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伯爾尼電車從1890年開始運行 ,共有5條線 ,包括到沃爾布(Worb)的電車線。目前的運營商是Städtische Verkehrsbetriebe Bern(SVB)。
歷史沿革
源遠流長
1889年7月18日 ,瑞士聯邦運輸辦公室(Eidgenössische Amt für Verkehr,EAV)特許伯爾尼電車公司(Berner Tramway-Gesellschaft,BTG)在伯爾尼經營80年電車。
1890年10月1日 ,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投入運營。由法國波蘭裔設計師路易·梅卡斯基設計的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車輛,“Lufttrams”,負責運營。
1號線從熊苑(Bärengraben)到布雷姆花園墓地(Bremgartenfriedhof) ,在終點站設有轉盤轉動車輛。
在冬天,壓縮空氣管道經常凍結導致電車停運。針對這項問題,對伯爾尼複雜地形的考慮之下,由全民公決通過,BTG於1894年建設了由蒸汽機車運營的有軌電車2號線 ,從Länggasse到Wabern bei Bern。
2號線的車庫建於Mattenhof ,也是如今伯爾尼電車車庫之一。從此,電車取代了馬車成為了伯爾尼市區的公交系統主力,拓寬了伯爾尼公共運輸網路的覆蓋面。同時,當局提出了建設通往克爾薩茨以及貝爾普的電車計畫。
在激烈的爭論後,前往沃爾布的電車線開始修建。這條線路可以在Gümligen和瑞士國家鐵路換乘,前往圖恩等地。這條線路竣工於1989年10月21日 。直到1904年3月31日 ,本線路都由BTG運營。
電氣之光
伯爾尼電車3號線從設計伊始就使用電力供能。 對於先前兩條線路的電氣化改造雖然遇到了很大阻力,但最終得以在公決中通過。與之相對地,2號線的延長計畫被拋棄了。
1901年7月1日 ,從Breitenrain到Burgernziel的3號線投入運營。 在長達四個半月的時間裡,三條線路使用不同的驅動方式。 在1901年11月15日 ,1號線完成電氣化改造之後 ,沒有人保留舊有的機車。
1902年1月29日 ,2號線完成電氣化改造。 SVB購下了原有的機車並接收了駕駛員,以便改造能順利進行。
1904年-1914年 ,大批新車加入了車隊,增大了系統運力。
1908年6月27日 ,從火車站到Brückfeld的4號線開始運營。 次年,伯爾尼電車系統運載量突破千萬。
1911年 ,SVB重組了電車線路,將火車站作為換乘中心。
1912年 ,隨著通過Monbijou區的軌道開通, 4號線不再繞行Mattenhofquartier和Weissenbühl。 同時,SVB用阿拉伯數字代替羅馬數字命名新的線路,奇偶對開。
1913年 ,為了迎接瑞士國家博覽會,SVB又調整了線路並增購了車輛,使車隊擁有60節機車以及54節掛車。
兩戰陰雲
1914年8月2日 ,面對爆發的一戰,瑞士聯邦議會下達總動員令。 共有125名伯爾尼電車職工被徵召入伍。 由大戰導致的燃煤價格高企迫使SSB將服務降到最低限度,並不得不將一些機車加掛在其他機車上以減少燃料使用 。同時,SVB出售了一些列車給蘇黎世電車。
1918夏天 ,SVB抽調了一些車輛協助伯爾尼-沃爾布線路的周末運營。
1919年 ,伯爾尼市議會因資金不足否決了將電車線拓展至奧斯特蒙迪根(Ostermundigen) 的計畫而通過了建設通往當年剛剛併入伯爾尼市的Bümpliz區電車線的方案。
1920年 ,伯爾尼電車首次出現虧損。在1920-1921年 ,有65名員工被迫下崗。 公司還不得不出售零件給琉森電車以換取700瑞士法郎的收入。 在1932年之前 ,伯爾尼電車實現了列車的全封頂。
經過將近25年的建設 ,在1923年11月18日 ,伯爾尼電車線路迎來了15年來第一次延伸 :從Effingerstrasse到Fischermätteli的延長線開通 ,使電車運營里程增加到18.2km。 同時,將伯爾尼-沃爾布線的伯爾尼側總站從Helvetiaplatz延伸至Casinoplatz的方案引發了伯爾尼市內居民的普遍反對。 在數十年的爭論後,該方案在20世紀90年代末實施。
自1924年起的一段時間內 ,由於窘迫的財政狀況,伯爾尼電車只加開了比賽日前往Brückfeld和范可多夫球場的電車線路。 同時,在德國搜尋二手電車的行動由於德國戰後極度的通貨膨脹而遭到失敗,伯爾尼電車只能通過小修小補維持車輛運營。
1930年 ,伯爾尼火車站站前廣場迎來了大改造,伯爾尼電車得以重組網路,並增加以顏色命名線路的方式,沿用至今。8月 ,SVB迎來了14年來第一輛新電車。
1931年 ,SVB將線路延長至Egghölzli的申請被州政府拒絕。 1933年 ,又有三輛電車投入運營。
禍不單行。在大蕭條最嚴重的1936年 ,9月19日 ,濕滑的軌道造成了一起電車相撞事故,導致28人受傷。
1939年初嚴重的流感疫情影響了電車系統的運行。 季夏,瑞士聯邦議會再次下達了總動員令,加劇了對電車運行的影響,但仍沒有阻止電車系統運載量突破兩千萬。
由於二戰,1940年沒有舉辦伯爾尼電車運營50周年慶典。 1941年 ,電車網路完成雙軌化。
1944年10月1日 ,伯爾尼解除了長達三年的燈火管制。
戰後復興
1945年末 ,SVB將發車間隔縮短到五分鐘。1946年12月1日 ,將電車線延伸至Freudenbergerplatz的計畫經公決通過動工。
1947年9月1日 ,伯爾尼公交公司Stadt-Omnibus Bern(SOB)併入SVB。 同時,原先奇偶線路對開的編號方案被拋棄。
1948年 ,比爾市的電車系統關閉,伯爾尼電車收購舊電車的行動因價格問題再次擱淺。
1954年初夏 ,一項將電車網路改造成公車系統以建設汽車友好城市的建議書遭到了伯爾尼居民的激烈反對。改造工作進行緩慢。儘管如此,伯爾尼電車的年運載量仍以6%的速度增長。
經過兩輪的設備更新之後,1973年10月28日 ,從Burgernziel到Wittigkofen的3號線延長線竣工。
1976年 ,Bubenbergplatz新總站落成。 同時,SVB推出了瑞士第一輛加掛在有軌電車上的餐車。
1984年起 ,有軌電車乘客數量劇增,迫使伯爾尼電車緊急尋找可用的二手列車。1986年 ,伯爾尼電車終於從蘇黎世電車購進了5輛已服役40年的電車。 1990年 ,經過調查之後,伯爾尼電車又購進了12輛列車。
1988年夏 ,Kirchenfeld橋的翻新工作截斷了維格河兩岸的電車運營 ,伯爾尼電車不得不加開臨時線路並協調公車保證市民出行。在Kornhaus橋維修期間,來自韋廷根(Wettingen)和琉森的公車協助運營。
20世紀末, 一份調查報告建議將前往Bümpliz、Bethlehem、奧斯特蒙迪根和Wyler的公共運輸服務形式改為有軌電車。
新的紀元
2007年6月17日 ,伯爾尼州選民公決通過了上述改造方案的預算案。2010年9月 ,一條新電車線竣工。12月12日 ,電車時刻表更改以配合運營。同時,前往沃爾布的電車線更名為6號線 ,並延長至Fischermätteli。
線路
線路 | 始發站 | 終到站 | 站數 | 線路長度 |
3 | 伯爾尼火車站 | Weissenbühl | 7 | 2.067km |
6 | Fischermätteli | Worb Dorf | 24 | 13.067km |
7 | Bümpliz | Ostring | 23 | 8.109km |
8 | Brünnen西火車站 | Saali | 27 | 10.383km |
9 | Wabern | 范可多夫火車站 | 21 | 5.958km |
列車
現役列車
型號 | 數量 | 生產年份 | 生產商 |
Be 4/10(Tram 2000) | 9 | 1987/1988,2010年改造 | 斯塔德勒鐵路集團(SWP)、瑞士工業公司(SIG)、ASEA Brown Boveri(ABB) |
Be 4/8 | 12 | 1989/1990 | 沃韋機械製造公司(ACMV)、ABB、Düwag |
Be 4/6(Combino Advanced) | 7 | 2002-2004 | 西門子 |
Be 6/8(Combino Advanced) | 8 | 2002-2004,2009年改造 | 西門子 |
Be 6/8(Combino Classic) | 21 | 2009/2010 | 西門子 |
退役列車
型號 | 數量 | 生產年份 | 退役年份 | 生產商 |
C4 | 12 | 1894 | 1959 | SIG |
C2 | 8 | 1904 | 1935 | SWS |
C2 | 6 | 1905 | 1935 | SWS |
C2 | 4 | 1910 | 1973 | SWS |
C2 | 7 | 1912 | 1973 | SWS |
C2 | 20 | 1914 | 1973 | SIG |
C2 | 8 | 1929-1934 | 1973 | SWS、SSB |
C3 | 1 | 1933 | 1973 | SWS、SLM |
C4 | 2 | 1933 | 1973 | SIG |
C2 | 6 | 1935 | 1973 | SWS、SSB |
C4 | 6 | 1944/1945 | 1988 | SIG |
B4 | 10 | 1951/1952 | 2009 | FFA |
B4 | 10 | 1960/1961 | 2005 | SIG、SWS |
B4 | 5 | 1945-1953 | 1992 | SIG |
B4 | 3 | 1947/1948 | 1998 | FF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