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錦霞

伍錦霞

伍錦霞是第二代美國華僑,祖籍廣東台山。早期華語片女導演,曾在好萊塢電影業界發展,當時被稱為“好萊塢唯一華裔女導演”。其一生曾導演或製作過11部電影作品,在香港拍了5部粵語片,在美國執導了6部華語片,獲得相當的讚譽。伍錦霞平時多留短髮,穿一身男西裝或獵裝,畢生沒有與異性相戀及結婚,香港影壇中人更以“霞哥”相稱。1970年,伍錦霞病逝於紐約。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伍錦霞的父親叫伍於澤,是當地殷商,生育有10個兒女,伍錦霞是他的第一個女兒,備受寵愛。伍錦霞自小就是個粵劇迷和電影迷。為滿足愛女的夢想,她的父親伍於澤為她開辦了一間電影製作公司,地址就在伍家。

1935年伍錦霞21歲時,她在好萊塢日落大道租了一家電影廠,集資拍攝了電影《心恨》。美國電影史專家蓓提·哥奈麗絲1946年在《西雅圖時報》寫道:“還是少年的沒有任何製作經驗的伍錦霞闖到好萊塢,在日落大道租了個影棚,就此開拍她指向中國和美國華人市場的第一部影片。” 在香港淪陷時期,此片的拷貝被日軍掠奪,不知所蹤。

1936年,伍錦霞來香港,拍攝她的第二部粵語片《民族女英雄》。片中描寫一個矢志救國的女子,投身中國軍隊,用行動證明女子也能肩負作戰任務。此片1937年3月13日在港首映,其後在廣州等地公映,獲得廣東女權協進聯會嘉許,授予獎狀。年僅22歲的伍錦霞成為香港著名的電影導演。 此後,她接連執導了“愛情倫理喜劇”《十萬情人》、“愛情悲劇片”《妒風花雨》、“奇情悲喜劇”《一夜夫妻》。伍錦霞觀念超前,性格活潑好動。在香港拍片期間,她總是穿一身男西裝或獵裝,留著一頭男式短髮,風風火火,幹練潑辣,為拍攝電影奔走忙碌,成為文藝雜誌的熱門人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返回舊金山。1941年,她和趙樹桑、關文清合作,攝製了“美國華語片”《金門女》,受到美國評論廣泛注意。在《金門女》中,只有三個月大的李小龍客串了幾個鏡頭,演出孩提時代的女主角。該片是李小龍銀幕生涯名副其實的“處女作”。伍錦霞在拍片之餘,和父親合辦了金門銀光公司,購進粵語片,在北美、中南美發行,在各地華人社區的戲院放映。

從20世紀50年代起,她在紐約經營中國餐館和華語影片發行。1951年,她在曼哈頓區開辦“寶寶”酒家(後來改名“伍錦霞餐館”),數度被紐約的美食家評為二星食府(最高為三星食府),多年後在紐約的食經中仍然常被提及。

息影10年之後,1960年,伍錦霞與胡鵬(《黃飛鴻》的導演)合作,在紐約攝製了《紐約唐人街碎屍案》。 伍錦霞是較早把西方的女權意識和海外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帶入華語片的先驅。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她就嘗試跨國、跨文化題材的創作,並且在不同的環境下,哪怕是最商業化的環境中,都致力貫徹她的感情和理念。

電影作品

導演

民族女英雄 (1937)

一夜夫妻 (1938)

妒花風雨 (1938)

十萬情人 (1938)

女人世界 (1939)

金門女(1941)

遲來春已晚(1948)

藍湖碧玉 (1949)

荒島情焰(1949)

紐約唐人街碎屍案(1961)

監製

心恨(1936)

演員

廣東先生大破謀人寺 (1948)

銅鎚俠大戰九花娘 (1948)

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1948)

編劇

妒花風雨 (1938)

女人世界 (19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