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7年9月蘭州市博物館在清理城關區龍尾山伏龍坪東漢磚墓時,在一塊銅鏡的鏡囊中發現了三張作為襯墊物的圓形墨跡紙張,在此可稱“伏龍坪紙”。這是我國所發現的最早墨跡紙之一,同時也是“蔡倫紙”的實物證據。現保存在蘭州市博物館。1987年9月蘭州市博物館對城關區龍尾山伏龍坪東漢磚墓進行了發掘清理,經專家鑑定這是一座東漢中、晚期的合葬墓。墓中有兩具屍骨;兩千多枚“剪輪五銖”和“東漢五銖”錢幣;白金餅一枚;銀簪一枚;漆妝奩等文物十多件;銅盆、銅壺、銅鏡等銅器六件。
這三塊“伏龍坪紙”被疊放在一面銅鏡中,直徑17.5厘米。出土後呈白色,紙面薄厚均勻,柔軟有韌性。據纖維結構顯微分析,其中所用的原料為麻、草和樹皮等植物纖維,強光透視背面,有明顯的簾紋;紙面較為光滑,似有二次加工的痕跡。這些記載基本與蔡倫造紙使用植物纖維的方法相同,與有關的文獻記載相符。
認定
專家認定:這三塊東漢紙,很有可能就是“蔡倫紙”,這是我國考古界的一次重要發現,對研究蘭州歷史沿革,特別是對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翻開我國的書法史,西漢及其以前留下書法的名家很少;從東漢開始,歷朝歷代的書法名家多了起來這種歷史現象,說明便於人們用於書寫的東漢紙,為書法的發展和名家字型的傳播提供了物質的前提條件。“伏龍坪紙”的另一價值在於其中的墨書,書體介於隸、楷之間。三片紙中,其中一片已霉爛,另兩片基本完好。一片霉爛多處,有墨跡60多字;一片帶有霉斑,但較為完整,有墨書40餘字,可辨識者有“婦悉履……奈何當奈何……”八字。經專家判定墨跡內容為信函。筆者認為,如果對其內容進行準確釋讀,將可能揭示出較重要的蘭州地區東漢歷史史實。
“伏龍坪東漢紙”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