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兼

何友兼

何友兼,1941年10月出生,1965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曾任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廣州市東山區第11屆政協委員。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化療專業委員學會名譽副主委、廣東省腫瘤學會委員、中大腫瘤醫院內科教授、腫瘤內科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何友兼:1941年10月出生,1965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曾任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廣州市東山區第11屆政協委員。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化療專業委員學會名譽副主委、廣東省腫瘤學會委員、中大腫瘤醫院內科教授、腫瘤內科博士生導師。1987年至1988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阿拉巴馬州立伯明罕大學臨床藥理科從事5FU代謝酶——二氫嘧啶脫氫酶(DPD)的時辰藥理研究。從事腫瘤化療四十年,在實體腫瘤如胃腸道癌、淋巴瘤、頭頸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等的化療方面有豐富經驗,尤其擅長胃腸道癌化療,為廣東省幹部保健專家組成員。在國內最早套用、介紹和推廣大劑量醛氫葉酸生化調節( 5FU) 療法。對抗癌新藥的臨床評價亦有豐富經驗,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新藥評審專家庫的第一批專家。1993年開始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此外曾獲廣東省1993年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獲獎項目有:“惡性淋巴瘤根治研究方案”、“大劑量醛氫葉酸合併氟尿嘧啶治療晚期胃腸道癌”、“晚期鼻咽癌化學治療的研究”以及撰寫的醫學視聽錄像教材:“腫瘤概論”等。為本科生、進修生和研究生講授有關腫瘤化療的課程,培養了已畢業碩士生4名,博士生5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8餘名。曾在國內各種醫學雜誌發表論文70餘篇。

主要科技成果

1、惡性淋巴瘤的根治性研究方案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1992

2、大劑量醛氫葉酸合併氟尿嘧啶治療晚期胃腸道癌 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三等獎(1992)

3、晚期鼻咽癌化學治療的研究 廣東省重大科學成果登記(1998)

4、衛生部教育司發“醫學視聽教材證書”編號:0107(1993年7月) “由中山醫科大學攝錄製作錄像片《腫瘤(概論)》經醫學教材

學科專家組評審合格,作為規劃醫學視聽教材向全國推廣套用”

5、負責或參加多種抗癌新藥臨床試驗,經評審通過獲準生產的包括: 卡鉑,天地欣(香菇多糖),重組人白細胞介素-Ⅱ(rhIL-2), 氟鐵龍,恩丹西酮,粒(粒巨)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