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調查

企業調查

企業調查是指通過索取書面資料和現場實地考察訪問,對主辦改擴建項目的企業進行調查。對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進行了解,一方面為預測提供數據,另一方面為決策和計畫提供根據。

調查範圍

企業調查的範圍很廣,從企業內部的人財物、生產,到企業外部的市場供給和需求狀況、消費者心理、法律規定、競爭對手情況等等,都是企業需要調查的內容。但從實際經營活動看,不同企業對環境調查的廣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因為第一,生產不同產品的企業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不同。比如企業產品的銷售範圍不同,有地區性的、全國性的、國際性的,產品的用途不同,有的用作生產資料,有的用作生活資料。這些差異會產生對環境調查的範圍、重點不同。一般來說,產品在本地銷售,只需調查本地的環境,如果生產所需原材料、配件等需要進口或生產的產品出口,那就需要調查國際環境。第二,企業規模和實力不同。大中型企業供產銷面廣,力量雄厚,有必要也有可能進行大範圍、多方面的環境調查;而小企業由於實力不足,供產銷聯繫面較小,也就不可能進行大範圍的調查。因此企業環境調查要有明確的目的,根據自己的需要,取得與本身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資料。為了取得可靠的資料,調查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式,並根據不同的凋查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另外,調查又是一項連續性強的工作,要及時了解新情況、新問題,使計畫決策建立在最新資料的基礎上。

調查目的

企業調查的目的是深入探究公司經營發展狀況和財務成果,結合股東及領導人的背景,客觀地分析了解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並對企業進行整體評價,幫助企業準確掌握自身及競爭對手、合作夥伴、目標客戶的信息情報,提前制定應對措施,主動調整發展戰略。

內容

(一)相關市場調查

這是企業環境調查的主要內容。在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工業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是社會分工和協作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它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市場取得所需的生產資料並銷售其產品,根據市場需要決定企業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企業是否盈利,盈利多少也決定於其產品的市場價格和生產成本的比較。另外,外部環境中的其它因素也往往通過市場對企業發生作用和影響,如國家用各種經濟槓桿、各種政策、法規等調節市場,從而間接地影響和引導企業的經濟活動。企業通過市場調查,可以弄清各種生產資料的供應情況,從而確定生產何種產品及其數量,可以根據銷售市場的價格、消費者的購買力等來確定企業產品的銷售總量與品種結構,從而使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同市場緊密聯繫起來。

1.調查所需生產資料的供應量

供應量來源於產量,所以要進一步調查所需生產資料的生產規模、前景、資源、結構等。如果所需生產資料的生產規模縮小,資源無保證,企業就要及早考慮尋求代用品或轉產。

2.調查本企業產品的購買者

主要是了解購買者的分布情況,據此找出誰買、買什麼、主要購買者和忠實購買者,並摸清其購買動機,為推銷產品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為生產決策提供依據。

3.調查市場購買力

購買力是一定時期內社會購買商品的能力,即貨幣支付能力,購買力的大小決定著市場需求量的大小。購買力分為生產資料購買力和消費資料購買力,二者各有特點,受不同因素的影響。

(1)影響消費資料購買力的主要因素

①居民貨幣收入水平。居民貨幣收入越多消費品購買力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②居民貨幣支出比例的變化。居民貨幣支出中,除了購買消費品外,還包括非商品支出。當計畫期內居民貨幣收入為一定時,非商品支出比重的變化,就會影響到居民消費品的購買力。

③居民儲蓄和手存現金的增減,國家對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控制等,都會影響消費品購買力的大小。

(2)影響生產資料購買力的主要因素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結構,以及生產經營規模和發展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經營規模越大,發展越快,所需的各種相應的生產資料就越多,購買力就越高,反之亦然。當然投資和生產的結構不同,也會使購買力的結構發生變化。

4.調查市場潛力

市場潛力是指產品的潛在市場需要量。這種潛在需要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客觀上存在某種產品,但用戶還未意識到的需要。例如某種產品已經生產出來或正在生產,但用戶還不知道。另一種是用戶已意識到但由於種種原因還不能購買的需要。如產品尚未生產、供不應求、貨不對路、無購買能力、系列產品不配套等原因。針對這些情況,企業要採取相應措施,如廣告宣傳、調整產品結構等,挖掘潛力,力爭把潛在需要轉化為現實需要,從而擴大企業產品的銷路,提高市場占有率。

5.調查新產品發展趨勢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新產品層出不窮,人們的需要結構不斷變化,需求層次日益提高,加上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要求企業產品必須及時推陳出新,更新換代,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否則,企業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因此企業要時刻調查各種產品的發展趨勢,消費者意見如何,價格是否合理,新產品優於老產品的程度等,據此作出生產經營決策。

(二)競爭對手調查

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規律。在我國,雖然競爭的目的、範圍、手段不同於資本主義,但遵循的也是優勝劣汰的法則。企業在競爭中取勝,就能發展壯大,否則就會萎縮,甚至破產。因此,工業企業應當正視競爭,調查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以便在競爭中爭取主動。所謂競爭對手,是指那些生產與本企業相同、相近或可代用的產品的企業。調查競爭對手,主要是調查如下幾方面;

1.了解競爭對手的基本情況

2.調查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

3.調查競爭對手新產品的開發情況

4.調查潛在的競爭對手

(三)相關科學技術發展情況調查

這項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與本企業產品、原材料、製造工藝,技術裝備等相關的科技發展水平、發展趨勢,發展速度等。當然,對格十科技發展慨況也應了解。這對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提高技術水平,發展新產品,增強競爭能力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四)一般社會環境調查

企業要長遠發展,不但要調查與企業近期生產直接有關的情況,還要對企業發展的整個社會環境做更廣泛的調查,包括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文化狀況、軍事形勢、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國家政策、法令、計畫,民族傳統、社會心理等.這些都是企業決策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在我國現階段,發展有計畫的商品經濟,企業的產供銷活動還受國家統一計畫的制約,必須接受國家稅收、信貸、工資、物價等政策;的指導,遵守國家法令,這就使企業的社會環境調查顯得更加重要。

(五)調查了解企業內部條件

企業對上述情況的調查,只是了解企業的外部環境。要充分恰當地利用外部條件,還必須從自身狀況出發,把內、外部因素結合起來。這就需要企業加強自我診斷,明了本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和管理水平,產品優勢和劣勢,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具體說,對企業內部條件的凋查和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本企業物資供應、經營管理能力和銷售能力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2.本企業科研、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能力的現狀與未來需求情況。

3.本企業產品和新開發產品的生產能力,以及職工現有的素質和與需要的差距。

4.本企業近期的資金使用情況和籌措能力。

5.本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現狀和改革措施,經營機制的完善程度等。

對企業內部條件的調查和了解比較容易,可根據企業產供銷各方面的資料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例如,通過生產技術資料的分析,可了解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通過分析各種銷售資料,可了解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年能力等。

方法

企業進行調查的目的首先在於取得所需要的各種可靠的資料,而資料的可靠性又取決於科學的調查方法。所以在調查過程中要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調查方法。企業調查有多種方法,現主要介紹以下幾種:

1.資料法

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已有的和企業計畫決策有關的資料,芹進行分析整理。這種方法簡便易行,費用少效果好,應充分同用。

2.詢問法

這是一種常用的調查方法,即把需要調查的事項當面或用電話、書面方式向被調查者提出詢問,以獲得所需資料。具體方法可分為個人訪問、集體訪問、電話調查、信件調查等。具體採用哪一種或哪幾種,要根據調查問題的性質和要求以及資料範圍、調查經費、時間長短而定。

3.觀察法

(1)銷售現場觀察。調查者親自觀察顧客的購買行為,聽取顧客的意見。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結果較客觀、真實。

(2)使用現場觀察。調查者到產品使用現場,了解用戶使用本企業產品的情況,並了解用戶對產品的意見和是否增加訂貨。

(3)供應廠家現場觀察。調查者到原材料、協作件供應廠家觀察其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工藝過程,了解其供應本企業的產品是否滿足本企業生產的要求。

4.試驗法

選定某一特殊市場和時間投放一部分產品,進行銷售試驗,分析是否值得生產,生產多少。試驗內容包括產品價格試驗,產品質量性能試驗,產品飽和度試驗等。

5.抽樣法

從調查對象總體中抽查一部分樣本,據此推斷總體狀況。因為實際調查的對象一般數量很大或分布很廣,不必要也不可能全面調查,所以企業一般採用抽樣法來代替全面調查。抽樣法運用得好,可獲得與全面調查相近的調查結果。特別是企業在品種多、產量大、用戶多、銷售範圍廣的情況下,尤其適用此法。

注意事項

從目前情況看,企業調查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提高調查者的政治、業務素質,特別是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自覺的拒腐防變能力,並不斷提高調查設計和實施能力。

(2)學習西方科學的調查方法,並努力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既要克服固步自封的頑疾,又要防止照辦照抄的毛病。

(3)創造良好調查環境。各級領導要重視企業調查,提高對企業調查的認識,加強對企業調查的領導和支持,加大企業調查的投入,做好與被調查單位的溝通工作,為企業調查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4)加快計算機網路建設和基礎數據建設。只有建立起覆蓋全國的計算機網路和更準確、更完整的基礎數據,企業調查才能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為企業、為社會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