他所珍愛的藝術領域裡,文藝沙龍大談金錢和作家的私生活,音樂批評家胡言亂語不懂音樂,學術團體只表現浮泛和生硬的理論,文壇充斥的是亂倫的描寫,劇壇瀰漫的是精神的賣淫。文人造作,政客只想到財產,無聊的人把藝術看做一種特許的淫樂。他覺得擁有悠久文明歷史的法國如今只剩下一些侏儒在那裡熙熙攘攘!。在我創作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時,“歐洲的良心”羅曼·羅蘭那“獻給各國的受苦、奮鬥、而必戰勝的自由靈魂”之呼聲成為我創作的不竭動力。《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不是以情節描寫見長,而是以人物心裡描寫見著。整篇整篇大段大段人物不嫌繁複的心裡刻畫,意識流的創作方式對我的創作影響深遠。我的小說《何處是歸程》寫的就是知識分子的心靈蛻變史。“愛與欲,情與義,夢想與現實,前程與去路。問蒼茫大地,何處歸去?一曲在無奈現實中掙扎與浮沉的人性悲歌,一部現代知識分子心靈的蛻變史。”我之所以要寫《何處是歸程》,是源於我當時的迷惘。何處是歸程?不只是對個人、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乃至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究竟何處是歸程?我出生於77年。這個時代社會正發生巨變,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被打破,新的道德價值體系又沒有完全建立,多元文化正逐步確定。如何選擇,何去何從,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面對未來,我感到迷惘。我不知道自己的前面是東西還是南北,是阡陌還是縱橫?我感覺自己就像海明威筆下的“the lost generation”( 迷惘一代)。

因此我想表達,我想抒寫,我想用迷惘之心寫史書一冊,化憂憤之情成悲歌一曲。當然,我現在想通了,也不覺得迷惘了。也許人生本沒有歸程,一切只是過程。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在高速路上,一個我談得來的人或者說是我心愛之人給我開車,陪著我。我喜歡看著車窗外不停變換的風景,希望這一切都將繼續,希望就這樣一直開下去,不要停止。我曾經給一個朋友的新CD寫過這樣一個序:車水馬龍,燈火流螢,在飛馳的車中聆聽他的歌聲,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拋開都市的喧囂與浮燥,濾去心中的焦灼與煩悶,頓覺一陣空明,一種靈動,似來到了一個晶瑩剔透、纖塵不染的多情世界。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幾分沉醉,幾許痴迷,我在歌聲中彷徨,我在音樂中徜徉。匆匆太匆匆,依依又依依。此情此景,讓我眷戀不捨。不捨的是這種狀態,如同我的小說,又恰似我的心境:何處是歸程,何處是歸程?………望不盡的長淮路,訴不完的心中苦。何需憂?何需苦?也許人生本就沒有歸程,一切只是過程。我欣然,與他的樂曲引為知交,渾然一體,從月暗到月明………

——選自[座談]黎陽:淺談當前國內玄幻小說的現狀以及發展

媒體訪談

相約東南:黎陽尋覓歸程 相約東南:黎陽尋覓歸程

她敏感的觸摸到時代的蛻變;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園;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園;一個知識分子在不同的時代境遇中如何思考和決擇; 新生代女作家黎陽尋覓歸程——《相約東南》正在播出。





女作家黎陽和她的《何處是歸程》 女作家黎陽和她的《何處是歸程》

《何處是歸程》是一部知識分子心靈的蛻變史。然而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家園?日前黎陽做客光明網談了她的思考。

也許人生本沒有歸程,一切只是過程。我將會欣然面對給我人生帶來重大變化的人和事。因為那一切是必然的,是注定的。即使上天再給我一次生命,我也將如此面對,欣然重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