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5×5厘米。特製茯磚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普通茯磚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尚濃,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每片磚淨重均為2公斤。茯磚茯在泡飲時,要求湯紅不濁,香清不粗,味厚不澀,口勁強,耐沖泡。特別要求磚內金黃色黴菌(俗稱“金花”)顆粒大,乾嗅有黃花清香。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愛茯磚茶,他們把“金花”多少視為檢查茶磚茶品質好壞的唯一標誌。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肅、寧夏等省區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蘭州為集散地,從主要產地益陽運送供應。
茯磚的主要生產廠家有湖南省的白沙溪茶廠、長沙蔚都實業有限公司(泉笙道茶業)、湖南省益陽茶廠。此外,還有貴州、江蘇、廣西、四川等地亦有部分批量生產。長沙蔚都實業有限公司(泉笙道茶業)是湖南專注於湖南高檔優質茯茶的研究、生產的新型現代企業。
早期涇陽磚磚身呈龜背形,以利於金花時磚片疊碼,留出間隙以便於通風透氣,促進“金花”的生長。
歷史
茯茶生產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問世。當時用湖南所產的黑毛茶踩壓成90公斤一塊的篾簍大包,運往陝西涇陽築制茯磚。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涇陽築制,又稱“涇陽磚”。1942年,湖南安化開始仿照涇陽磚的製法生產茯茶,但因發花技術不成熟而宣告失敗,直到1953年,在武漢大學生物系的技術指導下,通過多次實驗和摸索,茯茶生產才獲成功。當時採用的工藝為涇陽磚加工工藝,經過烹茶炒制手工築制金花乾燥等工序,磚重5.4市斤。1958年,採用機械壓制,磚身緊結,磚面較為平整光滑。由此結束了幾百年手工築制茯茶的歷史。
鑑別
判斷不同年代的茯磚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鑑別:
1.不同年代的外包裝:包括紙的材質、標籤字樣、商標。
2.不同年代的原料構成:早期茯茶用料十分考究,大部分選用純正安化黑茶為原料,葉片大,葉張肥厚,色澤黑褐油潤均勻一致,自1983年後,茯茶拼配用料部分採用平地茶原料,葉張薄、瘦,含梗較多(15%以上),色澤也較黃褐,欠均勻一致。
3.不同年代金花色澤:剛出烘的新茯茶,磚身內著生大量的金黃色顆粒,形似“米蘭”。
隨著陳放年代的延長,金花逐步萎縮變白,三十年的茯茶已基本見不到金花留下的痕跡,隱約可見白色欠均勻的斑點。
4.不同年代的色香味特徵:茯茶通過開湯審評,可大體判斷所產年代的特徵。一般情況是:陳放年代越久,陳香味越濃,陳香帶有一定的刺激性,我們姑且將它稱之為茶氣,茶氣越足,表明陳放年份就久。這種茶氣相當的持久。一是耐泡性:多泡以後,茶味已淡,但茶氣猶存,且純正;二是嗅氣性:冷嗅茶渣,茶氣刺鼻。另外,越是陳放時間長的茯茶,茶湯越易沖泡出來,且茶湯色澤紅艷明亮,似陳放多年的洋酒。按1:30的茶水比例沖泡茯茶,15泡後,茶湯色澤仍能保持紅艷。一般茶湯滋味表現為甜醇爽滑。陳放多年的茯茶,滋味甜醇,入口即化。所謂“化”境,即是茶湯入口後,無需吞咽,很自然地順喉而下。“甜”是黑茶的主要特色,茯磚茶甜純而不膩,絲絲的甜味沁入喉嗓,沁人心脾。十幾泡之後,茶湯色澤逐漸變淡,但甜味猶存,而且其甜味更加純正。喝完茶後觀察葉底,陳放多年的茯茶,葉底黑褐均勻,質地稍硬,用手指輕輕一捏,葉底即碎。
茯茶在沖泡時,有一種特殊的菌花香,這是茯茶的特殊香氣特徵。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大體在10~20年內,其菌花香逐步演變為中藥香,這種香氣類似於“土茯苓”。但再延長存放時間,如五十年代生產的手築茯茶,其藥香基本消失,而以陳香為主。事實上,具有顯著藥香的茯茶,其功效作用已經比較好了。一些茶人對藥香不太適應,慢慢體會一段時間後,就能接受這種特殊的茯茶香氣了。
近年來,一些茯茶新產品開始陸續進入市場,並引起飲茶愛好者的關注,如白沙溪茶廠恢復了傳統的手築茯茶,益陽茶廠採用一、二級黑毛茶加工而成的極品茯茶、一品茯茶、湘益高級茯茶、黑茶茶餅等,都是品質較好,且具有收藏價值和歷史意義的茶品,這些茶品大多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後發酵工藝,口感比較醇和,但要達到甜醇的境界則需要貯存一定的時間。湖南泉笙道茶業出品的“禪洱”茯茶則引領了現代湖南黑茶的高檔、時尚發展潮流。
泉笙道茶業立項的高級茯茶項目,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出品的禪洱茯茶打破了傳統工藝上的局限性,產品規格、原料與傳統邊銷茯茶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在傳承湖南黑茶的傳統工藝上,將傳統與現代先進技術、設備相結合,是湖南黑茶標準化生產的一大步。
禪洱茯茶採用優質山地茶葉為原料生態加工而成,榮獲第五屆、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金芽獎”黑茶傑出品牌,中國黑茶文化節金獎,是黑茶中的珍品。
茯茶的貯存條件比較簡單,做到通風透氣,避光,與有異味的物質隔離即可。歸納起來,就是在自然條件下讓其形成其自然的品質。隨著氣溫的季節交替,空氣的濕度變化,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吐故納新,可謂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這種茶才稱得上最美的茶。“飲用伏茶要適量。體質偏“寒”者應選用由茯苓皮、大麩皮等健脾配方燒煮的伏茶。同時,降溫防暑不僅要適可而止,更應掌握一些防暑降溫的知識,當你和家人享用伏茶的暢快時,小心別被伏茶的“涼意”寒及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