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館簡介
貴州苗族是我國古老而神秘的少數民族之一。由於苗族的歷史悠久,苗族醫藥的起源很早,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與疾病、傷害作鬥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寶貴的醫療經驗,為傳統醫藥寶庫中的重要部分。無數當地苗醫對病因的認知和疾病的命名、分類等,皆具有濃厚的民族醫藥特色。
“何氏祖傳苗藥醫館”,由世代苗家名醫何昆明始創,其以“傳承何氏苗藥,普濟天下蒼生”為旨,采純天然名貴苗嶺藥材秘製藥方,水煎內服,神效治百病,廣傳醫德,在貴州苗族地區頗負盛名。
醫館創始人
何昆明,苗族,60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人。1958年,何昆明出生在貴州黔東南自治州南加鎮裡合村的一戶苗族家庭,祖輩世代從醫,代代相傳,其屬何氏第六代苗醫傳人。苗族名醫何昆明不僅治病有妙招,重醫德,講誠信,而且成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醫學會民族醫藥學分會會員”,後還創辦了“何氏祖傳苗藥醫館”。其以“傳承何氏苗藥,普濟天下蒼生”為旨,神效治百病,故聲望遠播,行醫馳名苗鄉,在當地留下極佳的口碑。
疾病治療
“何氏祖傳苗藥醫館”自創以來,所用藥方皆為何氏祖傳苗藥秘方。何氏苗醫傳人何昆明,集前人經驗之大成,不斷完善、弘揚何氏苗藥秘方。其善於利用苗嶺地區天然豐富、地道純正之藥物資源,並結合苗族醫藥特色秘制水煎方劑及苗家神效藥酒,針對胃癌、喉癌、肺癌、淋巴癌、風濕病、肺結核、支氣管炎、肝炎等各種疑難頑症,辯證施藥治療,屢見奇效,使無數患者擺脫痛苦,重獲新生。
苗醫理論
苗族醫藥在其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逐漸積累和發展,形成了相對豐富和完備的理論體系。苗族的歷史悠久,而又不斷遷徙,故居住較為分散,加之各地苗族與當地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導致各地苗族醫藥理論各具特色,進而形成了豐富的多元苗族醫藥文化。總的來說,苗族醫藥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和無數代人的實踐積累和潛心研究,已經成為一個理論體系較為完備的獨立學科。“苗醫生成學”、“五基成物學說”、“三界學說”、“三肚論”、“九架組學說”、“氣、血、水三要素論”、“交環學說”、“四大筋脈學說”、“魂魄學說”、“苗醫毒氣說”、“毒亂致病論”等基本理論構築了苗族醫學生理病理的理論基礎.為養生保健、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臨床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苗醫診斷
(一)望診主要望形態神志面色眼球四毛(頭髮眉毛睫毛毫毛)口舌耳殼鼻指紋指甲手掌二便病灶等尤對望四毛口舌鼻指紋指甲掌紋方面獨具特色(二)聽診主要聽病人說話呻吟咳嗽呼吸打呃腸鳴排屁等聲音變化診斷疾病若聲音高亢有力或重濁氣粗者為熱病;聲低沉長無力者多為冷病初病語音聲嘶為熱病久病聲嘶為冷病因惱怒而咳聲連作氣不得續甚或咳血為“氣咳”連續大聲呻吟雙手抱腹翻來滾去表情痛苦面色蒼白或青伴大汗淋漓者多為“鯉魚擺灘經”
(三)嗅診醫生嗅病人的體氣口氣及排泄物分泌物的‘氣味變化以診斷疾病如大便焦臭小便渾濁而臭或排屁臭如腐蛋或汗後有酸臭味均為熱病若大便腥臭小便清長無臭或久病屁多不臭均為冷病
(四)問診主要問發病辰冷熱疼痛汗出飲食睡眠二便經帶等內容如初病發冷熱或先熱後冷先冷後熱冷熱相兼皆為熱病長期發冷怕冷或低熱者均為冷病;急性頭痛為熱病久病頭痛為冷病;急性腹痛飽痛絞痛刺痛白天發作喜冷拒按者均為熱病腹部久痛餓痛隱痛冷痛夜晚發作喜溫喜按者為冷病;腰部急痛脹痛熱痛為熱病久痛冷痛木痛酸痛隱痛為冷病初病有汗汗熱身熱者為熱病病中無汗或久病汗出或夜間汗出汗冷身冷者為冷病病重而大汗淋漓不止者為危候病中喜冷飲多食易飢者為熱病喜熱飲或口淡食少為冷病喜食泥土生米等異物者多為“蠱疾”喜吃自己的衣襟布扣穀米者為“米黃證”若久病重病不進飲食突然狂食暴飲不知飽食足者為病危預後不良
(五)摸診主要指摸脈及病人體表的有關部位苗醫將脈象稱為“大脈”(馬之意)以喻脈搏跳動象馬奔跑一樣有節律脈象有病脈喜脈壽脈之分脈位有頭部脈寸口脈腕部五指內外踝內外膝眼下足背左乳下共16處
(六)彈診醫者用五指提彈患者腋前肩背脊旁肘窩胭窩等處大筋或皮膚若緊束不知疼痛或隨著提彈有色塊隆起或提彈處皮膚迅速出現烏黑色瘀點或瘀斑並伴有劇烈頭痛或胸腹痛面蒼唇白指尖逆冷噁心欲嘔或吐瀉等為“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