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

何家村,地處中國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下轄6個合作社,人口825人,主要以糧食、烤菸、畜牧養殖為主。

基本信息

何家村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何家村

何家村位於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40公里北側的小山坳里,背靠青山,西鄰溪水。全村共有6個合作社,240戶人家,總人口825人,耕地面積280公頃,這裡土地肥沃,社員生活富裕,交通方便。2005年社會總產值434萬元,人均收入3973.4元。 何家村共有林地120公頃,有自然林80公頃,人工林40公頃,土地16公頃,種植4垧地的戶十戶。這幾年來玉米價格看好,加之勞務人員很多,外出勞務收入可觀,該村盛產黃牛200頭以上,牧業收入更加可觀。全村人均收入將近3000元。 著名的山泉水位於村泉眼溝山莊,這裡有山泉自然井水,遠有山林地、土地,是休閒旅遊的最好選擇。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石市鎮何家村

何家村位於石市鄉中部,東鄰梨樹村,西鄰十都村,南靠石崖灘村,北與竹源、石涌相連,東、西、南三面為開g8田堰,宜豐一石崖灘公路穿境而過。建國前,屬風德鄉,建國初期屬宣風區星溪鄉。1958年成立何家大隊,屬先鋒人民公社.1961年劃歸石市公社.1968年與散溪、石門、上林3個大隊合併為衛東大隊,1972年恢復何家大隊原稱.此後區刨一直未變。全村有宜家、燕堝,尾師塘、葉家、散溪、樟樹垴、茜山、上何、達車、下達車、石門樓、竹叢、石冒上、易家、陂頭、橋頭、何家,木石下、郭家、上林20個自然村,分為25個村民小組,1992年底全村有785戶3129人,總勞力1340人:人平收入1027元。  

 [農業]

1992年,全村有耕地5051畝,糧食播種面積8327畝,糧豆總產2856噸,油脂 56.2噸;有魚塘250畝,水產品出水量為56.3噸,耕牛存欄413頭,生豬出欄3827頭;有林地516.1公嚏,其中用材林386.8公頃,薪炭林109.2公頃,經濟林18.6公頃.竹林1.日公頃,當年農業總產值678萬元。  

 [農業機械與水利設施]

1992年底,全村有碾米機20台,車輛3部,打穀機750台;1964年前灌:氍使用筒車.1964年之後改為電排.至 1992年全村有陂塘4座(其中石涌陂、五支陂為全鄉水利重點工程),山塘11座.水圳渡槽2座.渠道30華里,電灌站6座.  

 [石門紅皮中果油茶]

石門紅皮中果油茶是何家村林業中的特產,其出油率達35%,被中國林業科學院大崗山實驗局列為科研項目。  

 [工業]

1992年建成糧食加工廠,屬村辦.企業有固定資產3.5萬元,廠房面積 220m2,有職/-2人.年產值100萬元,贏利4,2萬元.主要機械設備有礱穀機、碾米機、粉碎機、升降機。 村里還有柘下榨抽廠1個,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845萬元。  

 [文化教育等]

村部有中心國小1所,村小3所,總建築面積達1600m’.有8位教師。從建國以來,全村有19人考上大學。 何家俱樂部是全縣最有名的農村俱樂部.“青年之家”聞名全國,曾受到團中央的表彰。  

 [文物古蹟]

茜山文化遺址.1982年發現,表面層屬商周文化遺存。 本雕老龍頭。黃花廟是石市鄉境內歷史較早的寺廟,民間有“先有黃花廟,後有新昌縣”之說,1058年拆毀.

[人物]

廖泗聲;宜豐縣互助組合作運動的帶頭人.曾創辦了宜豐縣第一個互助組和初級農業社,被當選為省人大代表.並評為“省勞模”(有傳) 盧金才:1962年被授予華東六省一市勞動模範,並連續多年評為江西省勞動模範。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馬過河鎮何家村

該村委會隸屬於馬龍縣馬過河鎮,地處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十分便利,距馬龍縣城20公里。東鄰王家莊鎮,南鄰車章村委會,西鄰麻衣村委會,北鄰王家莊鎮。轄塘子邊村永寧崗、補垮、河灣、王家和角家6個自然村、村8個民小組。現有農戶645戶,有鄉村人口2671人,其中農業人口2671人,勞動力162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10人。 全村委會國土面積17.96平方公里,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13.60 ℃,年降水量 991.5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08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5,544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81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6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烤菸、畜牧養殖為主。

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普集街鄉何家村

何家村全村總人口1705人,耕地面積1230畝,主產小麥、玉米、大蒜,年人均純收入1595元。

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南仁鄉何家村

何家村共1395人,319戶,耕地面積1336畝。人均純收入2027元。主產小麥、玉米,發展果樹150畝,駝鳥養殖場1個。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何家村

何家村位於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3.3公里處,東靠王山口村,南依高家村,西鄰唐家莊、廟石兩村,北鄰張家河村,李村至王哥莊公路穿村東而過,石人河中游穿村南匯流土寨河入海。該村現有村民348戶,1628人,有何、徐、高、邱、陳、李等姓氏,其中何、徐兩姓占全村總人口的近80%。

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行村鎮何家村

何家村共有580戶,1850人口,耕地2400畝,蝦池3000畝,灘涂2000畝。近年來,該村立足資源優勢,帶領民眾艱苦創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縊蟶養殖帶領民眾致富的路子。2002年,全村發展縊蟶養殖面積2000畝,養殖戶500戶,水產品產量100餘萬公斤,村集體養殖收入達200多萬元,占總收入的30%,被煙臺市政府授予“縊蟶養殖第一村”的稱號。 一、圍繞海上開發做文章,建設漁業經濟強村 何家村是海陽市沿海漁業生產大村,為充分發揮海上資源豐富這一優勢,村里圍繞海上開發做文章。一是提高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帶領民眾按照“大改小,淺改深,內循環,加充氧”的泰國模式先後對原1800畝蝦池進行了高標準改造,對改造後的蝦池進行對蝦、縊蟶立體混養,並聘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大學、煙臺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進行指導,提高了養殖效益。二是探索新的養殖經營形式,何家村海灘泥質好,適宜縊蟶養殖,為引導扶持好這一產業,村里探索出了股份制養縊蟶的新形式,將本村2000畝海灘實行股份制形式經營,集體以灘涂入股,民眾投資入股,縊蟶收穫後再按比例分紅,全村85%以上的村民都入了股,每股一年可獲2000至4000元的紅利,使資源、資金、勞動力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引導民眾闖市場,村里成立了海鮮販運協會,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以大帶小,以多帶少,全村發展從事海鮮販運的戶達40多戶,販運觸角遍及煙臺、青島、濟南、北京、西安等地。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村里拿出500畝蝦池無償提供給海南省海洋資源有限公司進行對蝦精養試驗,並配套電、路,以資源引資金,以資源換技術,該公司投資380萬元,獨資建起了對蝦育苗廠、養殖試驗場,主要從事對蝦育苗、餌料加工及對蝦高產精養試驗,對蝦育苗廠已出產蝦苗8000萬尾,創利50多萬元,拉動了全村乃至全鎮灘涂養殖業的發展。到目前,全村發展縊蟶養殖面積2000畝,對蝦養殖面積3000畝,養殖戶500戶,水產品年產量100萬公斤,村集體年養殖收入達200萬元,占總收入的30%,被煙臺市政府授予“縊蟶養殖第一村”稱號。 二、發展特種養殖,探索民眾增收新路 在抓好海上生產的同時,該村多策並舉,積極鼓勵民眾發展特種養殖業,堅持海陸並舉,兩條腿走路。一是解放思想,轉變民眾觀念。針對中國入世後,傳統農業種植增產不增收的實際,該村積極引導民眾轉變觀念,發展高效農業,村里先後組織了部分村幹部、民眾代表外出泰安、萊蕪、河北和本市留格等地參觀,學習外地養殖狐狸的先進經驗,通過參觀,開闊了民眾的視野,堅定了發展養殖狐狸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村里根據外出參觀詢問有關專家和本村養殖戶提供的數字,統一編制了明白紙發放到戶,把投入和產出情況列清楚,讓民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二是實施科技養狐。村里先後聘請萊陽農學院和市、鎮獸醫站的專家教授到村里講課,就狐狸養殖方面進行技術講解,傳授先進的養殖經驗,為養殖戶解決具體困難,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三是制定優惠政策。為鼓勵民眾發展特種養殖業,今年,村里又在村北統一規劃了占地50畝的狐狸養殖小區,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凡入小區發展養殖狐狸的三年內不收土地占用費,村集體出資通水、電、路,養殖戶在水、電等方面的費用按最低標準收取,由於服務到位,政策優惠,到目前,新入區發展的個體養殖戶達到20餘戶,存養狐狸2000餘只。在該村的帶動下,周邊已有南島、中島、北島、三里莊、桃林、魯島、田村、庶村等12個村民眾計160餘戶開始嘗試養殖狐狸,成為全鎮一個新興的產業。

雲南省昭通巧家縣老店鎮老店何家村

村情概況

民居何家村隸屬於老店鎮老店行政村,屬於 山區。位於 老店 鎮 南 邊,距離老店村委會2.3 公里,距離老店鎮2.3公里。國土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2010米,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12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2畝(其中:田152畝,地300畝),人均耕地0.6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9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3232畝,其他面積0畝。無其他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5戶通自來水,有129戶飲用井水,有1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74%)。有174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占總數的 9%和 40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0輛,機車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 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 50 %;畜牧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 42.8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0頭,肉牛16頭,肉羊18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 7.2 %;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 %;工資性收入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0人(占勞動力的 15 %),在省內務工105人,到省外務工5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174戶,共鄉村人口700人,其中男性385人,女性315人。其中農業人口698人,勞動力2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25人,參合率 75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老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3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1人,其中小學生64人,中學生27人。 該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等均還有待建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2畝,尚未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尚未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1]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何家村

基本情況

何家村位於牛莊鎮政府駐地正西邊3.5公里處,,共有56戶,190人,耕地面積322畝,其中園地53畝,以蔬菜、大棚種植為主,2006年人均收入達3990元左右。

村莊建設

舊村改造基本完成,村內道路硬化600餘米,路兩側綠化成行。村內衛生整潔,成立專門保潔隊伍。有文化大院1處,占地323平方米。[2]

村史簡介

明洪武二年(1369年),何明松、何明同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取名何家,沿用至今。[3]

村委會

何家村委會是通過全村有選舉權的村民在選舉大會上選舉產生的,設委員1名(喬明洲)。委員3名(張慶泉、何千洲、何兵志)新村委會成立以來,盡心工作,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和村莊發展盡心盡責,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與村支部班子交叉任職率達到100%。定期召開村委會,組織村發代表召開大會,大事小情都靠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定盤定音,得到鎮黨委政府的好評。[4]

黨支部

何家村新任黨支部是於2004年12月通過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的。有支部書記1名(喬明洲),委員3(張慶泉、何千葉、何志)名。村黨支部成立以來,積極工作,每周召開支部會議,組織黨員召開會議,學習上級黨委檔案,觀看遠程教育等活動。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務德鎮何家村

何家村隸屬於務德鎮宏愛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該村北邊,距離村委會2 公里,距離鎮政府5公里。國土面積2.35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9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91.69畝,其中人均耕地1.56畝;有林地2796.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6戶,有鄉村人口314人,其中農業人口314人,勞動力20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5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14.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為主。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過口鄉何家村

何家村隸屬於大過口鄉野豬塘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大過口鄉南邊,距離村委會4 公里,距離大過口鄉人民政府13公里。國土面積1.8畝,海拔1930米,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96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40.19畝,人均耕地0.96畝;有林地9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戶,有鄉村人口42人,其中農業人口42人,勞動力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1.6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