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麟[教育家]

何炳麟[教育家]
何炳麟[教育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炳麟(1877—1966) 岳雲中學創始人,教育家。1966年10月在長沙病逝,終年90歲。湖南省酃縣(今炎陵縣)人,1877年6月27日出生於酃縣中村鄉一個鄉村教師家庭。1900年參加衡州府試取秀才。1903年8月考取官費留日,進入日本東京工業學校電氣科學習。1908年10月應聘到湖南高等實業學堂、湖南省立優級師範學堂任教,主講《幾何學》與《幾何畫》(即製圖學)。所編《幾何圖學教科書》三卷為各高等、中等學校教材,名噪一時,被譽為湖南製圖學教學的開山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他認為:"欲興邦國,必興科學,欲興科學,必先培育人才。"1909年2月,邀集湘南人士劉光前等15人,集資在長沙創辦南路公學堂,後改為湖南第二公學堂,推他為校長。1914年2月,學校改名為湖南私立岳雲中學。他以校為家,將畢生精力獻給岳雲,任校長50餘年。為了籌集辦學經費,四處奔走呼籲,求人相助,省吃儉用,傾家辦學。他說:"辦學斂錢,天誅地滅。"30年代,其月薪100元,低於教務主任。1931年,校董事會決定校長每月開支40元辦公費,他從不領取。1933年1月,在校董會一再催促下,才將這筆錢專折存入銀行,作為學校百年基金。

他主張"科學救國、教育救國",視教育為清高的事業,反對把學校變成達官貴人追名逐利之所,不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始終保持距離。並提出"延聘好教師,招收好學生,辦成好學校"的奮鬥目標,倡導德、智、體全面發展。1918年,又提出以"勤、恪、忠、毅"為校訓,培養學生耐勞、守法、服務、向上之精神。

他欽佩蔡元培的辦學精神,用人唯賢唯才。所聘教員不論名位多高,如果不負責任,斷然解聘。20年代初,聘請在湖南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徐特立、何叔衡等來校任教。他堅持辦學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1917年,針對當時普通中學的課程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要的弊端,在岳雲試行分科制,設農、工、商、文等科,並在校外設農場,校內設金工場、木工場和販賣部,供各科學員實習。1921年開始招收女生旁聽,接受楊開慧、蔣瓊(丁玲)等6人轉學,震動長沙,開湖南中學男女同校之先河,報紙稱為"學界的光榮"。1922年應社會的需要,岳雲中學先後開辦體育、藝術、教育三個專修科。1936年5月在南嶽增設農校一所,名為"湖南私立岳雲高級農業職業學校"。1938年長沙屢遭日機轟炸,岳雲中學由長沙遷到南嶽。抗日戰爭8年,經過4次搬遷,所遇的困難不亞於開辦時期,但都渡過難關。1949年岳雲中學改為公立,仍任校長。

人物故居

何炳麟故居外觀 何炳麟故居外觀

何炳麟故居位於炎陵縣中村鄉龍潭村何家大屋場,故居坐東朝西,是清代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面闊四間,進深一間,硬山頂,穿斗式結構。何炳麟故居與中共早期領導人何孟雄故居緊緊相鄰。何炳麟與革命先驅何孟雄是堂叔侄關係,何孟雄故居居中,何炳麟故居位於左側。何炳麟當年就在此屋出生,並在村里上過私塾,14歲時出外求學後再未回過家鄉。因其無嫡系子孫,其故居隨著父母過世而充公。解放後的土改期間,該房劃歸另一何姓人家,後因一場火災一度荒廢。20世紀70年代,該座房屋經整修後,由村里分給一對五保戶夫婦居住至今。

社會評價

何炳麟[教育家] 何炳麟[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教育事業,從1909年創辦南路公學堂到1966年的半個世紀裡,培養了近兩萬名畢業生。有的成為著名的革命志士、社會活動家;有的成為作家、藝術家,有的成為專家、教授。新中國建立後,他受到黨和人民的尊敬,是湖南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教育工會副主席、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7月10日,湖南省教育界在長沙舉行座談會。副省長譚余保代表省政府將"從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成績卓著"的獎狀授予他。省教育廳和省教育工會聯合贈送一幅"松鶴遐齡"的中堂湘繡以致祝賀。

他於1957年2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當選為民進長沙市主任委員。1959年4月,83歲高齡的何炳麟先生參加全國政協第三屆一次會議期間,臨別時,毛澤東主席贈送何先生兩句話:“勤儉辦學,叫花子討米不要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