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滿族,中國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簡介

何寶林,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四歲時被舅舅張金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從懂事起,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12歲時,侯寶林開始學藝,先是學京劇,後來由於對相聲的酷愛,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葆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說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餬口。

經過幾年艱苦奮鬥,侯寶林的相聲終於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從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戰爭期間,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藝術日臻成熟,聲名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與格調的質樸、正派的颱風贏得了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更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

1940年成名於天津,改在劇場和電台正式獻藝。

1950年組織北京相聲改進小組。

1955年加入中央廣播說唱團,錄製並播出大量相聲節目。他多次深入工廠、農村、部隊和全國各地演出,在抗美援朝期間深入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深受歡迎。

1959年,侯寶林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此後幾十年間,他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大量的相聲段子,同時在海內外舞台上大顯身手,深受觀眾歡迎,被譽為“相聲藝術大師”、“瑰麗國寶”。此外,他還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遼寧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晚年,侯寶林主要從事曲藝理論研究。與人合著有《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相聲集有《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相聲選》、《再生集》、《侯寶林相聲選》等,其中收錄了諸如《戲劇雜談》、《夜行記》、《關公戰秦瓊》等膾炙人口的相聲精品。另外,他還主演過《遊園驚夢》、《笑》等喜劇電影。

侯寶林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說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莊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不幸與世長辭,享年77歲。他是人民的藝術家。他畢生都以“把笑聲和歡樂帶給人民”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他也因此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與喜愛。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人物評價

作為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相聲藝術家,他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但卻從不因地位變化而傲 視他人。他終生和人民民眾保持著密切聯繫,朋友遍及各行各業多個階層,他自稱是觀眾的“僕人”,始終把觀眾視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師。

侯寶林被尊為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並被譽為語言大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把歡笑帶給觀眾。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相聲藝術家使這門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他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他還注重培養年輕一代,一些活躍在相聲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學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因病於1993年2月4日逝世。臨終前口述“最後的話”:“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的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著再說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微笑而去。祝願大家萬事如意,生財有道。”侯寶林的功績將永載曲壇。

作品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何寶林[中國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