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溥

何溥(公元922—1019),字令通,號潛齋,晚號紫霞老人,北宋初年,南唐國師何溥,因得罪皇帝遭貶至海寧縣縣令,今(休寧縣)縣令,唐代益昌縣令何易於第五代孫子,其祖從廬江遷居河南潁陰縣(今屬漯河市)。

中國古代著名風水大師,羅盤的鼻祖《休寧縣誌》有記載稱:“凡徽人葬地之善者,多為何國師所扦。”何令通的風水術一直在徽州傳承。如婺源濟溪的游氏家族,即“得舅氏國師何令通青囊之學”,歷代均出過不少著名的風水師。明代游元禮還曾於“永樂初應詔卜天壽山陵,優賜還山”。而何國師後人徽州著名的風水大師何可達,正是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宏村明永樂年間改造村落環境、構建村中水系的全盤規劃者以及歙縣的唐模的全盤規劃者。徽州人對風水的追求以及風水師的層出不窮,為羅盤提供了廣泛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指導,萬安羅盤業應運而生。
《新唐書·何易於傳》 <<何易於拉縴>>的譯文
何易於為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①四十里,城②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③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④舟,易於即腰笏⑤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於曰:“方春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於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⑦。”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⑧騎還回。
何易於曾經做益昌縣縣令。益昌縣離刺史的治所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著春光明媚,帶了許多賓客,坐著大船,唱歌喝酒,從上游放舟東下,船一直到益昌縣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縴。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里,拉著纖,與幾個民夫一起拉著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縴,很吃驚,問他為什麼。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侍弄春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損失。易於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啥事乾,可以來承當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出船艙,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昌縣的百姓多數在附近山上種茶樹,收了茶葉賺得的錢完全歸自己。正遇到鹽鐵官具奏朝廷要嚴格執行專賣制度,皇帝下詔書說,凡專賣物品生產地的官員,不準為百姓隱瞞。詔書貼到縣裡,何易於看了詔書說:“益昌不征茶稅,百姓都還沒法活命,何況要增加稅賦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詔書鏟掉。差役爭辯說:“皇上的詔書說,‘官員不準為百姓隱瞞’,現在鏟去詔書,比隱瞞的罪名更重。我不過丟一條命,大人您難道不會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於說:“難道我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縣的百姓都受苦難?我也不讓你們承擔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詔書的木牌燒掉了。州里的觀察使知道了這事的經過,因為何易於勇於挺身為百姓,到底也沒有把這事上報而彈劾他。
拉縴縣令
唐代益昌縣令何易於廉潔奉公,不擺官架,愛惜百姓。一次,刺史崔朴帶著賓客乘船沿嘉江遊春,經益昌境內,命益昌縣令派民夫為遊船拉縴。何縣令二話不說,把朝笏插在腰帶上,親自拉起纖來。崔感到船行太慢,出艙一看,只見一個“民夫”傾斜著身子十分吃力地在岸上拉縴,崔大怒,派人把“拉縴人”叫上船責問。一看竟是縣令何易於,問其何因。何易於說:“大人賞春,下官理應侍候,無奈眼下正是春耕農忙季節,老百姓人人忙著生產。只有下官閒癢,所以親自為大人效勞。”崔朴聽了,滿臉羞愧,連忙帶上賓客一溜煙跑了。百姓知道後就把這位為老百姓著想的何易於戲稱為“拉縴縣令”。
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靈城精義》南唐 何溥 撰
舊題南唐 何溥撰。溥,字令通。
此書上卷論形氣,主于山川形勢,辨龍辨穴。認為大地無形則看氣概,小地無勢則看精神。水成形,山上止,水成形,水中止。龍為地氣,水為天氣。下卷論理氣,主於天星勢例,生克吉凶。全書主元運之說,認為宇宙有大關合,決定於氣運。地運有推移,天氣從之。天運有轉鏇,地氣應之。甲子六十年為一元,配以洛書九宮,凡歷上中下三元為一周,更歷三周五百四十年為一運。每元六十年為大運,每二十年為小運。以這個理論卜地氣之旺相吉凶,如上元甲子一白司運,則《坎》得旺氣,《震》《巽》得生氣,《乾》《兌》得退氣,《離》得死氣,《坎》《艮》得鬼氣。據考證,元運說創自明初寧波目講僧,推演於皇極經世。
鍾靈毓秀的千年古鎮——江灣
江灣鎮位於江西省婺源縣東部,背倚雄偉秀麗的靈山余脈,靜臥後龍山懷抱,前有攸山高聳,一前一後成為江灣的天然屏障。古代的江灣,是婺源通往徽州府的陸路要衝,江灣的現代交通主要依靠省際瀝青公路婺(源)——休(寧)線。距縣城紫陽鎮28公里,瓷都景德鎮89公里,國家風景名勝區三青山63公里,安徽黃山市90公里。陸路還建有旃坑、曉起、湖山等三條要道進出江灣。
江灣建村於隋末唐初,最早遷此聚居的為鮑、藤、葉、戴、何諸姓。北宋元豐二年(1079),“蕭江”第八世祖江敵遷至江灣,子孫很快繁衍成巨族,現村中有2700餘人,70%均為江姓。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通往皖、浙、贛的交通要道,正是由於這裡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江灣在千餘年裡,由一個防禦型村落發展成為一個經貿繁榮,群賢輩出,鍾靈毓秀的千年名鎮。
後龍山,由靈山迤邐而來,方圓達五百餘畝。遠望後龍,如一條頭朝東、尾擺西的活龍,形象十分生動。北宋初年,南唐國師何溥(字令通)因得罪皇帝遭貶,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到靈山隱居。何令通與蕭江六世祖江文采來往甚篤,江文采曾贈地50畝,為其在靈山修建碧雲庵。為了感謝江文采,何令通決定為他選擇了江灣這個好陽基地。何令通認為,江灣這個地方,非常有利一於宗族的繁衍發展,並指點將後龍山與筆尖之間的缺口填補上,以接通龍脈;然後在上街村外沿河修築一條堅固的攔河壩,逼使河道南移北拐;最後在村的四周栽上5棵樟樹呈梅花狀,護守陽基吉地,並在村內開鑿兩口水井,以制服對岸山脊“火”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