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高爾·唐姆

伊高爾·唐姆

伊高爾•唐姆(Igor Y.Tamm,1885—1971),195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895年7月8日出生於西伯利亞的海參崴,1918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924年—1941年以及1954年起,在莫斯科大學任教。唐姆的基本研究工作是關於量子力學及其套用、輻射理論、宇宙線、核子相互作用等。從1930年起,先後建立了固體中光散射的量子理論和光被電子散射的理論,金屬中的光電效應理論,在理論上證明了在晶體表面存在著電子特徵狀態的可能性。他與夫蘭克一起於1937年提出解釋切連科夫效應的輻射理論並因此項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簡介

1934年起又在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33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53年被選為院士。塔姆的基本研究工作是關於量子力學及其套用、輻射理論、宇宙線、核子相互作用等。從1930年起,先後建立了固體中光散射的量子理論和光被電子散射的理論,金屬中的光電效應理論。在理論上證明了在晶體表面存在著電子特徵狀態的可能性(後被稱為塔姆能級),根據這一論證,在晶體中不同的表面效應就可以得到解釋。1934年的實驗中發現切連科夫效應後,他與夫蘭克一起於1937年提出解釋這一效應的輻射理論並因此項研究成果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是他的理論工作中的一部分。1945年塔姆提出處理核子相互作用的近似方法。從1950年起與薩哈羅夫一起研究受控熱核聚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