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56平方公里,海拔254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洋芋、秋小麥、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370畝,人均耕地0.79畝,林地43458.2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3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92元。該村屬於高寒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人文地理
伙山村位於大理花山的正對面,東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賓川雞足山"相連,南與挖色鎮相接,西臨洱海、北與鶴慶縣接壤。屬高寒貧困山區,村內主要聚居著白族、占92%,漢族占8%,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經濟林果業為主,全村平均海拔在2700變左右,均屬地廣人稀、居住十分分散。這裡盛產大白雲豆、洋芋、秋小麥、包穀、苦蕎等,是雙廊鎮的副糧主產區。
伙山,古名青檀山。《康熙雞足山志》載:"當洱海東北、或起或伏,東渡三澗門,聳為青檀山,北渡檀花箐,特起為雞足山頂峰。"寫出山的範圍。雙廊村人為了生活,便到青檀山開荒,培植果園,引進雲南松與黃山松,伙山始有松樹,故雙廊在清鹹同年以前修的房舍,產為栗、檀、樟之材,經十人平戰平息後,一家分居兩處,形成"一去二三里,炊煙四五家"局面,故更名為"伙山",取這山是人民齊心合夥開發之意,延用至今。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未通路燈。全村有74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4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7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2戶(分別占總數的67.9%和57.9%)。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崎嶇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7公里。全村有拖拉機16輛,機車40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263口。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戶居住10磚木結構住房;有72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梅子、梨,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梅子、梨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8.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乾果基地建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泡核桃、板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5戶,共鄉村人口2998人,其中男性1538人,女性 1460人。其中農業人口2998人,勞動力1586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漢族162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54人,參合率89.1%;享受低保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7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8.00萬元,畜牧業收入251.00萬元,林業收入2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9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村務公開
2012年,該村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乾旱缺水,種植業受到限制,氣候寒冷,水資源不足,“靠天吃飯”,大春生產一季一收,產量低。2、經濟結構不合理,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培植不足。3、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生活條件差。4、科技文化滯後,農業產品質次、價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優先發展經濟林果,精心打造優質品牌,重點抓好泡核桃為主的乾果基地項目;2、著力做強畜牧業,科學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引進優良品種,引進科學養殖方法;3、大力提倡科技興農,促進農業產品優質優價,引進洋芋、玉米的優良品種;4、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生活生產條件。5、增加非農經濟收入,擴大農民增收渠道。6、努力提高村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