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閣

伯樂相馬閣

在中國,關於發現人才、選拔人才、舉薦人才、選用人才的故事很多,比如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田忌賽馬、將相和等等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使用人才的歷史故事。不過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伯樂相馬了。因為這個故事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哲理性、辯證性和說服性,歷來被稱為發現人才、選拔人才、舉薦人才、選用人才的典範。尤其是該故事經韓愈《馬說》一“惡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便成了千古名句,伯樂也成為識人善任的代名詞。

基本信息

來歷

伯樂相馬的故事可以說中國人都知道,無須贅述。但伯樂何以能跑了好幾個國家,但始終難以發現中意的良馬。而就在他無功而返的路上,一眼就看上一匹馬拉著鹽車的“駑馬”為千里馬?蓋因伯樂具有常人所沒有的識馬術,不然怎么也不可能識得良馬。據說,他的兒子也想將這項技術繼承下來,於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背得爛熟,並按照《相馬經》上寫的千里馬的外形“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像壘起的酒藥餅”,去挑選良馬。結果找到了一隻大蛤蟆。

我認為,伯樂的兒子相馬相到一隻大蛤蟆,一定是有人調侃,伯樂兒子再笨也不可能連馬和蛤蟆不分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把好人當壞人,把壞人當好人的情況還是多得很。比如2007年山西通過全國公開招聘領導幹部,從武漢引進的太原市水務局原博士局長都潔,就是經過“伯樂們”嚴格考試、周密考察、嚴肅考核、精心篩選選定的。但結果怎么樣?當局長未到三年,就因貪污受賄罪被判刑15年。這也真是應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韓愈《馬說》,但又是對韓愈《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一個諷刺。在這裡,不是主人不能給其“食不飽”,或“才美不外見”,而是主人“策之不以其道”,或者當初相馬者根本就是一群伯樂的兒子們,相中的馬根本不是良馬,更非千里馬。所以千里馬之所以能被世人發現。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有伯樂的發現、才使得千里馬的本領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余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地、

故事

有趣的是,最近幾年不少地方就曝出了很多“新編伯樂相馬”的故事,最典型的就是當今曝出的湖北省江陵縣縣委常委、26歲的副處級幹部領導幹部范潔。26歲,我不是說就勝任不了一個縣的統戰工作。要在紅軍時期這個年齡當軍團長的都有。即使新中國成立時,這樣的縣委書記、縣長也是到處都見。不過那時候和當今可不一樣,別看他們年紀輕,都是經過戰爭和實際工作考驗的。而當今呢?26歲,也就是大學剛剛畢業3年或4年,即使再能幹也不可能逾越副主任科員和主任科員幾個台階。令人驚奇地是,范潔2008年本科畢業後就直接擔任了江陵縣灘橋鎮黨政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團委書記,並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升遷4次,現任江陵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兼任灘橋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在網友們提出質疑後,江陵縣黨委組織部迅速作出回應,表示範潔“所有升遷都是公開透明地進行,經得起推敲和質疑,與後台和背景之類的沒有關係”。並稱范潔是通過參加選調生考試進入江陵縣灘橋鎮工作的,並“得益於湖北省‘年輕幹部成長工程’”。

幹部者,就是一個組織或團隊中的帶頭人。一個剛剛大學畢業、從來都沒有基層經驗的學生娃,就因為“選調生”,就能委以重任,成為一級黨委或政府的帶頭人,我真的很佩服這些選才的伯樂們了。

筆者對范潔的升遷組織程式並沒有過多猜想。但是,就因為“選調”考試就能證明是一個人是良馬還是駑馬,我還真有點懷疑。良馬者,固然有優良基因成分,但如果沒有經過嚴格摔打、長期馴良、千里磨練,誰又能證明它就是好馬呢?比如一個人能說會道,就能證明這人有良好的品行?比如一個人理論考試不錯,就能證明這個人有組織領導能力?再比如一個人很會來事,就能證明這個人能與百姓搞好關係?如此等等,必須經過時間考驗、實踐檢驗、實際磨練、現實歷練才可能真正形成和看出。即使真的伯樂也不可能只聽一下馬嘶聲就能判定該馬是千里馬還是劣馬。

范潔我不知道“選調”考試得了多少分,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沒有特殊背景的話,她一定有很多讓伯樂們心動的地方,或者很多超群的地方。不然怎么她就能被伯樂們從無數人中相中呢,而且一到崗就“駕轅”?這真的符合“年輕幹部成長工程”嗎?

“年輕幹部成長工程”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而非是一個突擊工程。我不反對大膽提拔和使用年輕幹部,但也反對盲目提拔和使用未經任何實踐檢驗和實際考驗的幹部,更反對就憑嘴皮子、花架子、虛路子就得到提拔和使用的做法。我真的很懷疑,慧眼發現那些“良馬”的“伯樂們”具有當年孫陽的眼光和功力,更別鬧出像山西那樣經過全國公開選拔,最後還從外省引進了一個貪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