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普猷於1876年(清光緒二年)出生於琉球
![](/img/4/074/nBnauM3X4QjMxMDO1ATN2IDN0MTMwIjMxkTMwADMwAjMxAzLwU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00年,伊波普猷入學第三高等學校(今京都大學的前身)。1903年卒業後,入學於東京帝國大學,專攻語言學。在帝大,伊波與橋本進吉、小倉進平、金田一京助一起師從於新村出。1906年歸鄉之後,出任沖繩縣立圖書館館長,盡力收集沖繩研究的相關資料。此時,歷史學家比嘉春潮等人正在學習世界語,研究聖經。在比嘉春潮等人的影響下,伊波的學問領域開始擴大,關於沖繩的研究領域擴展到語言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等多個方面。伊波對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研究頗深,並於1911年出版了《古琉球》一書,從此創立了一門新的科學——沖繩學,伊波因此被後世稱為“沖繩學之父”。
伊波普猷在研究琉球的同時也研究日本,對琉球族的形成進行研究,支持“日琉同祖論”。伊波與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和折口信夫、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思想家兼經濟學家河上肇結為摯友。1947年,伊波普猷病死於比嘉春潮的宅中,享年71歲。葬於浦添市,其友人東恩納寬惇在浦添城遺址附近為其建立顯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