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

個人簡介

何育,1970年出生於陝西省涇陽縣,先後就讀於解放軍廣州通信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EMBA),現就職於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國中始,恍惚中對書法藝術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學業不太上進,倒留心翰墨,昧書法之趣,仿碑帖之規,樸素通俗地開始自我學習。冥冥中記得這樣一段話“藝術至不易,勿毋時尚,毋甘小就……”,對自己有所激勵,一直堅持習之。
為其勞,也受其蔭,在後來的上學時光及步入社會的發展,也因這些許的特點,有所裨益。
1995年進入首師大書法專業進行系統學習,使自己對書法藝術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曾受益於歐陽中石先生、李鐸先生以及其他老師、同道的幫助,取得了點滴成績。
愛好書法,研習書法,興趣使然。書奉“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以書養德,以書恣情,以書交友……

中文名: 何育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陝西省涇陽縣
出生日期: 1970年
職業: 書法家
畢業院校: 解放軍廣州通信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EMBA)
主要成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
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人物生平
何育,1970年出生於陝西省涇陽縣,先後就讀於解放軍廣州通信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EMBA),現就職於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國中始,恍惚中對書法藝術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學業不太上進,倒留心翰墨,昧書法之趣,仿碑帖之規,樸素通俗地開始自我學習。冥冥中記得這樣一段話“藝術至不易,勿毋時尚,毋甘小就……”,對自己有所激勵,一直堅持習之。
為其勞,也受其蔭,在後來的上學時光及步入社會的發展,也因這些許的特點,有所裨益。
1995年進入首師大書法專業進行系統學習,使自己對書法藝術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曾受益於歐陽中石先生、李鐸先生以及其他老師、同道的幫助,取得了點滴成績。
愛好書法,研習書法,興趣使然。書奉“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以書養德,以書恣情,以書交友……
名家點評
書法淺識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此句出自王羲之族孫王僧虔《筆意贊》語。神採為上,應該具什麼樣的神采呢?
一個人的神采,是人的性格、學識、社會地位等綜合表現出的氣質特點。“書為心畫”,以為書法寫到一定時期也是寫人的氣質和思想。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寫什麼樣的字。個人以為,一個人的書法氣質是天賦、學識、技巧學習、社會地位以及性格,此五種因素共同鑄煉出來的。
一曰天賦。天賦與生俱來,其高低決定一個人可能達到的高度。天賦也是個人興趣愛好的源泉,而興趣則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二曰學識。“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了豐富的學識,方可文質彬彬、爾後君子。具有豐富學識的人,對事物更具深刻的分析和見解。書法只是一個書寫過程。書法寫到一定時期,常常憑的是字外功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文養書、以德養書、以畫養書”。
三曰社會地位,且不是以“官本位”思想來評價書法藝術。社會地位一定程度上是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一個人閱歷的標籤。“久經沙場”方顯“大將風範”。學者有儒雅的風範,明星具絢麗的光彩,權貴自有沉穩的氣魄。
毛主席老人家堪為近代真正的書法大家。他的領袖風範和思想情懷是從不斷的勝利中取得、通過不斷的艱難坎坷磨鍊而鑄的,因此老人家“文、字、書”大氣磅礴、渾然天成,盡顯霸氣、豪邁,絕非模仿、訓練能成。即使是書寫高手,也只能仿其形而難得其神。
四曰技法學習。誠然,書法是需要通過筆、墨、紙來表現的藝術,少不了大量基本功的訓練,技巧的提高也需要進行大量的臨帖。這些訓練貫穿於書法技藝提高的全部過程。清代書法家王鐸,雖書法地位很高,但也非常注重基礎功夫的錘鍊,堅持“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臨應相間,從不間斷。只怕應索多了,盡染惡札粗俗之氣。
五曰性格。字如其人,有的人溫和,有的人剛強,寫字時皆會通過字形大小、運筆快慢、線條粗細、墨的濃淡體現出來。豪邁者字曠,閒適者字逸,雄放者字野,端方者字朴,大略如是矣。
一個真正的書法家,絕不僅僅是能把字寫得工整唯美的“寫字匠”;不能緊追“時尚風”,把文字藝術搞得“儀態萬千”,以致脫離了民眾心中書法的基本美;也不應該攀文弄雅、粉墨登場。書法是一門樸素的藝術,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一個書法家應在字內功夫、字外修養兩個方面共同努力,通過書法優質的作品體現出個人的風貌。
臨寒食帖淺識
喜歡蘇東坡,更喜歡他的寒食帖,懷著敬仰的心情通臨他的《寒食詩》,不只因為寒食詩被後人譽為第三行書,更主要的是該帖淋漓充分的表達出了蘇老先生被貶黃州期間,面對時運不濟以及困苦的生活發出憤懣的吶喊,“書由心畫、心手合一”,把沉鬱頓挫盡化於筆墨之中。
該詩為蘇東坡被貶黃州第三個年頭所做,略推算之,蘇軾時年47歲,蘇軾先生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嘉佑年間的進士,曾官至禮部尚書(相當於主管宣傳、外交工作的大臣)、翰林學士(皇帝的閣僚)。然官運不和,一再被貶,於45歲時又被貶湖北黃州團練副使(就是一個僅有副縣級待遇的閒差)。
正逢年富力強的黃金階段,而我們的蘇老確只能在此“虛度光陰”。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懷有雄才大略,但無用武之地,光陰年復一年被虛度,空悲切……!面對難以改變的境地,蘇軾只能充滿了無奈和憤懣。
也許少了權力,少了應酬,只好選擇田園生活。沒事去門東邊的土坡上做點農活,這就有了“東坡居士”的稱號。偶得美餐一頓,也許就誕生了“東坡肉”。
有識之士又怎甘心囿於東坡之耕呢……
某天老蘇煩悶之餘,找個地方散散心,便來到赤壁之戰的地方。面對赤壁之戰的遺蹟,面對滔滔長江之水,由古思今,感情慢慢宣洩而來。遙想周瑜就是在此意氣風發,灰飛煙滅,率領大軍打敗了曹操大軍,建功立業。借古喻今,周瑜呀周瑜,我老蘇本應該也是像你這樣馳騁社稷、指點江山的人物……然面對現實,面對滔滔江水,也只能再次發出感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在黃州被貶第三年,蘇老逢寒食節又降雨傷情。本來心情不好,又逢陰雨綿綿,使失意之人更添幾分淒清之感。雨絲的微涼觸動著被冷遇的蘇老,不禁感嘆“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空懷報國之心,壯志難酬。他以海棠自喻,孤芳自賞,憤世嫉俗,於是嚮往一切皆空,物我兩忘的佛老虛幻境界,祈念一切煩惱在冥冥中偷偷渡去。這樣的生活何異於久病纏身的少年,待病好了頭髮就已經白了。
春雨來了,雨勢比較大,湧入了本來就不堅固的破茅草屋,小屋如漁舟,漂泊在濛濛水雲里。快過節了,沒有豐富的菜餚,只能煮點寒菜應付,破灶燒的柴火也都是濕的,哪是什麼過節呀!只見曠野上的烏鴉銜著紙片低聲孤鳴……君門深九重,皇上呀皇上,您身在千里外高高在上,還記得小蘇否?想這一輩子可能也就這樣了,可埋葬自己的故鄉也遠在千里。進退不能,感到窮途末路,悲痛不已,心如寒食節的死灰不能復燃了……
蘇軾天性灑脫不羈,不拘一格。其書信奉“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做文章也是主張“短長肥瘦各有態,環肥燕瘦誰敢憎”。
該詩貼字形參差錯落,或大或小,結構疏密相間,時緊時放,運筆渾圓灑脫,形成了強烈的節奏韻味。文章和筆勢也是先抑後揚,充分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波動,心手相映,一筆呵成,確有興來一揮百紙盡的氣勢。
也許藝術佳作於絕處而生,蘇老被貶,對他個人來說是一場災難,悲哉!但正是在這一時期作者強烈的深刻感受,為後人創作出了著名的《赤壁懷古》、《寒食帖》等佳作,幸哉!
意氣平和汲古求新
——何育書法新作讀後
李有來
我與何育是戰友。記得我們在北京衛戍區那會兒,那時我剛結婚,住在單身宿舍,條件很簡陋,寫字只能在地上,一蹲就是幾小時,被大家戲稱為“地下工作者”。那時的何育還是快樂的單身漢,悠哉游哉,也喜書法,時常來寒舍切磋切磋,時間長了,便由戰友變成了書友。
何育是個聰明人,他深知一個人要清醒地把握自己,所以他在適當的時候離開了部隊。多年以後,在一家著名的國企做到部門總經理的位置,好生讓人羨慕。
何育的學書之路從楷書入門,也喜歡魏碑和隸書,下了不少功夫,但尤喜好和見長行書。
他從國企員工到後來的部門領導,要說時間並不寬裕,生活也很悠哉,但他居然沒有把書法這個耗時費力的東西丟掉,反而在書藝上有所長進,的確令人欽佩。他是從骨子裡喜歡書法,然後才有了行動上的自覺,他對傳統文化的嚮往、對精神的渴求、對藝術的執著,體現了他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對生活高品質的追求,與那些附庸風雅者流不可同日而語。
何育的書法集我有幸先睹為快。我以為至少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取法高、路子正。他的集子中收入的作品,以行草為主,宗法二王一系,著力點在王鐸,既有傳統,也有自己的理解,寫得輕鬆自在,讀者讀來也覺得輕鬆自在。二是形式多樣。他能夠熟練駕馭各種章法形式,儘管多為行草書,由於章法形式的變化,又有字型大小的變化,使得整體上顯得豐富多彩。三是書寫內容清新典雅。內容的選擇往往是作者胸襟、學養和境界的直接反映,他所選擇的內容俱在雅格,與書體所要表達的境界和意趣相統一。這種一致,傳達出這樣的訊息,“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人。”
對於何育而言,寫字是一種愛好、一種精神追求。孔夫子講“游於藝”游,遊戲之意也。“游於藝”說白了,是玩玩而已,玩,也得玩得高雅,玩出名堂來。對於如此珍愛書法的人來說,只要筆耕不輟,書法人生便會不斷走向新的高度。人永遠存在局限,而追求沒有局限,達到一個境界,突破一個境界,探求下一個境界,然後再達到、再突破,便會擁有一道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紫砂隨想
喜歡紫砂,應收藏紫砂朋友之約,欣然為他的店題寫了店名“紫砂堂”。提起紫砂,不免讓人想到紫玉金砂的傳奇,穿越數百年的時光隧道,紫砂帶著滿身的溫潤,聚攏著氤氳繚繞的茶香,氣韻靈動,媲美金玉,成為多少人鍥而不捨的夢……本為地下的紫砂泥,經過多少代大師的精雕細琢和文人雅士的薰染浸潤,孕育出了紫砂的工藝價值和文化內涵。
人間珠玉何足取,陽羨溪頭一丸土。這一丸土就是紫砂泥。提起紫砂,自然想到特產紫砂的宜興市,這個雅致、優美、宜人生活休息的好地方。竹海的風清雲淡讓人脫去浮華煩躁,徜徉於清新靜謐之中;善卷洞演繹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婉約纏綿引起無數人之嚮往。
人傑地靈,地靈人傑,仿佛這樣的靈氣之地,注定要生長出徐悲鴻這樣的藝術大師。徐先生的畫作是藝術界的仙葩,一匹匹駿馬賓士而來,桀驁不馴,勇往直前,充分彰顯了時代的風貌和藝術家灑脫不羈的思想情懷。
“紫玉金砂,悲鴻畫作”,都在亮麗的風景之上增添了悠遠的藝術氣息,也成為了人們認識宜興的一張名片。也許天人合一,相互映襯,才構成一幅真正的藝術畫作。
宜興之秀、紫砂之妙、悲鴻之作,氣韻生動,回味綿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