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伊迪絲·內斯比特(1858~1924):著名英國女作家,生於倫敦,她的兒童文學作品使她獲得國際聲譽,部分作品已成為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
伊迪絲一生經濟拮据。她21歲結婚,後來丈夫做生意破產,又長期生病,她便一直靠賣文為生。1915年,由於她在文學上的成就,英國政府發給她養老金。
作品體裁
伊迪絲的兒童文學創作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小說,寫現實的家庭冒險故事,代表作是描述關於巴斯塔布爾一家的《尋寶六人組合》、《闖禍的快樂少年》、《想做好孩子》和《鐵路邊的孩子們》,這類作品中兒童性格刻畫鮮明,家庭生活描寫真切動人;另一類是非現實的童話故事,代表作有《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魔堡》等,這些故事懸念重重、曲折離奇、想像豐富,給孩子以如臨其境、真實可信的感覺。
作品特點
和許多想像力超拔並醉心於天馬行空的情節虛擬的兒童文學作家相比,內斯比特是個非常注重童年記憶和內心體驗的寫作者。她的寫作是呼應現實的,同時又是面向內心的。這就決定了她的家庭成長小說既擁有異常深厚的生活基礎,同時藝術風格又是極其個性化的。小說中,其情感和細節的飽滿、豐富常常讓閱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將故事中的孩子和內斯比特的童年等量齊觀,並深深浸染,深深打動。這樣的情感力量和閱讀效應,是我們在面對那些純粹虛擬的故事時絕難體會到的。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該怎樣看待童年記憶?或者說,童年記憶對兒童文學作家究竟意味著什麼?林格倫曾說,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永遠潛藏著一個長不大的兒童。的確,童年記憶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和故鄉,更是兒童文學作家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正是藉助於記憶的召喚,兒童文學作家們才剝離理性和世俗的包裹,一次次返歸童年,返歸內心深處那個永遠的兒童,以愛心擁抱生命的稚拙和純粹,讓智慧在情感和記憶中穿梭,在故事和細節里流連,最終順流而下,抵達童年生命的核心。
在這一點上,內斯比特自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相比較世界範圍內同時代的其他兒童文學作家,內斯比特記憶里的這個兒童可能更加清晰而持久。以至於,她只能選擇不斷為童年寫作來釋放對童年生命那種洞察幽微的理解和記憶。
個人經歷
讀過內斯比特傳記的人都知道,她的童年是布滿了傷痛和無奈的。困頓不堪的家庭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如同兩個面色陰鬱的幽靈,始終尾隨著她的成長,也塗抹出她人生的灰暗基調。她原本有著令人艷羨的家庭出身。父親是農業化學家,在倫敦還開辦了一所私人的農業學院。內斯比特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幼年的她是父母和姊妹中最寵愛的。可是幸福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內斯比特三歲時,災難降臨了。隨著父親的病逝,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很快陷入了困頓。為了照顧多病的大姐,全家先後遷往法國和德國。直到內斯比特13歲時回來。這期間,內斯比特的教育也是斷斷續續的。
成人之後,她的生活道路也是充滿了坎坷。21歲時,她和一個銀行職員結婚。不久,丈夫就破了產。為了養活貧病不起的丈夫,她代人繪製卡片,並開始發表詩歌和小說。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四十多年。到內斯比特40歲之後,丈夫先是雙目失明,不久就撒手人寰。內斯比特為了維持家庭,更是拚命寫稿,常常寫到筋疲力盡。1915年,因為文學上的成就,英國政府總算獎給了她一點菲薄的養老金,使這個貧困一生的兒童文學作家終於有了一點生活的保障……
可以說,現實中屢屢發生的家庭變故和精神創傷深深影響著內斯比特的兒童文學創作。內斯比特用一個個趣味洋溢的故事撫慰著現實中遭遇不幸的孩子,同時也彌補著自己童年的遺憾和缺失。這一點,我們在她的小說中,時時可以看到。在她的筆下,外在的環境變遷、家庭不幸常常伴隨著成長,考驗著童心的內在質地,但最終,藉助於愛心和理解,孩子們在與困難和命運的遊戲和較量中,都無一例外地獲得了勝利。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內斯比特筆下是非常典型的。
作品介紹
巴斯塔布爾家近年來一直在走下坡路,不走運的事情接二連三。媽媽去世後,爸爸大病了一場。爸爸生病期間,他的生意合伙人捲走了財產……到最後,爸爸因為付不起學費,多拉、奧斯瓦德、諾埃爾、艾麗絲等六個孩子不得不輟學在家。
為了挽救破落的家庭,奧斯瓦德提議大家一起去尋寶。他的建議得到了其他五個兄弟姐妹的一致贊成。他們先是在家裡的地窖里掘寶,一無所獲之後又轉而去當偵探,去賣詩歌,去編報紙、投資釀酒……在經歷了種種失敗之後,他們卻意外地從貧窮的印度人那裡得到了財寶……
故事中,開篇就是媽媽去世,爸爸生意破產的家庭窘境。可是這樣的處境裡,我們看不到眼淚和悲傷,看不到無奈和憂愁,看不到怨艾和頹唐,看到的則是孩子們跳躍著的身影和智慧,看到了孩子們的忍耐和堅強,以及他們責任感和愛心交織的情感與心靈的真誠迸發。
通觀全篇,孩子們的尋寶行動是五花八門的。其中既屢屢出現“勇捉強盜,卻又被強盜所吸引”“自行研製感冒藥水”等讓人忍俊不禁的趣味場面,也不乏“夜半窺視隔壁鄰居”和“密謀欺騙老紳士”這樣“不道德”的做法。但是,即是這樣,你也絕對不能夠把他們的這種尋寶的行動簡單地看成是鬧劇,更不能將他們的異想天開定義為荒唐。因為對孩子們的行為,你不能夠簡單地採取成人世界通行的“道德主義”的評判方式,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視他們行為背後的心靈和願望,從而認可他們“好心辦壞事”的生命形態。比如,小說中,孩子們尋寶的目的不止於體味遊戲的快樂,更在於“讓窮下來的家重新富起來”。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閃爍著童心的智慧和真誠,這才是遠比行動本身更為值得珍視的精神瑰寶。
內斯比特是個理想化的作家。小說中,她總是不厭其煩、細緻入微地描寫孩子們的每一次尋寶,每一次玩鬧,每一次闖禍。孩子們言行中滲透出的自信、樂觀、率真、聰慧無一不顯示了作家對童年生命情態的準確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說,故事來源或許是內斯比特童年記憶和童年生活的再現,但是內在蘊涵上,更多的卻是作家情感與心靈的發現,是作家通過自己的愛心、智慧傳達出的更悠遠、更深邃的心靈回味和精神緬想。
這樣的審美傾向也凝聚在系列中諸多閃爍著人性光彩的成年人身上。故事中,他們對孩子們的行為簡直是感同身受、心領神會。最典型的就是“爸爸”的老同學“福克斯”。當他被孩子們誤作強盜當場“拿下”後,竟然那么神情自若、天衣無縫地配合“表演”下去,這就讓一場驚心動魄的“勇斗歹徒”的行動瞬間轉化成為一場妙趣橫生的遊戲。
他們都是深諳童心奧秘,葆有赤子之心的大人。面對孩子的“惡作劇”,他們不是怒髮衝冠、呵斥謾罵,而是和顏悅色,輕言慢語,在呵護孩子自尊和真誠的同時,適時地給予他們提醒和引領。應該說,在這些極其“哥們”的成人形象身上其實寄寓著作家對童年生命的深情和期望。這是一份理想主義的情懷,從中也透示出內斯比特極其本色、本位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相比起上面這些光彩斐然的鄰居和朋友形象,內斯比特筆下的爸爸媽媽更是讓人感慨良多,欽敬不已。
在《鐵路邊的孩子們》當中,不幸以另一種方式不期而來。一場飛來橫禍將爸爸帶走,從此杳無音信。遭此大難,全家只好退掉城裡的房子,遷往偏僻的鄉下。可就是這等慘澹的局面,在媽媽口裡,卻變成了“寶貝們,我們將離開這座房子,住到鄉下去。一座可愛的白色小房子。我知道你們會喜歡它的”。“我們要去玩一下做窮人的遊戲,我的小妞兒”。何等沉重的現實,卻又是何等輕鬆的口吻!一種愛心包容下的舉重若輕的智慧,一種含淚的微笑。
正因為爸爸媽媽們的堅強、樂觀、善良、正直,所以,家庭儘管表面上危機四伏,風雨飄搖,但是從來不缺少笑聲和愛意,不缺少正義和良知。或者說,正因為有這樣的父愛和母愛的照耀,所以孩子們才會做出那么多充滿勇氣和智慧的行動。
可以知道,寫作對內斯比特有著雙重意義。一方面,她的天才的表達能力和對童年生命的深刻洞察促成了她筆下這些汩汩滔滔、綿延不息的故事,另一方面,寫作也是她藉於謀生,藉於供養她貧病交加的丈夫的惟一方式。為此,命運多舛的女作家選擇了一種更為便捷的敘述——系列情節,反覆故事。這樣的敘述和故事在作家的文學地圖上是可以預先設定的。一個個平行的情節如同一串五光十色的寶石,被作家用細密的敘述串綴成一件燦爛奪目的珠鏈。
而對閱讀來說,縈迴跌宕的情節和張弛有度的節奏引領著心靈體驗的一葉扁舟,在文字和情感的高峰、低谷中徜徉迂迴,深深沉浸,悠悠回味。這是一種別樣的審美享受。
人物評價
從這個意義上說,內斯比特是個聰明的善於討巧的作家。
當然,內斯比特更是一個站在此岸世界,眺望彼岸世界的真實、務實的作家。在一系列家庭生活小說中,內斯比特固然寫出了心目中的理想的孩子和大人,但是,她的故事卻始終沒有偏離現實中和記憶里的童年軌道。在她的筆下,孩子們的每一次行動無論怎樣充滿奇思妙想,怎樣令人拍案稱奇,都沒有超出他們思維和認知的可能範疇。這是內斯比特現實的地方,也讓她的故事在趣味的航道上一次次逼近真實。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說,內斯比特寫的不僅是她的記憶,她的理想,更是她心底里那個永遠長不大的自己。而這,恰恰是內斯比特筆下那些“陳年舊事”之所以光彩斐然的根本原因所在。
文學成就
1915年,由於她在文學上的成就,英國政府發給她養老金。
伊迪絲出版過包括各種文體在內的一百來部書,終於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大獲成功、名聲遠播,歐亞諸國紛紛譯介她的代表作。伊迪絲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出版於1890年,是本兒童詩集,叫《兩季的歌》。她的兒童文學創作大體分兩類:一類是小說,寫現實生活的家庭冒險故事,代表作是描述關於巴斯塔布兒一家的《探寶的孩子們》(1899)和《鐵路邊的孩子》(1906),這類作品中兒童性格刻畫鮮明,家庭生活描寫真切動人;另一類是童話,神奇故事,這類作品更為著名,代表作有《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1902)、《沙妖》(1903)、《不死鳥(鳳凰)和飛毯》(1904)以及《四個孩子和一個護身符》(1906)等。這些故事懸念重重、曲折離奇、想像豐富、卻理趣結合,給孩子以如臨其境、真實可信的感覺。
伊迪絲的兒童文學作品受到英國大作家、著名的科學幻想小說家、《隱身人》和《未來世界》的作者H.G.威爾斯的賞識,他起初還以為她是位男作家,因為她用了伊·內斯比特的筆名,不知道她叫伊迪絲·內斯比特。她聽後大為得意,因為她小時候長得又高又大,像個男孩,而且淘氣搗蛋。
伊迪絲一直對她寫給大人看的文學作品充滿自信,特別是詩歌,萬萬沒有想到,使她獲得國際聲譽的卻是她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們已經成了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
盤點童話作者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話表現出了我們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與生活的現實是相違背的。人類童話發展源遠流長,古代的神話與民間故事也可算是童話的一種。人類的童話作家兩大最傑出的代表都是北歐人,丹麥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爾瑪·拉格霍芙。下面就來盤點那些童話的作者。 | |||
阿·林格倫 安徒生 安房直子 畢爾格 E.B.懷特 宮澤賢治 貢內爾·林德 黑柳徹子 J·K·羅琳 | 幾米 科洛迪 肯尼斯·格雷厄姆 萊曼·弗蘭克·鮑姆 克·斯·劉易斯 劉易斯·卡洛爾 露西·蒙格瑪麗 瑪·金·羅琳斯 | 馬萊巴 麥可·H·佩恩 米切爾·恩德 琴·韋伯斯特 喬納森·斯威夫特 喬治·艾威爾 喬治·塞爾登 塞爾瑪·拉格洛芙 | 山姆·麥克布尼 聖德克·旭貝里 斯比麗 特拉弗斯 奧斯卡·王爾德 雅諾什 伊迪思·內斯比特 約克·舒比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