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茶金花簡介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問世。當時用湖南所產的黑毛茶踩壓成90公斤一塊的篾簍大包,運往 陝西涇陽 築制茯磚。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涇陽築制,期間茶磚生金花, 又稱“涇陽磚”,“磚茶”。
製作工藝
史有“涇陽磚茶非涇陽水、涇陽氣候、涇陽傳統製作工藝而不能”之說,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它彌香悠遠,留下了曠世的傳奇和韻味悠長的驚嘆。
涇陽磚茶的製作工序可以分解為:
1、開包去雜:
將從湖南安化運來的經過壓榨的茶包打開,將茶傾倒在長方形特大木板上,木板兩邊的檢茶工人進行手工去除茶中雜質。
2、剁茶:
剁茶工人用大扎刀反覆不停的將去過雜的原茶剁碎。這一道工序是製作涇陽磚茶的頭等出力活。
3、過籮、過篩:
制茶工將剁碎的茶葉分別過籮、過篩,選取5—7公分的茶葉備用,長於7公分的茶葉將被繼續剁碎,過下的碎茶及茶沫不用。
4、備水:
取一定比例涇陽某區域地下生水,先天下午倒進埋入地下的缸內,另取一定比例涇陽某區域地下水燒開,兌入缸內,捂蓋發酵12小時待用。
5、熬茶釉:
取適量茶葉加適量備用水,於先天上午先武火後文火熬制12小時,熬出茶釉,此釉稱新釉;取適量老茶釉做酵母作用,配適量茶葉和備用水於先天下午文火熬制6小時,此釉稱老釉。第二天早上將新釉與老釉按一定比例兌入待用。
6、打吊(又稱稱茶):
將剁碎的茶用秤平均稱量,每秤5斤為一鍋。
7、端殼郎(又稱暢鍋、炒茶):
炒茶工將鐵鍋燒至一定溫度,舀入一瓢兌好的茶釉,鍋內頃刻白氣蒸騰,茶釉充分浸潤熱鍋,復用小簸簱將稱好的5斤茶葉倒進炒鍋里,續舀一瓢兌好的茶釉倒入鍋內茶中,此時炒茶工快速用雙手分拿兩根蘋果樹木棍或桑樹木棍翻炒,其順序為先由兩邊到中心,再由下方到上方,將茶和茶釉拌勻,炒至一定溫度。
8、灌封:
將用多層手工麻紙糊成長1.2尺、寬0.8尺、厚0.1尺的茶封,夾在與此尺寸相配套的木模或鐵模即“梆子”內。灌封工人坐在“梆子”側邊,雙手捧起簸簱,一邊簸茶散氣,一邊灌茶進封使之飽滿。
9、捶茶(又稱築茶):
這也是涇陽磚茶製作過程中很費力氣的一道工序。捶茶工人站在“梆子”正面,雙手提起約三尺長的特製茶錘或稱茶棍,將紙封內的茶陸續捶實。一般情況每封築170——300棍,即“提棍”100——120下,“拐棍”50——80下。棍法分“四路”,即按從梆子前到梆子後排列4棍,不能錯亂。
10、扶梆子:
捶茶工人在捶茶時,另有一人“扶梆子”,即不斷幫助扒勻封口的茶,幫助釺門(即築封口),幫助開關梆子安放封殼及取出茶封等。
11、錐封:
用鐵釺在茶封戳幾個深約1/2茶封長度的孔,以便使茶葉中多餘的水分揮發。
12、綑紮:
出封后用麻繩將茶封十字綑紮,以便定型。
13、檢驗:
茶封捶成後由檢驗員逐個驗收、蓋印。
14、陰乾:
徹底放完茶封內的水分,夏季時間為一月,冬季時間為兩個月。
15、發花:
“發花”是製作涇陽磚茶的核心,也是涇陽磚茶區別於其他茶的關鍵工序。所以,“花”的多少是衡量磚茶質量的標準——花多則茶香,花好則茶佳。所謂“發花”,系指將築制好的磚茶,置於一定溫、濕度的環境中,讓其磚身內生長繁殖一種黃色的真菌過程,這種黃色的真菌即為“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一方面吸收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作為自身生長發育的營養,一方面通過自身的代謝,產生一系列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各類小分子化合物。
茶封陰晾至七、八成後,將茶封在木樓上按順序堆垛,並加棕片覆蓋,使其自行發花,待封皮紙包上俗稱“菜籽花”的黃點出現後,再打開垛堆,分晾1——2個月。此時,茶封放出芬芳香味,磚茶即告製作成功。
磚茶的飲用方法
1.烹煮法:
將磚茶切割適量投入pia子壺中,茶水比一般為1:30為宜,也可視飲者個人喜好增減茶量,在七星灶上煮至沸騰即可品飲。烹煮過程中磚茶的菌花香瀰漫空間,令人賞心悅目。
2、泡飲法:
即直接沖泡飲用的方法。一般用瓷壺,也可用紫砂壺、玻璃壺來沖泡。按茶水比1:20—25給壺裡放進磚茶,用100℃沸水沖泡12分鐘,即可嗅聞到磚茶特有的菌花香,觀其橙黃明亮的湯色,細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3、調飲法:
此法大多為少數民族所用,其法為先將磚茶取一小塊,搗碎後放入茶壺中,加水熬沸成紅黃色,再加入自己喜愛的牛奶、白糖、食鹽等配料即可飲用。
茶藥功效
茯磚由於其獨特的工藝和特殊的品質,使其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降脂解膩並有良好的解酒作用,,食油膩肉食飲之特別消食解膩,這也是肉食民族特別喜歡這種茶的原因。常在酒肉飽餐這後飲一杯茯磚茶,或以茶佐食,令人有一種極為舒坦的感覺。
2、養胃、健胃、通三焦,能利尿、解置,在產地,居民有保存幾片茯磚的習慣,遇有腹痛或拉痢,老人習慣以茯磚代藥,極為靈驗。
因而,在我國西北地區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尤其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人群飲用。數百年來,茯磚茶以其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